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钢结构第四章-题库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067180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理工大学钢结构第四章-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徽理工大学钢结构第四章-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徽理工大学钢结构第四章-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徽理工大学钢结构第四章-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徽理工大学钢结构第四章-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理工大学钢结构第四章-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理工大学钢结构第四章-题库(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轴心受力构件一、选择题1轴心受力构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 C )要求。A变形 B强度 C刚度 D挠度2轴心受力构件应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 B )要求。A变形 B强度 C刚度 D挠度3对于轴心受压构件或偏心受压构件,如何保证其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D )A要求构件的跨中挠度不得低于设计规范规定的容许挠度B要求构件的跨中挠度不得超过设计规范规定的容许挠度C要求构件的长细比不得低于设计规范规定的容许长细比D要求构件的长细比不得超过设计规范规定的容许长细比4用Q235钢和Q345钢分别建造一轴心受压柱,两轴心受压柱几何尺寸与边界条件完全一样,在弹性范围内屈曲时,前者临界力与后者临

2、界力之间的关系为( C )A前者临界力比后者临界力大B前者临界力比后者临界力小C等于或接近D无法比较5某截面无削弱的热轧型钢实腹式轴心受压柱,设计时应计算( C )A整体稳定、局部稳定B强度、整体稳定、长细比C整体稳定、长细比D强度、局部稳定、长细比6在轴心受力构件计算中,验算长细比是为了保证构件满足下列哪项要求?( D )A强度 B整体稳定 C拉、压变形 D刚度7在下列因素中,对轴心压杆整体稳定承载力影响不大的是( D )A荷载偏心的大小B截面残余应力的分布C构件中初始弯曲的大小D螺栓孔的局部削弱8关于残余应力对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残余应力对轴压构件的强度承

3、载力无影响,但会降低其稳定承载力B残余应力对轴压构件的稳定承载力无影响,但会降低其强度承载力C残余应力对轴压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承载力均无影响D残余应力会降低轴压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承载力9初始弯曲和荷载的初始偏心对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承载力的影响为( A )A初弯曲和初偏心均会降低稳定承载力B初弯曲和初偏心均不会影响稳定承载力C初弯曲将会降低稳定承载力,而初偏心将不会影响稳定承载力D初弯曲将不会影响稳定承载力,而初偏心将会降低稳定承载力10理想弹性轴心受压构件的临界力与截面惯性矩I和计算长度的关系为( D )A与I成正比,与成正比 B与I成反比,与成反比C与I成反比,与成正比 D与I成正比,与成反比

4、11如图所示为轴心受压构件的两种失稳形式,其中(D)A(a)为弯扭失稳,(b)为扭转失稳B(a)为弯扭失稳,(b)为弯曲失稳C(a)为弯曲失稳,(b)为弯扭失稳D(a)为弯曲失稳,(b)为扭转失稳 12两端铰接轴心受压柱发生弹性失稳时,其它条件相同,轴力分布图如下所示,则各压杆的临界力的关系是(B )ANk1Nk2Nk3Nk4 BNk4Nk2Nk3Nk1CNk4Nk3Nk2Nk1 D Nk1Nk3Nk2Nk413如图所示的轴心受压构件,其临界力为( D )A B C D14轴压杆的轴心力分布及支承情况如图所示,验算此杆整体稳定性时,计算长度应取( D )。Al0x=l/2,l0y=l Bl0x

5、=l,l0y=lC l0x=l/2,l0y=l(0.75+0.25N2/N1) D l0x=l(0.75+0.25N2/N1), l0y=l/215如图所示焊接组合工字形轴心压杆,一般情况下(当板件不是很薄时)杆件的整体失稳形式是( B )A绕y轴的弯扭失稳B绕y轴的弯曲失稳C绕x轴的弯曲失稳D绕z轴的扭转失稳16单轴对称的轴心受压构件,当绕对称轴失稳时,其整体失稳形式通常是( C)A弯曲失稳 B扭转失稳 C弯扭失稳 D塑性失稳17双轴对称工字形截面偏压柱,压力作用在强轴平面内,一旦失稳将会发生( A )A平面内失稳B平面外失稳C可能平面内失稳也可能平面外失稳D平面内失稳与平面外失稳同时发生1

6、8实腹式偏心受压构件按计算强度,它代表的截面应力分布为( C )19偏心压杆在弯矩作用平面内的整体稳定计算公式f 中,W1x代表( A )。A受压较大纤维的毛截面抵抗矩 B受压较小纤维的毛截面抵抗矩C受压较大纤维的净截面抵抗矩 D受压较小纤维的净截面抵抗矩20实腹式偏心压杆在弯矩作用平面外的整体稳定计算公式中,W1x应取( D )A弯矩作用平面内最小受压纤维的毛截面模量B弯矩作用平面外最小受压纤维的毛截面模量C弯矩作用平面内最大受压纤维的毛截面模量D弯矩作用平面外最大受压纤维的毛截面模量21轴心受压杠设计公式f中的为( A )A B C D22偏心受压杆计算公式中的塑性发展系数和只与下列哪种因

7、素有关?( D)A回转半径I B长细比 C荷载性质 D截面形式23截面为两型钢组成的格构式钢柱,当偏心在虚轴上时,强度计算公式中的塑性发展系数取( A )。A大于1,与实腹式截面一样B大于1,但小于实腹式截面的塑性发展系数C等于1,因为不允许发展塑性D等于1,这是偏于安全考虑24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系数与( B )等因素有关。A构件截面类别、两端连接构造、长细比B构件截面类别、钢号、长细比C构件截面类别、计算长度系数、长细比D构件截面类别、两个方向的长度、长细比25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性的计算公式的物理意义是( D )。A截面平均应力不超过钢材强度设计值 B截面最大应力不超过钢材强度设计值C

8、截面平均应力不超过构件欧拉临界应力设计值D构件轴力设计值不超过构件稳定极限承载力设计值26两端铰接的理想轴心受压构件,当构件为单轴对称截面形式时,在轴心压力作用下构件可能发生( B )。A弯曲屈曲和扭转屈曲 B 弯曲屈曲和弯扭屈曲C扭转屈曲和弯扭屈曲 D 弯曲屈曲和侧扭屈曲27双轴对称焊接组合工字形截面偏心受压柱,偏心荷载作用在腹板平面内。若两个方向支撑情况相同,可能发生的失稳形式为( D )。A在弯矩作用平面内的弯曲失稳B在弯矩作用平面外的弯扭失稳C在弯矩作用平面外的弯曲失稳D在弯矩作用平面内的弯曲失稳或弯矩作用平面外的弯扭失稳28在计算工字形截面两端铰支轴心受压构件腹板的临界应力时,其支承

9、条件为( A )A四边简支 B三边简支,一边自由C两边简支,两边自由 D悬臂29保证焊接组合工字形截面轴心受压杆翼缘板局部稳定的宽厚比限制条件,是根据矩形板单向均匀受压确定的,其边界条件为( B )A四边简支B三边简支,一边自由C两边简支,一边自由,一边弹性嵌固D两边简支,一边自由,一边嵌固30焊接组合工字形轴心受压柱的翼缘与腹板的焊缝承受( B )。A压力 B压杆屈曲时的剪力C同时承受压力与压杆屈曲时的剪力 D不受力31钢结构实腹式压弯构件的设计一般应进行的计算内容为( D )。A强度、弯矩作用平面内的整体稳定性、局部稳定、变形B弯矩作用平面内的整体稳定性、局部稳定、变形、长细比C强度、变矩

10、作用平面内及平面外的整体稳定性、局部稳定、变形D强度、变矩作用平面内及平面外的整体稳定性、局部稳定、长细比32为保证轴压钢柱腹板的局部稳定,应使其高厚比不大于某一限值,此限值( A )A与钢材的强度和柱的长细比均有关B与钢材的强度有关,而与柱的长细比无关C与钢材的强度无关,而与柱的长细比有关D与钢材的强度和柱的长细比均无关33实腹式偏心压杆在弯矩作用平面外的失稳是( A )A弯扭屈曲 B弯曲屈曲 C扭转屈曲 D局部屈曲34a类截面的轴心压杆,其整体稳定系数值最高是由于( D )。A截面是轧制截面 B截面的刚度最大C初弯曲的影响最小 D残余应力的影响最小35下列截面形式的轴心受压柱,可能发生弯扭

11、失稳的是( D )AH型钢 B矩形钢管 C圆钢管 DT形截面柱36当仅讨论截面形式对轴心受压杆的失稳影响时,一般来说,图示的四种截面中最易发生弯扭失稳的截面为( C )。37发生弯扭屈曲的理想轴心受压构件截面形式为( B ) A双轴对称工字形截面 B单角钢截面 CH型钢截面 D箱形截面38实腹式轴心压杆绕x、y轴的长细比分别为、,其稳定系数分别为,若,则( D )。A BC D需根据稳定性分类判别39确定轴心受压实腹柱腹板和翼缘宽厚比限值的原则是( B )A等厚度原则 B等稳定原则 C等强度原则 D等刚度原则40为提高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在杆件截面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杆件截面的形式应使其面积

12、分布( B )A尽可能集中于截面的形心处 B尽可能远离形心C任意分布,无影响 D尽可能集中于截面的剪切中心41钢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容许长细比可以大于150的受压构件为( B )A实腹柱 B格构柱的缀条C桁架弦杆 D屋架支撑杆件42实腹式组合工字形截面柱翼缘的宽厚比限值是( A )。A B C D 43实腹式组合工字形截面柱腹板的宽厚比限值是( B )。A B C D 44工字形轴心受压构件,翼缘的局部稳定条件为,其中的含义为( A )。A构件最大长细比 B构件最小长细比C最大长细比与最小长细比的平均值 D构件的换算长细比45对于轴心压力作用下的双肢格构柱,在计算下列哪种情况下的稳定临界力时需要使用换算长细比,以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C)A绕实轴的弯曲失稳B绕实轴的弯扭失稳 C绕虚轴的弯曲失稳 D绕虚轴的弯扭失稳46验算工字形组合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翼缘和腹板的局部稳定时,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