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关于《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计划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9060672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关于《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年关于《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年关于《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年关于《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年关于《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关于《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关于《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计划(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巩固文中的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以感情朗读来体现。 3.了解课文背景,让学生感悟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 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回顾内容 1.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卖木雕的少年。今天,老师找到了许多非洲木雕的图片,让我们伴随着非洲击鼓乐的节奏,我们一起看看吧! 【设计意图:通过非洲击鼓乐和木雕的图片,感受非洲人民的淳朴和智慧,

2、在情境中走进文本,唤起学习愿望。】 2.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词语?由此你想到了文中的哪一个情景? (看木雕)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3.读词语,回顾课文中的故事情景。一组一组读,一组一组体会。 4.根据“看木雕”“选木雕”“卖木雕”“送木雕”等画面,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词语是有生命的。通过看图片,想词语,看词语,想情景,使学生在文字和画面之间建立起联系,让抽象的语言文字和生动的画面联系起来,继而复习了词语,积累了词语,又理清了作者的写作顺序,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研读第一次见面,体会遗憾 1.自由读全文:哪个自然段写了作者和少年都感到遗憾?

3、 生:第九自然段 2.出示第九自然段: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生读。读出遗憾的语气。 3.默读课文1-8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感到遗憾?少年又为什么感到遗憾呢?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语句。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两个遗憾,凸显全文的主要矛盾。从而通过理解为什么遗憾,如何弥补遗憾,辐射全篇。】 4.学生汇报: (1)作者的遗憾: 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a.因为_,所以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挑选。 因为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所以我在一个

4、摊点前停下来,仔细挑选。 因为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所以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挑选。 因为想到朋友的叮嘱,_所以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挑选。 b.带着喜悦读一读。 c.没有买回来,真是遗憾。 【设计意图:通过填写句子的训练,帮助学生读懂这个自然段的三个意思,体会到三个意思的并列关系,以及和“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读懂了这个自然段的结构,体会到了作者买不回去木雕的遗憾。】 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A.大象的鼻子像(), 耳朵像(), 身子像(), 四条腿像(), 象背上驮着()。

5、B.所以说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C.指导读。 D.没有买回来,真是遗憾。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真实的大象的样子,训练学生说比喻句,从而使眼前出现了大象的画面,使学生懂得这样的木雕真是“栩栩如生”“构思新奇”啊!在语境中理解了词语,积累了词语。】 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A.从哪些词语能够看到作者对象墩子的喜爱? B.还能说我怎么着象墩? 预设:拿、提、抱、举、端 C.用哪个好呢? 生:“捧”好,更加体会出作者的喜爱。 D.指导朗读。 E.不买遗憾。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读一读,换一换,比一比等词语教学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研读重点词语,读懂了句子的意思。】 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

6、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A.比较: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不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B.指导朗读。 C.不买遗憾。 【设计意图:通过改一改、比一比等方法,训练学生读懂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体会到作者遗憾的心情。】 (2)少年的遗憾: 出示:“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

7、的神情。 体会少年的内心。 师生读对话。 质疑:为什么少年因为作者是中国人而感到遗憾呢? 【设计意图:通过少年的前两次对话,读懂他非常希望自己的木雕能够卖出去的心情。通过作者的语无伦次,体会到作者的矛盾和遗憾。最后通过质疑,使学生突然明白:少年的遗憾,主要来自于作者是个中国人。】 (3)背景介绍。 A.周总理曾三次赴非洲十国; 中国派出了100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 帮助修建了全长1860公里的坦赞铁路。为建设这条铁路,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共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次,高峰时期多达16万人。在这项工程中,中方有64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B.图

8、片:周恩来总理访问非洲; 中国物资运到非洲; 中国医疗队给非洲人民看病; 中国科学家教非洲人民如何种植蔬菜; 坦赞铁路。 【设计意图:通过对故事背景资料的补充,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体现了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的优势,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升了情感。】 (4)拓展练习,动笔书写: A.此时此刻,少年的内心无法平静, 他忘不了作者()时的喜悦, 忘不了作者()时的犹豫, 更忘不了作者带着()离去的身影。 他想:一定要(),因为()。 于是,他()。 【设计意图:这段的练笔有三个目的。一是对作者、少年两个人遗憾的回顾,二是对少年内心世界的揣摩,三是对小木雕由来的补白练笔。通过这样一

9、石三鸟的活动,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促进了学生的语言发展。】 B.汇报: 预设: 生1:于是,他飞奔回家,做了一个和大象墩一模一样的小木雕。 师:我现在你的妈妈。孩子,你不去卖木雕,在这里做什么呢? 生:一个中国阿姨喜欢木雕,我给她做一个。 师:你从我们家的木雕里给她选一个吧。 生:她是我们的朋友,不能随便选的。阿姨喜欢小象墩,但是太大了,带不回去,我做一个小的送给她。 师:妈妈支持你,我去卖木雕,你做吧。 生2:于是,他飞奔回家,取出了自己心爱的、和大象墩一模一样的小象墩。 师:我是你的妈妈。孩子,你不去卖木雕,回来取这个木雕做什么? 生:妈妈,一个中国阿姨喜欢这样的木雕,我送给她。 师:这是

10、你过生日的时候,妈妈送的礼物,你怎么能随便送给陌生人呢? 生:妈妈,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他们对我们非洲人那么好,我应该把更好的东西送给她。 师:你做得对,真是我的好孩子。 生3:于是,他来到其他卖木雕的摊点,买了一个和大象墩一模一样的小象墩。 师:我现在是卖木雕的人。孩子,你家里不是有很多木雕吗? 生:是的。但是,我想买一个小小的象墩木雕。 师:为什么偏偏买这样的呢? 生:刚才,一个中国阿姨到我这里买象墩木雕,因为我家的太大了,所以没有买。我要买个小的送给她。 师:为什么要送呢?你和她认识? 生:不认识,但是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不应该要钱的。 师:对,他们对我们非洲人这么好,你这样做得对。给

11、,拿去,你也不用给我钱。 生:谢谢您! 生4: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转换,创设口语交际情境,使教师和学生在自然的对话中,真实地体验文本中人物的所思所感。学生在这一环节中的想象和体验都是个性化的:想象小木雕的来历是多角度的,在不同的环境中遇到的人物角色是不同的。然而,在他们的对话中,少年所表达的意思却是共性的,都是建立在少年淳朴、善良、知恩图报的美好品质基础上的。这一环节的教学,升华了少年的美好品质,初步体会了对于朋友的理解。】 三、研读第二次见面,体会朋友 1.研读对话 (1)师生对读少年和作者的对话。指导学生读准确。 【设计意图:初读对话,借助提示语读准确,把握语调语气的合理性。】 (2)去

12、掉课文中的提示语,生生对读。根据标点,读出对话的语气。 出示:“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 “太好了!” “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 【设计意图:去掉提示语读对话,更有人物之间交流的真实感。通过指导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初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第二次生生对读,体会两个人的想法。 出示:“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 “太好了!” “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 预设:“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这回您就不用遗憾了;这就是您最喜欢的样子了,小小的,多好看;带回中国,会有更多的人喜欢) “太好了!”(这回我不遗憾了!真没

13、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个孩子真热情!) “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中国援助非洲,给我们多少无私的帮助啊!管朋友要钱,那就不是朋友了。她从那么远的国家来,我作为朋友送个小礼物,也是应该的!) “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是的,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我们相互帮助,是最好的朋友。对啊,我们虽然不相识,但是我们两个国家的友谊却是深厚的!) 【设计意图:在每一个人物语言描写后边,加上一个省略号,给学生提供补白的空间。通过给对话补充合理的内心独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使我们眼前出现了两个更加具体的人物形象:一个是善良热情的少年,一个是激动惊喜的作者。】 (4)生生对读,说出心底的话。 出示:“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 “太好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