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论与实践作业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98982290 上传时间:2019-09-1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教学论与实践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学语文教学论与实践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学语文教学论与实践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学语文教学论与实践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学语文教学论与实践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教学论与实践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教学论与实践作业(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语文教学论与实践作业目录背影教案3背影说课稿8背影学案10孔乙己教案11孔乙己说课稿14孔乙己学案16荷塘月色教案17荷塘月色说课稿21荷塘月色学案24背影教案【教学目标】1、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3、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对父亲背影的描写的效果与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掌握词语,进行朗读训练。 2、初步理解文章写作线索和作者感情【教学重点】文章写作思路的掌握【教学难点】作者四次背影描写和四次眼泪描写

2、。【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在父母的辛勤哺育下,我们一天天地长大,但是,父母却一天天的老去,同学们,你是否注意到:皱纹正一天天地爬上了父母的额头;银发也在不经意间从父母头上冒了出来;他们的腰身已变得不再挺拔有人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可当我们面对着苍老而可敬的父亲时,他的眼神、他的手势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着他对我们的爱,我们也不由得而升腾起一种尊重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普通的父亲,认识父亲那高大、感人的背影,感受浓浓的父子亲情。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出生于1898年11月22日,与1948年8月12日逝世。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

3、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丰腴、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背影春绿荷塘月色桨声灯影秦淮河。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他五岁入私塾,18岁中学毕业,考入北大,22岁毕业于北大,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了古典文学的研究。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文坛上著名的散文作家这篇背影是他在清华任教时回忆在北大读书时的事。朱自清清贫而有气节,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是毛泽东同志称颂的“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三、创作背景: 通过对文章创作背景的介绍,引导引导学

4、生集中注意力,制造积极课堂情境。 集中注意力,调整精神状态,进入情境。初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完了作者,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的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1917年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哪位同学能说说,他在文章里找到了哪些关于写作背景的信息呢?(冬天、祖母去世、父亲差事交卸。)1917年,父亲朱鸿均(任徐州烟酒公司局长)被解职,朱家“祸不单行”,祖母又去世,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借钱办完事后,又变卖典质还债。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惜别。然而父亲在这样艰难的处境下,却没有怨人尤天,而是一如既往地关爱自己

5、的儿子。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朱自清的家庭,因着社会的黑暗而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作者的父亲,先是“赋闲”,后为了找差事而“东奔西走”,乃至老境“颓唐”。四、播放课文朗读音频(或教师有感情的诵读),请同学们注意在听课文的过程中,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并且试着分析文章的写作线索与思路。交卸xi 奔丧sng 簌簌ss 踌躇choch

6、 橘子j 晶莹yng 迂腐y 琐屑suxi栅栏zh 差使chi 举箸zh 颓唐tutng 照看行李kn五、分析文章思路:初步引导学生对文章层次结构的把握 (一)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可以以时间为依据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1)开篇设疑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第二部分:(26)回忆往事引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文章的中心是回忆往事,可分3层:1别时家境(悲凉气氛) 2细心关照(铺垫背影)3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4父子分手(惜别背影)这四件事情,一件一个层次。设置惨淡环境,渲染悲凉气氛,与父亲在此困境下仍不辞劳苦,为儿子奔波,与父亲对儿子满腔温情形成对照,更显父爱崇高。第三

7、部分:(7)别后思念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这一段的中心是别后思念。可分3层父亲的颓唐 父亲的伤怀 父亲的来信。(二)通过划分结构,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是什么?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父子深情。线索是背影。六、设疑探究:1、整体理解这篇文章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写父亲与我惜别的深情,所以勾留南京等不重要的就略写。 2、这篇文章主要写谁?我?父亲?我和父亲之间?我的家庭困难? 明确主要人物,文题为背影,写的是父亲的爱子之情。 3、请找出本文的文眼。这是文章总写的一句话是,为什么“最不能忘记”? (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儿,读出了文眼,就读出了中心。文眼常常出现在开头或结尾。) 我最不

8、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4、“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二年前的冬天在徐州,回家奔丧。 5、“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对表现父亲的爱有何作用? a:祖母死了b: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祸不单行,家境惨淡)。设置惨淡环境,渲染悲凉气氛,与父亲在此困境下仍不辞劳苦,为儿子奔波,与父亲对儿子满腔温情形成对照,更显父爱崇高。6、文中共有几处写到了背影呢?哪一处的描写最能打动你呢?请同学们说说看。惦记背影(思念父亲)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7、课文写了“我”几次流泪?体现了我什么感情变化? 第一次:“回到家里,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板书:簌簌地第二

9、次:“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板书:很快地第三次:“我的泪又流下来了。”板书:又第四次:“在晶莹的泪光中。”板书:在晶莹的泪光中问:“簌簌地流下眼泪”“簌簌”什么意思?是“纷纷地”,形容眼泪之多。第二次是“很快地流下来”,形容眼泪的快。同学们,为什么第一次是形容眼泪之多,第二次是形容眼泪之快?这个问题相对难一点。可以把比较困难的题目转换成简易的。那么这样,先来找几个形容心理活动的形容词。第一次“簌簌地流下眼泪”流下的是怎么样的眼泪?给它在前边加几个形容心理活动的形容词?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流下的是什么眼泪?第一次流下眼泪是因为祖母死了,所以流下的眼泪是“悲伤的”、“悲痛的”或者是“哀恸的”。一

10、下子回到家里看到祖母的遗像,眼泪忍不住流下来。很快地流下,纷纷地流下。第二次,看到父亲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留下的是什么泪呢?因为前边还觉得父亲办事有点迂。“迂”什么意思呢?注解有的,做事情很守旧,有个词叫“迂腐”。先前还觉得父亲有点迂,但现在看到父亲这样艰难地翻过去翻过来,为的就是给我买一袋橘子,所以这里流下的是“惭愧的”、“内疚的”、“愧疚的”泪。第一次是“簌簌地”,第二次是“很快地”。结尾说:“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晶莹的泪光”能否改为“晶莹的泪珠”?为什么?不可以。“晶莹的泪珠”是描写外貌,“晶莹的泪光”是描写内心的感受。8、

11、引导学生体会总写点题,抒发思父深情,定下文章感情基调。 八、说话训练:口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经过。将文章拓展至学生自发性的创作。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重点语段阅读,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 2、揣摩文章朴实的饱含深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对第六段父亲买橘子的过程的描写 【教学难点】朴实的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对作者的写作线索有了一个了解。这节课我们将对其中的一些重点部分通过一些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解读。首先,我们先请一位同学为大家复述一下父亲买橘子的过程。(非常好,请坐。)下面大家请看这几个问题,试着在文章中找到答案。二、重点分析为子买橘 首先

12、请大家回答两个问题,进行复习。1、父亲出场时的背景是什么? 外:帝国主义入侵,封建剥削,军阀混战、动荡不安,人心惶惶 内:家景惨淡,祸不单行。在这种困境之下仍能一如既往的爱我,更能体现父亲的爱有多么深。 2、文章中出现了几次“背影”?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a.开头“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文章首句: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意义:交代发生送别的背影的背景,引出下文。b.浦口车站送别时,父亲去买橘子的背影(最详细)(这段动词准确精当: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表现父亲爱子(深)之情大家不看书,我给大家读一遍。遗漏了哪些字?c.车门话别,望着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意义:烘托出父子深情 惜别背影,恋恋不舍d.结尾“在晶莹的泪光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