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答案完整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9044063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答案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自然辩证法答案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自然辩证法答案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自然辩证法答案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自然辩证法答案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答案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答案完整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1.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1) 自然辩证法的概念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2)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指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然界的辩证法;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辩证法 (3)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

2、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 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作为人的一类社会活动和其他类型的社会活动,如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军事活动、教育活动、思想文化活动之间,无不存在着互动关系。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从总体上看是

3、一种双向作用:一方面是科学技术能对其他社会活动产生的影响作用户称为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则是其他社会活动对科学技术的制约作用,这类作用构成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4)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以及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不是自然界中某一特殊现象、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某一特殊过程或者科学技术某一特殊学科的特殊规律。自然辩证法就其学科性质而言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哲学的分支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4、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属于哲学门类:科学技术哲学,一门关于理论思维(辩证思维)的学科) 中间层次 在科学与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的位置上,是联系二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具有中介学科特点的一个哲学学科。 (自然辩证法与哲学、自然科学之间的层次关系: 哲学自然辩证法各门具体科学技术) 交叉学科 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不是孤立的,它不仅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也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 综合性和开放性1.2试述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

5、通过各个自然领域的特殊自然规律和个别过程表现出来。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科学观和自然科学方法论。研究自然界和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最一般的规律,对自然科学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历史作出哲学概括。恩格斯的主要著作之一。自然辩证法,是一部没有写完的著作,是恩格斯多年来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总结。对19世纪中期的主要自然科学成就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了概括,并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 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科学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是使物质文明建设走向新阶段的主要支柱。对我国来说,自然科学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将在根本上决定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是关系到迅速增

6、强国力和民族振兴的大事。而自然辩证法为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包括科技管理)提供理论基础、科学思维方法和科技方法论的指导,促进知识形态的自然科学技术向物质生产力转化,缩短科技成果运用于生产建设的周期,有力地推动着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自然辩证法为繁荣自然科学技术与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战略部署和进行科学预测及决策等提供科学理论根据。学习、研究和运用自然辩证法指导科学研究及进行现代化管理,会促进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改革和协调发展。第二讲2.1什么是自然观? 简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思想和特征。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自

7、然观,总是与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它既是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概括和总结,又是指导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7世纪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三个历史形态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以古代自然科学对自然的认识为基础的自然哲学本质上是一种自发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它坚持从自然界本身去寻求对自然界的解释,坚持从自然界的总体联系和运动,发展与变化中认识自然界这种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后来在哲学上成为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古代自然辩证法虽然试图从总体上去认识

8、自然界并作出某种合乎理性的解释,但它却没有正确把握自然界本身的联系与发展,而是通过大胆的哲学猜想来弥补认识观念本身的不足,用哲学的思辩来编制自洽性理论,这种笼统的观念带有很大的直观性,思辩性和猜测性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牛顿力学的出现应运而生机械唯物自然观遵循严格的机械决定论,用机械的观点去看待人和自然界,忽视人类思维的重要性,割裂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和自然界的有机联系使得这种观点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理论自然科学取得了飞跃的发展,从而确立了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星云说、地质渐变论、能量守衡与转化定律、尿素

9、的人工合成、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电磁场理论、元素周期率。在科学总结了这些自然科学的成果,继承了希腊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并批判地吸取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唯物辨证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1)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摒弃唯心主义,又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2)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人与自然界不是绝对对立的,人类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史和人类史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应该将两者统一

10、起来,将自然界、人类和社会历史统一起来,看成是一个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3)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人与自然关系中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理性、对自然客体能动的创造性)的地方,正在于人化自然。以往的自然观都是对纯粹的、天然的自然界的看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揭示的自然界还包括了人参与其中的人化了的自然界。(4)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人对自然既有能动性的发挥,又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受控于自然。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第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基本观点是唯物主义的。即认为: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我们人类即自然界的产物本身赖以生长的基础;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第

11、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方法是辨证的。即认为:整个自然界是一个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它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他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的相互转化过程“是一个伟大的基本过程,对自然界的全部认识都综合于对这个过程的认识中”。2.2简述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以及自然界系统演化的特点。答: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1) 自然界是一个系统。系统反映了自然界中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协同的整体性。系统具有普遍性,万物皆系统。在一个系统中,整体与部分相统一。没有离开部分的整体,也没有离开整

12、体的部分。(2) 自然界不仅存在着,而且是自主演化着。开放的非线性非平衡系统理论揭示了自然界演化是一个不可逆过程。自然科学从关注存在转向关注演化,自然界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系统的演化是协同与竞争的统一。系统内部或子系统之间存在差异,就会存在竞争,竞争是系统演化最活跃的动力。协同是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的、合作的或同步的联合作用。(3) 自然界是线性与非线性的统一。混沌理论揭示,自然界是非线性的,而线性是非常少的。线性系统仅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近似。自然界是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4)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近代经典物理学建立以来,决定论、确定论的观点被视为自然科学的正统,机械自然观是

13、其典型代表。实质上,经典物理学的确定论是线性的确定论。系统科学表明,对于那些原来看来完全确定的非线性系统,即使不受外界影响,初始条件是确定的,系统自身也会内在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线性论不同于非线性确定论,非线性将带来复杂性。自然界是一个非线性、随机性的开放系统,这就决定了自然界具有复杂性。 自然界系统演化的特点:(1)突现性突现是指由系统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所生成的单个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行为、功能和结构。它是高层次事物具有而其要素不具有且事先不能加以预测的性质。突现是生成的,而不是构成的。突现是一个由各组成要素经局域相互作用进行到全域相互作用的自发过程。突现出来的稳定模式的功能是由其所处的

14、环境所决定的。在突现现象中,其要素是可以变化的,但是其稳定模式不变。自然界不仅在整体上具有突现性,而且在微观上也存在突现性。(2) 混沌性混沌是非线性系统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是系统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所出现的一种极为复杂的、貌似无规则的运动。系统对初始条件的依赖性,这是混沌区别于其他运动的本质特性。系统长期行为的不可预测性和短缺行为可预测性。非周期定态。确定性的内在随机性。(3) 复杂性复杂性是系统因其内部各因素或子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表现出的多层次性、多因素性、多变性等特点。非线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是复杂性的根源。(4) 循环性 物质从一种运动形式转化为另一种运动形式

15、的能力是不灭的、无限的。物质的运动是一个永恒的循环运动,自然界的演化也是一个永恒的循环演化。2.3什么是人工自然?简述人工自然的发展历程和规律1.人工自然:人工自然是人工自然界的简称,它是人类运用科学技术特别是工程技术创造的相对独立存在的一种特殊的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具有目的性、客观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2.人工自然的发展历程: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工程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其中,采取是人工自然界创造的基础,加工是其创造的主导,控制是其创造的关键,保障是其创造的后盾。人工自然是在人的起源以后产生并发展起来的。1)采取起源于蒙昧时代的采集和野蛮时代的的种植和狩猎

16、活动。2)加工起源于蒙昧和野蛮时代(如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真正开始于文明时代。3)控制起源于古代人对水等自然力的控制。4)保障中的运输先后经历了人扛舟载和牲畜驮载(石器时代)、车与船载(青铜器和铁器时代)以及火车、轮船、飞机乃至航天飞机等(近现代)等时期;通信先后经历了由通过人畜车船、锣鼓旗号、烽火台和信号杆等工具进行通信(古代),到通过有线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雷达、卫星、光缆乃至移动通信和数字通信、网络通信(近现代)等进行通信的阶段;医疗先后经历了由通过望、闻、问、切等手工医疗(古代),到通过各种医疗技术(如诊断技术、观测技术、手术等)等技术手段进行医疗的阶段。其他保障活动也有一个发生和发展的历程。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