导语的艺术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081281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语的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导语的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导语的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导语的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导语的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语的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语的艺术(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孟丽君摘 要 教学语言艺术是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艺术实践活动,它是教师教学表达艺术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主要包括导入语、授课语、应变语、结束语等几种类别。教师要想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必须重视这些教学中的语言运用艺术。 关键词 中学语文 课堂教学语言 语言艺术当我们步入艺术殿堂,欣赏 “蒙娜丽莎”油画,观看“天鹅湖”群舞,品味李杜诗歌,领略“二泉映月”琴声,人们无不叹服艺术家对载体的巧妙、圆熟地运用的才华。同理以言语活动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要想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能不掌握运用语言的艺术吗?如果说雄厚的知识基础是教师的内才,那么巧妙的语言

2、艺术堪称教师的外才。对于教师来说,内才是自身价值实现的基础,外才是自身价值实现的手段。没有内才便没有教师的一切,但光有内才没有外才教师却不能实现一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必须重视自己的外才。下面对教师课堂教学几种主要类别的语言艺术进行探讨:一、导入语艺术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开端必有理想的结果。导入语是架在师生之间的第一座桥梁,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第一步。导入的好坏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成功的导入语如一出歌舞剧的序幕,将学生带进如诗如画悦耳悦目的情景中,它又像知识殿堂的大门被打开,引导学生登堂入室。(一)从修辞格角度分析导入语艺术修辞格又叫“辞格”、“语格”、

3、“修辞方式”等。修辞格是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而有意识地偏离语言和语用之后,逐步形成的固定格式、特定模式。1. 句子排比式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内容或语势增强,这种辞格叫排比。排比主要可分为句子排比和句子成分排比。排比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辞格。古人说:“文有数句用一类字,所以壮气势,广文义也。”1这说的就是排比的作用。运用排比就在于增强气势,提高表达效果。例如白杨一文的导入:在茫茫的沙漠中有一种植物,它高大挺秀,让人感到精神为之一振;它枝叶繁茂,使人产生无限遐想;它不怕干旱洪水,给人许多启示。它,就是白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戈壁滩上看一看白杨吧!

4、2这段简要的导语连用“它,让人(使人,给人)”三个并列关系的结构相似的排比项(兼语,兼语,双宾),既概述了白杨的品格,又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把他们引入课文所表现的意境之中。2.引用式引用是为了提高表达效果,在自己的话语中插入现成话语或故事等。(1)引用对联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是最简洁的文学样式,是由两个工整的对偶语句构成的独立篇章。其基本特征是字数相等,平仄相对;词性相近,句法相似;语义相关,语势相当。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哀挽联、名胜联、格言题赠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如教授送东阳马生序,孙春成教师是这样设计

5、导语的:同学们熟悉这么一副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此联妙在通过形象的比喻,阐明了苦学对于求知的重要性,堪为青年学生的座右铭。然惜其毕竟短短一联,容量有限,很难通过具体事实把勤学求知之本阐发的更深刻、感人。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新课送东阳马生序正好可以弥补其不足。3这位教师引用与课文有关的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导入新课,既形象生动,使学生对求知的方法有了深刻的理解,懂得了苦学对求知的重要性,又可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2)引用成语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色彩的固定短语。如孙春成教师在导入廉颇蔺相如列传时,一上课就在黑板上写了五个成语的意思,要求学生

6、根据意思填写成语: 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完璧归赵)形容非常愤怒,愤怒得头发竖直,顶着帽子。(怒发冲冠)形容向人认罪赔罪,并表示愿受责罚。(负荆请罪)比喻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刎颈之交)比喻老百姓之间或贫贱之间的交往。(布衣之交)4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词汇的学习和运用,成语有的来自神话寓言,有的来自历史故事,有的来自口头俗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这位教师首先让学生根据成语的意思,在课文中找出出处,学生找到这几个成语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后,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进入这一课,既形象生动,又能使学生积累一定的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3. 顶真式顶真是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

7、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也叫联珠。顶真是汉语传统的修辞格之一。它可使议事说理更准确、谨严、周密;状物叙事,条理清晰;抒情写意,格调清新。作为一种修辞方式,顶真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都给人以流畅明快的蝉联美感。例如程翔教授在讲背影时,是这样导入的:提到中国现代文学,不能不提朱自清先生。提到朱自清先生,不能不提背影这篇散文。1948年朱自清先生去世后,大街上的中学生拿着报纸惊呼:“写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死了!”可见,朱自清这三个字已经永远和背影联系在一起。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散文。5程翔教授在背影的导入语中,第一句句末是“提朱自清先生”,第二句开头是“提到朱自清先生”,两句字数虽不等,后一句多了

8、一个“到”字,但仍属于宽式顶真。程教授把背影与朱自清先生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三者之间的关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出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唤起了学生浓重的阅读兴趣。二、授课语艺术授课语是教师应具备的诸多教学技能中最基本、运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技能。它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一种以教师独白为主的用来系统完整的讲解传授知识的教学语言。(一)从词汇的锤炼上分析授课语艺术词语的锤炼,古人叫“炼字”。这是我国传统的修辞艺术。词语的锤炼,一般从内容(意义)和形式(声音)两方面着手,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表意确切,声音和谐,才能使词语及其所关联的句子具有深刻的含义、高远的意境,收到比较完满的

9、表达效果。1.意义的锤炼意义是词语的内容、词语的灵魂,理解词的意义是选好词语的核心问题。不从意义入手选用、锤炼词语,就没有词语运用的准确、鲜明和生动。也就不可能产生表达上的精当贴切、简洁明晰、幽默风趣和含蓄深厚等效果。意义的锤炼牵涉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力求准确、妥帖;力求配合得当;力求色彩鲜明。有位教师在讲孔乙己中主人公买酒付钱时的情景是这样讲的: 摸字写出了孔乙己经历岁月沧桑已经临近生活的末路,深刻地显示出他生活的变化。摸出四温大钱,贴切深刻地写出孔乙己的穷困和他买酒时的窘态。如果衣袋中钱多,一抓一把,何必下手去摸?即使钱少,倘若孔乙己的手灵便,一掏就出,也就不必手插衣袋中

10、来回摸索了。可见孔乙己现在已经身废心残,极度拮据。这个摸字恰如其分地揭示了人物的情态,深刻地揭示了孔乙己悲惨的结局。这位教师通过对 “摸”字的理解以及讲解,向学生道出了孔乙己窘迫的生活状态,他的精神已接近崩溃,他的生命即将终结,预示着他悲惨的结局。这样教师通过对“摸”这一细微动作的讲解,使学生对孔乙己这类没落知识分子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对他的悲惨命运理解的更加形象深刻。 2.声音的锤炼声音的锤炼也就是使声音协调,使词语调整得音节匀称,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听来优美悦耳。声音的锤炼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音节整齐匀称;声调平仄相间;韵脚和谐自然以及叠音词语以及双声叠韵词语的恰当运用。程翔

11、教授在执教荷塘月色时对一段文字进行了推敲: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是“晚风微微,清香缕缕,流水脉脉,行云淡淡”。月光是朦朦胧胧的,树影是斑斑驳驳的。既不是浓得分不开,也不是淡到没有。只有这样才符合作者的审美心理,因为这样浓淡适中的景色,恰到好处地把作者痛苦的内情隐隐约约地透露出来,既不是让你一览无余,也不是让你一点也看不出来。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就是“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细心的作者会发现,作者月下游荷塘,不正是“小睡”了一番吗?6恰当地运用叠音词语,可以突出词语的意义,加强对事物的形象描绘,增加音乐美感。这里程翔教授运用了“微微”“缕缕”“淡

12、淡”“朦朦胧胧”“斑斑驳驳”这几个叠词。这样不仅在表达上给人以字音协调、节奏鲜明、形式匀称的美感,而且把月光下的荷塘及荷塘上的月色写了出来,同时也把作者的心情写了出来。(二)从句式的选择上分析授课语艺术句式的选择,在较多情况下就是同义句式的选择。善于选择句式、调整句式,可以有效地添加文采,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收到理想的修辞效果。1.口语句式的选择现代汉语通常把口语里经常出现而在书面语里较少出现的句式,叫做口语句式。口语句式结构比较简单、松散,多用短句;口语句式要求简练,关联词运用的少或不用。口语句式的修辞作用主要是简洁、活泼、自然。如教师语言纲要中一例:作者是怎样描述怎样叙述敌方的情况的呢?“摧

13、枯拉朽”后面用了哪八个字?(学生回答:“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溃退”不说“败退”。什么叫“溃”呀?(板书:溃)溃溃的字形是三点水,原来是指洪水把堤岸冲决,冲破了。还有一个意义,引申一下的话呢,就是散乱的意思。敌人溃不成军,一败涂地,碰到我军呢就纷纷逃命,四散逃窜。这就写出了敌人逃窜时的狼狈相,的确是军无斗志。它把敌军士气的低落,把他们溃不成军的狼狈相写出来了。7教师提问后的讲解都带有口语色彩,如“什么叫溃呀”,“还有一个意义,引申一下的话呢”。而且它们都是短句,其中少则五个字,最多不超过七个字,也都比较简单、松散,但因为他紧紧围绕一个“溃”字来说明,所以把敌军的逃窜情况说得很清楚。这样教师

14、用极其简洁的通俗易懂的话语使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2.运用整句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整句的修辞效果是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这种句式在散文、诗歌、唱词中应用较广,适合于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例如有位教师讲授春之声:这里有鸟的声音,有清风的声音,有流水的声音叮咚叮咚,对吧?那么还有牧童的短笛所吹的声音响亮的声音,我说这些声音应和着,就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学生回答:“春天的交响乐”)对,春天的交响乐,构成一首春天的交响乐!理解得很好。鸟呀,风呀,水呀,牧童的短笛呀,这些声音非常和谐的,此起彼落的,此唱彼和的,就构成了一曲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好,理解

15、得很好。这里写得很细致,很生动,很形象!从风写到味;从味写到鸟;从鸟写到春风、流水、短笛。8这位教师运用了一系列整齐的句式,如“这里有鸟的声音,有清风的声音,有流水的声音”三个分句构成的排比句和“非常和谐的”三个四字格词语连用,使整散结合,以及“从风写到味;从味写到鸟;从鸟写到春风、流水、短笛”的反复兼排比句式。这样就使交响乐一样的“春之声”在耳边悦耳地回响,整个语段一气呵成,非常连贯。(三)从修辞格角度分析授课语艺术1.夸张式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它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合情合理的渲染,因而使人感到虽不真实,却胜似真实。夸张可分为扩大、缩小、超前三类。如对“望梅止渴”成语的讲述: “望梅止渴”是怎么回事呢?传说有一次曹操带兵打仗,找不到水喝。太阳像一盆火,晒得士兵们的喉咙眼儿都冒烟了。他们肩膀上的刀枪越来越沉,两条腿像灌了水的船,步子也迈不动了。这时骑在一匹大白马上的曹操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清清嗓子,大声说道:“大家听着,这一带我很熟,前面不远处有一片梅树林,年年这时候梅子挂满枝头,又甜又酸,好吃得很,大家快走,我们采梅子好解渴!”士兵们信以为真,顿时嘴里酸溜溜的,流出了口水,浑身也来劲了,一下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