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学语文教学法》教案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99013723 上传时间:2019-09-16 格式:DOC 页数:111 大小:5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中学语文教学法》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精品】《中学语文教学法》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精品】《中学语文教学法》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精品】《中学语文教学法》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精品】《中学语文教学法》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中学语文教学法》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中学语文教学法》教案(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语文教学法教案绪 论 (2课时)教学目的: 了解语文教学法的研究内容、学科性质、特点和学习目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语文教学法学科研究内容、学科性质、特点和学习目的要求、方法。教学方法: 讲述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节 语文教学法是怎样一门学科一、基本概念:语文教学法是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其它相关学科理论,研究语文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理论体系。二、学科的建立:1、 它的建立是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需要(P13页)语文教育是社会、民族以及个体的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教育,它对于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更好地传播科学和文化起着日益普遍而又重要的作用。千百年来的语文

2、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存在许多问题;在教育科学领域中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全面系统的研究还是很不够的。为了进一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一门崭新的语文教育学,从更高的层次对语文教育加以研究。2、 它的建立是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P35页)我国的语文教育,曾经发生三次历史性的转变,20世纪初,20世纪初,我国语文单独设科,并因此实现了语文教育由古代的“文字型”教育向 “文字语言型”教育的历史性转变;20世纪80 年代开始,我国的语文教育转变为“语言思维型”教育;而今语文教育正在实现向“语言人的发展型”教育的历史性转变,语文教育的领域正在不断地拓展,语文教育观念、语文课程

3、设置、语文教育教学实践等各方面都在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许多问题都是以研究语文教学方法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法”所无法涉及的,所以,需要建立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对语文学科教育的全貌和运动规律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入研究。3、 它的建立是教育学科发展和语文教育自身理论发展的需要当代科学发展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学科之间的高度综合,二学科内部的高度分化。语文教育学既是语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又是教育学本身向纵深发展而产生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的建立符合世界范围内教育学科发展变化的总趋势。就语文教育理论本身发展来看,我国古代没有专门论述语文教育的理论著作,只是在有关教育

4、的论着中有零散的论述。直到20世纪,语文教育的理论研究才经历了由一般教授法到本学科教授法,再到语文教学法、语文教材教法直到语文教学论以及今天的语文教育学的发展。由于语文教学法学科侧重于教学方法方面的研究,忽略了语文学科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理论思维水平不高,研究领域相对狭窄,加上其研究方法以经验总结为主,也束缚了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所以,需要建立一个新的理论体系,使之更趋科学化,以期取得更大的成果。三、学科的研究对象(P69页) 语文教学法研究的是以学校语文教育为重点的整个语文教育现象。四、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一) 性质 语文教学法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二)特点1、 实

5、践性2、 综合性(P911页)五、学科的结构体系 语文教育的本质 语文学科的性质与特点 语文教育系统 语文教育目标语 总体方面的研究 语文教育历史 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 文 语文教育比较 语文教育评估教 语文教科研 语文德育 语文教学系统 学 学校语文教育 语文智育 语文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法 语文美育 语文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结 本体方面的研究 社会语文教育 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构 语文教学卫生体 家庭语文教育 课外语文教育 语文知识教学系 语文教育对象 阅读教学 主体方面的研究 写作教学 语文教育者 听说教学六、语文教学法的研究方法(P1113页)1、哲学原理研究法;2、跨

6、学科研究法;3、历史文献研究法;4、比较分析研究法;5、观察调查研究法;6、经验总结研究法;7、实验实证研究法等。第二节 学习语文教学法的意义和要求一、意义这门课旨在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语文教育理论基础,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理论知识于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的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作为中文系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它对于树立我们对语文教育的正确理念,增强从事语文教育教学的信心和决心,形成系统的语文教育理论知识和从事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这门课的考试成绩和教育实习的成绩,对就业还将产生直接的影响。二、要求这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实践很重要,考试有教学实践题,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育

7、实习。学习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1、 听认真听课,做笔记,还有听教学观摩课、看教学录象等;2、 说大胆质疑,参与讨论,上台亮相,小实习(微格教学)等;3、 读通读教材及参考资料(专着、杂志等),通读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语文教材、教参等;4、 写作业、心得、听课评议、论文、教案、作文等;5、 练练基本功(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朗读,写作等),课件制作,模拟教学等;6、 用教育实习,教育调查。思考题:语文教学法是怎样一门学科?你将如何学好这门学科?第一章 语文教育的本质(4课时)教学目的: 了解语文教育的历史,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教学重点、难点: 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 教学

8、方法: 讲述、讨论、自学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节 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一、语文教育的涵义(P14页)语文教育通常指的是关于祖国语言的教育活动,我们所说语文教育,就是指中华民族通用语的汉语文教育。二、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P1516页)由于语言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可以说,语文教育几乎是与人类的教育活动同时产生的。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没有独立设科,尤其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语文教育是和经学、史学、哲学、论理学、社会学乃至自然科学等结合在一起的。三、20世纪语文教育的发展(P1622页) 从20世纪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诞生至今的一百年来,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一

9、)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兴起时期语文单独设科(19011910)1 9世纪50年代以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兴办了教会学校,清政府官方创办了各种同文馆和洋务学堂,一些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私人也开办了各类学堂。新式学堂借鉴西方经验,实行分科教学,语文教育也逐步从传统教育中分化出来成为与修身、算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并列的独立学科。光绪四年(1878年)张焕纶会同沈成浩、徐基德等人在上海创办正蒙书院。该院有学生40余人,分大、小两班,所开学科包括国文、舆地、经史、时务、格致、数学、诗歌等。该院所设国文科,以“俗话译文言”、“讲解与记忆并重”,是我国民间萌生现代语文教育之始。清末维新派呼吁废八股、停科举,客

10、观上也促成了语文教育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月二十九日,清政府颁布“兴学诏书”,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废科举,着手兴办新式教育,将各省书院改为学堂,提出“兴学育才,实为当务之急”。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由张百熙所拟的钦定学堂章程。钦定学堂章程将基础教育分成四个阶段。各阶段分别设 “字课”、“习字”、“读经”、“作文”、“读古文词”、“词章”等与语文教育相关的课程。这些科目,在学科性质和地位上,已接近于后来的语文教育学科。只是由于这个学制本身还不够完备等原因,未能正式实施。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1904年元月),清政府又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合订的奏

11、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第一个经政府正式颁布而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学制,史称“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中学堂均设“读经讲经”等科,此外,初等小学堂还设有“中国文字”科,高等小学堂、中学堂则设有“中国文学”科。这里的“中国文字”和“中国文学”,以及“读经讲经”科,已经具有了后来的以阅读和写作教学为主体的语文教育学科的特征。一般认为,“中国文字”和“中国文学”,以及“读经讲经”等科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语文教育由传统向现代的演进,也标志着现代语文教学的兴起。(二)中国现代语文教育体系的形成时期国语、国文课程标准纲要的制定(19111926)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普通

12、教育暂行课程标准,废止小学读经科,将各类学校的“中国文字”、“中国文学”课程更名为“国文”,促进了语文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语言共同化、文体口语化、文字简易化、注音字母化等语文现代化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更是大大地推进了语文教育的发展。随着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的深入,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将小学、初中的“国文”改为“国语”,废止旧的国文教科书,采用语体文教科书,自此,文言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现代白话文取得了合法的地位,开始占领语文教科书的阵地。1923年9月,公布了包括小学、初中、高中的国语、国文课程纲要,从此,语文学科教育开始被置于一个要求比较明确而

13、相对形成一个系统的基础之上。(三)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持续发展时期国语、国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与修订(19271949)1927年国民党政府为了维护一党专政,推行“一个党”、“一个主义”的政策,把教育作为为政治服务的工具和手段,提出了“党化教育”方针。但由于在国民党内部缺乏统一的解释,更是遭到了进步人士的猛烈抨击,1928年5月,在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以“三民主义教育”代替“党化教育”,1931年9月,又通过了三民主义教育实施原则。三民主义教育宗旨及其实施原则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语文教育的发展,但对后来语文教育的政治化倾向带来了一定的影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民党统治区的

14、教育日趋衰落,并随1949年大陆的解放而结束。从1929年到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陆续颁布与修订了5个中、小学国语、国文课程标准。这些国文、小学国语课程标准的颁布,表明了我国语文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这期间,随着语文研究的不断进步,很多语文进步的成果进入中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如提倡语体文,要求小学一律用语体文进行教学,不准采用文言教科书。初中教科书,除“国文”得兼用文言语体外,一律须用语体文编辑。初中入学考试不考文言文把原“注音字母”名称改定为“注音符号”,并通令全国遵行。教育部组成注音符号推行委员会,编辑有关注音符号的必要的书籍,1935年1月26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开会商讨编辑简体字以及注音符号推行问题。2月,全国国语教育促进会特定本年为“国语建设年”。举办全国电台国语演讲会。行政院通过推行简体字办法三项:公布简体字表;酌定分期增订办法,采纳各方意见,逐渐补充简字数量;强制适应范围,暂限民校课本、民众读物、小学课本。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共有简体汉字324个。同时公布推行简体汉字9条。自1936年1月起,上述范围新编课本、读物不用简体字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