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各科重点总结和考试试题

上传人:jct2****808 文档编号:99033503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156 大小: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各科重点总结和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6页
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各科重点总结和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6页
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各科重点总结和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6页
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各科重点总结和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6页
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各科重点总结和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各科重点总结和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各科重点总结和考试试题(1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各科重点总结1.常色:即健康人面部的常见色泽.正常面色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2.主色:指人生来就有的基本面色,属个体素质,一生基本不变。3.阴黄:黄疸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乃寒湿困脾所致。4.阳黄:黄疸面色黄而鲜明如橘皮,乃湿热内蕴肝胆脾胃所致。5.谵语:指病人高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者,属实热。6.郑声:指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弱模糊。是精气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7.哮喘:喘指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鼻翼煽动,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哮指喘时喉间伴有哮鸣音,哮必兼喘,称为哮喘。8.主诉:病人就诊时最痛苦的症状、体征及其持续时间。9.潮热:指发热如潮水之来,

2、每天定时而发,或定时而发热更甚。10. .自汗:日间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常见于气虚、阳虚证。11.盗汗:入睡之后汗出,醒后汗止,多见于阴虚内热,或气阴两虚。12. .失眠:经常不易入睡,或睡后易醒而不能再睡,甚至彻夜不眠者。13. .便秘:排便时间延长,大便干结而不通畅,称便秘。14.泄泻:便质清稀,次数增多,甚至为稀水样便,称泄泻。15.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称为浮脉.主表证.16. 滑脉: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称滑脉。多主痰饮、食积、实热诸病证。17. 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称弦脉,主肝胆病、诸痛、痰饮等。18. 表证:指六淫等外邪侵犯肌表所产生的轻浅证候。19

3、.虚证:正邪相争过程中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方面的一类证候。但此时邪气亦不盛。20. 阴虚证:指机体阴津亏虚,无以制阳,虚热内扰,组织失濡所产生的证候。21.阳虚证:指机体阳气亏虚,无以制阴,阴寒内生,组织失温所产生的证候。22. 气虚证:指元气不足,脏腑组织机能低下所表现出的证候。五.简答题1.望神的重点是什么望神时观察的重点是神情,眼神,气色和体态2.疾病状态时,面部可表现出哪些病色可表现出5种病色,如白色,黄色,赤色,青色,黑色3. 面部青色和面部黑色之主病有何异同?青色 寒证、血瘀证 痛证、气滞、惊风黑色 肾虚,水饮4. 疾病状态下,舌色的变化有哪几种,各主何病?疾病状态下舌色有4种主要变

4、化:淡红舌外感初起,病情轻浅;淡白舌气血两虚、阳虚;红绛舌实热证、虚热证;青紫舌阳虚寒盛,气虚、气滞、营血分热甚、中毒等。5. 在疾病状态下,苔色的变化有哪几种,各主何病?疾病状态下苔色有3种主要变化:白苔表证、寒证、湿证、痰证、食积等;黄苔里热证、表热证、湿热证、痰热证、腑实证等;灰黑苔里热证、里寒证、寒湿证、痰饮证、湿热证、热极津枯证、气滞血瘀证、宿食内积证等。6.喘与哮的概念与联系是什么喘指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鼻翼煽动,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哮指喘时喉间伴有哮鸣音.两者联系:喘不必兼哮,但哮必兼喘.7. 排便感异常有哪些表现,各有何临床意义?临床常见的排便感异常主要有5种:肛门灼热大肠

5、湿热证;里急后重痢疾(湿热内阻,肠道气滞);排便不爽湿热内阻,肠道气滞,食积胃肠等;肛门气坠脱肛、久泻、久痢(脾虚中气下陷);滑泄失禁脾肾虚衰,肛门失约;腹泻势急,不易控制;神志昏迷,肛门失约。8. 泄泻的临床特征有哪些?常见于哪些病证?泄泻的临床特征为:便次增多,便质稀薄,甚至如稀水样。多见于痢疾、腹泻、食积等病证。9. 问诊包括哪几个方面?问诊主要包括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庭史等内容。10. 何谓潮热?临床常见的三种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潮热发热如潮汐之有定时,即按时发热或按时热更甚。午后潮热午后热甚,身热不扬;午后及夜间潮热热势较低,常伴骨蒸发热、五心烦热、舌红少苔

6、等症;日晡潮热热势较高,以日晡时(申时,即下午35时)热甚,又称“阳明潮热”。11. 怎样从头部的不同部位的疼痛来分辨病在何经?头部连及项部太阳经;两侧头痛连及太阳穴少阳经;前额连眉棱骨痛阳明经;巅顶部痛厥阴经。12. 疼痛的性质常见有哪几种类型?疼痛性质的常见类型以下11种:胀痛、刺痛、绞痛、隐痛、冷痛、灼痛、重痛、走窜痛、固定痛,掣痛、空痛等。13. 胃热证与胃阴虚证的食纳异常有何不同?为什么?食纳异常 胃热证 消谷善饥胃火炽盛,腐熟太过;胃阴虚证 饥不择食胃阴不足,虚火内扰。14.何谓相兼脉及其主病规律相兼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一或复合脉象相兼出现的脉.相兼脉象的主病,一般等于各组成脉象

7、主病的总和.15. 恶寒与寒证、发热与热证的关系各如何?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恶寒、发热是疾病的现象;而寒证、热证是对疾病本质所作的判断。一般来说,疾病的本质和表现的征象多是相符的,即寒证多表现寒象,热证多表现热象,但两者不能等同,因疾病所表现的寒热征象可有真假之别,如真热假寒证,外现寒象,实为热证。六.论述题1.望神主要观察哪些内容?其中失神的临床表现如何?有何临床意义?(1)望神时观察的重点是神情,眼神,气色和体态四个方面。(2)失神的临床表现:精神萎靡,甚至神昏郑声,面色无华,两目淡然无神,呼吸微弱或喘促,形体消瘦,动作艰难,反应迟钝。临床意义:提示正气大伤,精血亏损,脏腑功能严重衰减。

8、2. 望舌苔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其临床意义是什么?望舌苔主要包括苔质、苔色两个方面内容:(1)苔质:舌苔的厚薄变化,主要反映邪正的盛衰。厚苔主邪盛入里,或内有痰湿、食积。薄苔见于疾病初起的表证。舌苔润燥主要反映体内津液盈亏和输布情况。润苔是正常舌苔的表现之,疾病过程中见于风寒表证、湿证初起,食滞、瘀血等。燥苔见于津伤证,也见于痰饮水湿证。腻苔主湿浊、痰饮、食积;腐苔多见于胃气衰败,湿邪上泛证。剥苔、类剥苔一般主胃气匮乏,胃阴枯涸或气血两虚,亦是全身虚弱的一种征象。(2)苔色:白苔多主表证,寒证。黄苔主热证、里证。灰黑苔主里热和里寒的重证,临床多见于热极伤阴、肾阴亏损,或痰湿久郁等证。3. 何谓问

9、诊?包括有哪些内容?问诊是指医生通过询问病人或陪诊者以了解疾病的起始、发展及治疗、现在症等病情资料的一种诊察方法。问诊内容包括: 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 主诉:是病人就诊时最痛苦的症状、体征加上持续的时间。现病史:包括发病情况、病变过程、诊治经过及现在症等。是问诊的主体内容。既往史:即本次发病之前或之外的其他疾病。个人生活史:包括生活经历、精神状况、饮食起居、婚姻生育以及药物过敏史等。家庭史:一般应询问三代。包括询问病人的父母、兄弟姐妹、爱人、子女,特别应了解有关遗传病及传染病等内容。4. 何谓潮热?临床常见有哪几种类型?各自发热特点如何?发热如潮水之来,或按时发热,或按时热

10、势增高者,称为潮热。 临床常见有日晡潮热(阳明潮热),湿温潮热、阴虚潮热等三种类型。日晡潮热发热在日晡,或日晡热势明显;湿温潮热在午后发热、且有身热不扬;阴虚潮热,在午后或入夜发热,且以五心烦热为其特点。5 何谓寒证、热证?临床上如何鉴别?凡感受外界寒邪,或过服生冷寒凉,或阳气耗伤而阴寒偏胜所发生的病变,谓之寒证;凡火热阳邪侵袭,或过服辛辣温热之品,或体内阳热之气过盛所发生的病变,谓之热证。鉴别:恶寒喜温为寒证,发热喜冷为热证;口不渴不欲饮或饮水不多为寒证,口干渴喜冷饮为热证;面色淡白或苍白为寒证,面红目赤为热证,四肢不温为寒证,四肢温热为热证;大便干结为热证,大便稀溏为寒证;小便清长为寒证,

11、小便短赤为热证;舌质淡嫩、苔白滑为寒证,舌红苔黄而干为热证;脉迟或紧为寒证,脉滑数为热证。总之,寒热的喜恶、口渴与否,面色的赤白、四肢的温凉、二便、舌象、脉象等是辨别寒证、热证的重要依据。6. 何谓气虚证?心、脾、肺、肾四脏的气虚证候有何异同?气虚证是指气的不足,脏腑组织的机能活动减退所表现的虚弱证候。(1)相同点:四证皆具有气虚不振之象,临床表现皆见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声音低微呼吸气短,面色淡白,或见头晕目眩,活动后诸症加重,舌质淡,脉虚等。(2)不同点:心气虚临床还可见心悸,怔忡等症;脾气虚临床还可见腹胀纳少,食后胀甚,口淡乏味,大便溏薄,或见浮肿,形体消瘦等症;肺气虚临床还可见咳喘无力,

12、咳痰清稀,色白,或有畏风,自汗,易于感冒等;肾气虚临床还可见腰膝酸软,耳鸣失聪,小便频数而清,或尿后余沥不尽,或遗尿,或夜尿频多,或小便失禁,男子滑精、早泄,女子月经淋漓不尽,或带下清稀而量多,或胎动易滑等。7. 何谓阴虚证?心、肺、肝、肾四脏的阴虚证候有何异同?阴虚证是指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而无以制阳,滋润、濡养等作用减退所表现的虚热证候。(1)相同点:四证临床上皆表现有阴虚内热之象,如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两颧潮红,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等症。(2)不同点:心阴虚临床还可见心烦心悸,失眠,多梦等症;肺阴虚临床还可见干咳少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等症;

13、肝阴虚还表现有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见手足蠕动或胁肋隐隐灼痛等症;肾阴虚则可见腰膝酸软而痛,眩晕耳鸣,齿松发脱,男子遗精,早泄,女子经少或闭经,或见崩漏,健忘等症。8. 何谓阳虚证?心、脾、肾三脏的阳虚证证候有何异同?阳虚证是指体内阳气亏虚,机体失却温煦,推动等作用减退所表现的虚寒证候。(1)三证的相同点:三证临床皆表现有阳虚外寒之象,如畏冷、四肢不温、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面色苍白,舌淡胖嫩,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等证候,并可兼有神疲、乏力、气短等气虚证候。(2)不同点:心阳虚除见上述临床表现外,还可见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痛,或面唇青紫,舌质淡胖或紫暗,脉弱或结代等症;脾阳虚临床还可见

14、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面白不华或虚浮,或见带下量多而清稀色白等症;肾阳虚临床还可见腰膝酸冷,男子阳萎早泄,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性欲减退,或见便泻稀溏,五更泄泻等症状。针灸学第一单元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手足三阳经:阳少太。手三阴经:太厥少。足三阴经:厥太少(内踝上8寸以下);太厥少(内踝上8寸以上)奇经八脉:督脉:阳脉之海任脉:阴脉之海冲脉:十二经之海;血海带脉: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阴维脉:调节六阴经经气阳维脉:调节六阳经经气阴阳蹻脉: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十五络脉:任脉的别络名鸠尾,从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督脉的别络名长强,从长强分出,经背部向上散布于头部,左右

15、别走足太阳经。脾之大络名大包,从大包分出后散布于胸胁部。十二经筋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行于体表,不入内脏。足三阳经筋走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贲(面);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腹);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外上行结于角(头);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内上行结于贲(胸)。第二单元腧穴的骨度定位方法头部前发际至后发际12印堂至前发际3第7颈椎至后发际3前额两发角(头维)9耳后两乳突(完骨)9胸腹胁部胸骨上窝至胸剑9胸剑(歧骨)至脐中8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5两乳头之间8腋窝顶点至第11肋12背腰部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3上肢腋前、后纹至肘横纹9肘横纹至腕侧横纹12下肢部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18胫骨内侧髁下方到内踝尖13股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