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的侠义精神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9076221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浒》的侠义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水浒》的侠义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水浒》的侠义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水浒》的侠义精神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水浒》的侠义精神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浒》的侠义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浒》的侠义精神(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浒的侠义精神文学院04级郭双 学号20042838 摘要 水浒一直以来被誉为梁山泊好汉替天行道的侠义小说,他秉承中国古代一贯的“游侠”传统,围绕“侠义精神”的各个方面四海之内皆兄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快意恩仇,劫富济贫,仗义疏财,重“义”等,讲述一百零八个好汉的侠义故事,对后世武侠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关键词 “游侠”传统 义侠准则 “平不平” 重“义” 武侠小说水浒传一直以来被誉为梁山泊草莽英雄官逼民反替天行道的侠义小说,它从全程式观照的视角出发,以英雄传奇的叙事方式,讲述了梁山泊一百零八个好汉从个体到聚义,起义,接受招安至最终瓦解的故事。这些好汉们组成的草莽集团十分特殊,他们有组织,有纪律

2、,有信仰,他们标榜并追求一种“英雄主义”,信奉并表现出一种“侠义精神”。鲁达“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武松为兄报仇,扶危救困等豪侠行径都体现出了这种“侠义精神”。那么,这种“侠义精神”是不是水浒的作者所独创的呢?如果不是,它的源头在哪呢?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它对后世的武侠小说创作有什么影响呢?水浒中侠义精神的起源和流传原因水浒中所体现的侠义精神可追溯到古代的游侠传统。在中国,“侠”的起源很早,战国时代的“游侠”是与“辩士”出身相同的特殊阶层,没有财产,游行不定,以好勇斗狠而著称,表现出强烈暴力倾向。司马迁史记为“游侠”立传时,开篇即云:“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直接指出了他们的行为

3、特点及其性质。他们本属于社会动乱、封建解体时期的时代产物。至秦汉大一统时期,这些游侠遭到了政治的镇压,暂时收敛行迹以避祸,有的隐姓埋名,有的“屈节以事尊”。但他们作为一种抑强扶弱的社会辅助力量,并没有绝迹,他们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否定。司马迁立传一面显扬了游侠的地位,一面也显露了他在非理性的政治势力之外,要求有多元的社会势力以保障人生价值的闻识孤怀。”1 对游侠的认可还表现在唐传奇中,这些传奇所塑造的“剑侠”,张火庆先生在从自我的抒解到人间的关怀中指出,“并无史实的记载,而是文人的一种想象性创构,并不符合真正的侠义行径,而只是借以找到精神上的慰藉,表达了他们对人间正义的企求。”到宋代,“以文官治国

4、,武者之流屈居次等的从属地位,侠客亦只能出之以民间解怨,私人拼斗的形态。同时,为了加强这阶层彼此的联系,他们以一个代表朋辈的友谊的“义”字作为行走江湖的信条。”水浒的流传,与这样的背景不无关系。“这样的侠义行径字汇受到人民的欢迎和私许,成为一种政治腐败时期的法外认同。2”总结的说,梁山泊的好汉队伍既具有农民起义的一般性特征,又带有江湖,绿林的独特风格,而它的精神则来自源远流长的游侠传统。水浒的侠义精神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他们同时也是下层社会普遍推崇的义侠准则。一 四海之内皆兄弟。水浒中众好汉往往先前互不相识,但一见之下就义气相投,结为兄弟。如第二回中,盘踞少华山的跳涧虎陈达带人马要攻打华阳县,

5、来史家庄借路。陈达见到史进,开口便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相烦借一条路。”当时史进虽没有和他“皆兄弟也”,而是出马拿住了他,但不打不相识,他们最后真成了兄弟。又如第四回,鲁达对热情款待的赵员外说:“员外错爱,洒家如何报答。”员外答:“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如何言报答之事。”第四十四回,时秀对萍水相逢“赐酒相待”的戴宗、杨林表示感谢时,杨林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二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也就是“平不平”,这是好汉的“英雄信条”之一,它构成了“侠义精神”的基础,符合一般民众对侠义的印象。在水浒中,对这一点阐释的最到位的莫过于鲁达。当鲁达在水浒中大踏步出场时,这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

6、”就跟随着他。第三回中救护金翠莲,三拳打死镇关西,放弃提辖的身份开始他亡命江湖的生涯,并展开了一系列锄强扶弱的行动:痛揍小霸王,火烧瓦罐寺,大闹野猪林一路上“禅杖打开生死路,戒刀杀尽不平人”,展现了人间最充分的侠义精神。鲁达可以说是水浒世界里面唯一一个真正具有纯正侠者胸怀的人,他所奋身干预的事情,没有一件与他切身相关,没有一件关涉到他的个人厉害,但他无不慷慨赴之,甚至损耗自己的利益也在所不惜,是十足真金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三 快意恩仇。这在中国古代侠义精神中源远流长,史记刺客列传荆轲为报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不惜以身犯险刺杀秦王。在水浒中,快意恩仇同样是好汉们行走江湖的重要方式,书中经常出现

7、这样的语句,“冤仇若不分明报,枉做人间大丈夫”、“丈夫第一关心事,受恩深处报恩时”。先说报恩,第二十回,晁盖在梁山泊站稳脚跟后,想起宋江通风报信活命之恩,与吴用道:“知恩不报,非君子也。”第一件事就是派刘唐送去百两黄金给宋江。第五十二回,柴进失陷高唐,为报柴进对山寨、对宋江的恩情,宋江亲自带领梁山泊兵马攻打高唐,最终救出柴进。除了报恩外,水浒好汉更不忘的是血腥复仇。只要是梁山泊的对头、仇人,不管是清风寨、扈家庄、祝家庄、高唐州,还是青州、华州、大名府、曾头市、东平府,一旦庄园或城镇被破,继之而来的就是对庄主或太守,及其将佐,家人的血洗。在第四十一回,对仇恨的报复更是达到了极至,为帮宋江报仇,李

8、逵活割黄文炳,生炙其肉,血腥无比。在水浒世界里,最能体现这种快意恩仇精神的是行者武松。武松的一生,是报恩与报仇交织的一生。第二十六回为报兄长被杀之仇,人前设祭,诛杀潘金莲、西门庆;第二十八回,为报施恩酒菜款待之恩,醉打蒋门神,为施恩夺回地盘;第三十一回,为报张督监陷害之仇,血溅鸳鸯楼,连杀十五人在遍地尸体和血液中间,武松宛如复仇之神。在血腥杀戮后,武松道:“我方才心满意足。”一句话就道出了江湖人报仇的“快意”。在快意恩仇中,报仇才是最主要的。四 劫富济贫,历来是下层民间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掌正义的游侠所看重的行使正义的方式,他同时表达了贫困老百姓对侠客的向往,和对改善自己贫困生活的渴

9、盼。从上面所说张顺与老丈的对话可见,老丈对梁山泊好汉的认同就在“老汉听得说,宋江这伙端的仁义,只是救贫济老”。但老丈对梁山泊的定义有失偏颇,梁山泊的劫富济贫却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不需劫富而纯粹的济贫,也是贫苦百姓真正的渴望。第三回中,鲁达知道金氏父女的处境后,掏出身上所有的银两,并史进资助金氏妇女做逃走之资。第十八回介绍宋江时描述道,“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作及时雨,却把他比作天上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3”第二类是不济贫而纯粹的劫富,梁山泊筹取粮草就属于此类,劫取为富不仁之人,在某种程度上也能给予贫苦民众以安慰。第十七回晁盖吴用等智取生辰纲

10、,前提就是这生辰纲乃不义之财。第七十一回有一段话就是对劫富的具体描述:“原来泊子里好汉,但闲便下山,或带人马,或只数个头领,各自取路去。途中若是客商车辆人马,任从经过。若是上任官员,箱子里搜出金银来时,全家不留。所得之物,解送山寨,纳库公用,其馀些小,就便分了。 4”第三类是既济贫而又劫富。在攻打祝家庄后,各家赐粮米一石;攻破青州后,分发散粮米救济;攻陷东平府后,“将太守家私,裱散居民”;打破东昌府后,将钱粮一一给居民 五 仗义疏财,这是水浒好汉最普通和最基本的行为之一,其目的是“立气势,作威福,结私交”,是好汉敬重好汉的一个标准,在水浒中多次体现,特别是在柴进,晁盖,宋江三人身上。第九回,林

11、冲发配沧州,途中投柴进庄上歇宿,临行时,“捧出二十五两一锭大银,送与林冲”。第十四回介绍晁盖便道,“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若要去时,又将银两资助他起身”5。此外,第二十八回,武松十字坡遇张青,临行张青送了十两银子与他;第三十七回,宋江与穆弘别时,穆弘“取出一盘金银,送与宋江”,等等多处,可见水浒间好汉以银两相助是极为常见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准则是“重义”。“义”之一字,在梁山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壮大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义”是他们聚集在一起的凝聚力,梁山一百零八将的经历和走上梁山的原因尽管各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是极讲“义气”

12、的血性汉子(包括三个女性),受到“义”字的感召,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既十七回所说“同声相应归山寨,一气相随聚水滨”。“义”既是他们信奉的行为准则和理想人格,又是维系他们的精神纽带。重“义”的思想,由他们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如智取生辰纲之前,七星聚义,之所以事成,全在他们都讲求一个“义”字,宋江私释晁盖,朱仝私释宋江等,也全在一个“义”字上。再如第十九回,林冲火并了王伦后,对晁盖等人表白道:“我今日只为众豪杰义气为重上头,火并了这不仁之贼,实无心要谋此位。”可见,火并完全出于“义气”,而非私意。这里,“义”作为好汉的标准,又有了整合分歧、识别同类、团结人心的作用,凡不讲“义气”者,如王伦,梁山

13、上绝不能容他,而“义气”相投之人,则纷纷“投托入伙”,用阮小七的话来说则是,“这腔热血只要卖与识货的”。重“义”还表现在重“朋友义气”。第三十九回,宋江因题反诗入狱,戴宗因受知府差遣进京需要离开一段时间,无法照顾宋江,就吩咐与李逵,李逵怕贪杯误了宋江饭食,便“真个不吃酒,早晚只在牢里伏侍,寸步不离”。这是何等情分,特别是对粗鲁的李逵而言,他做到这分上怕是在他一生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也难怪在往后,宋江说“他在我身上情分最重”,即使宋江要毒死李逵也道:“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死后也要葬在一起,让人感动。水浒侠义精神对后世武侠小说的影响水浒为后世武侠小说提供了经典范式,至水浒后,

14、通俗小说中形成了一个描写民间传奇故事的系统,另辟一个幻想的世界,在江湖、绿林中讲述英雄好汉的故事。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类型,以近代侠义小说三侠五义和儿女英雄传为例。首先,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合流,出现三侠五义一类小说。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由于当时政治腐败,生灵涂炭,所以,对于惩暴护民、伸张正义的清官与铲霸诛恶、扶危救困的侠客的憧憬和向往,成为民众的主要心态,侠义公案小说应运而生。在三侠,即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双侠丁兆蕙兄弟,五义即五鼠卢方、韩彰、徐庆、蒋平、白玉堂,他们没有归顺朝廷的时候都是江湖侠士,这时候的行为准则符合继承水浒而来的侠义精神,但与水浒不同的是,梁山好汉受

15、招安,他们却是受到清官包公的赏识而获得官身,这个时候作为捕快的身份凌驾与侠士之上,他们成为辅佐朝廷,为民除害的帮手,很多行为都受到限制。另一个方面,侠客精神中为一诺千金、轻生死、重“义气”的思想虽还存在,如五鼠相互之间,但是已经逐步淡化,而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则趋于强化,为了包拯,他们可以作任何事情。另一类是儿女英雄传类的武侠小说,继承了水浒好汉行侠仗义、扶危救困、重“义气”的侠义精神,把好汉们与官府的对立转变为江湖上正与邪的对立,强化了绿林和江湖的分界,发展到现代武侠小说,已完全是脱离官府而存在的另一个时间,一个以武力为主的世界武林。随着社会发展,人性解放,英雄好汉虽然仍是崇尚武力,但不再如水浒中“不近女色,终日打熬力气”,“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他们更象一个人,有血有肉,会爱会恨,如儿女英雄传中侠女十三妹最后退隐江湖而成家,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和黄蓉的苦恋,“英雄至性”与“儿女真情”合而为一。注释1 林聪舜智与美的融合,刘岱总主编,中国文化新论文学篇抒情的境界,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383页。2 张火庆从自我的抒解到人间的关怀,刘岱总主编,中国文化新论文学篇意象的流变,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492493页。3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全传,岳麓书社,2001年9月第二版,第十八回。4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全传,岳麓书社,2001年9月第二版,第七十一回。5 施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