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测试题

上传人:xinsh****encai 文档编号:98964407 上传时间:2019-09-1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测试题(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下列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B贫富分化严重,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C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盛行,金融不稳定 D汽车工业发展迅速,能源紧张2.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美网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B美国推行罗斯福新

2、政C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发展 D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制造“华北事变”3. 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这句话说明( )。A经济危机来势凶猛 B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C危机蔓延到全世界 D危机持续时间长4. 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

3、结果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D提倡超前前费,反对勤俭节约5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和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6.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 B设置关税壁

4、垒,转嫁危机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7.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看到这个国家二分之一的人们住无定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按照他的这一理念,美国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有( )。限制企业最低工资水平 提高农产品价格 采取社会保障措施 兴办公共工程A. B. C D.8罗斯福总统当政后,加利福尼亚的打字员在打字机上记下这样一句话:就是罗斯福一把火烧了国会,我们也会大声欢呼:“好哇,火到底点着了!”这表明民众支持罗斯福( )。A否定资本主义制度 B实施彻底的革

5、命计划C改革经济制度 D彻底否定民主秩序9. 20世纪30年代,美国资本家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作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1/4的棉花在即将收获时被铲掉埋在地下。这种现象说明( )。A美国经济进入极度繁荣时期 B资本主义生产和市场之间的矛盾极端尖锐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D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10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结构C规范企业行为 D兴办公共工程11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抑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到毁灭边缘的

6、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这段话集中体现了( )。罗斯福代表了资产阶级利益 新政是在维护自由企业制度前提下的改革 新政使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 新政的出发点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A. B. C. D.12.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世界工业生产指数的折线图,此折线图说明的问题是( )。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不包括苏联在内)A1932年的工业产值比1929年下降了36.2亿美元B此表证明了苏联这个时期重工业急速发展起来的史实C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工业生产不断扩大D世界范围的大萧条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生产13.罗斯福新政的某些内容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有( )。强化金融监管力度,防止金融风险

7、 重视农业,强本固基 建立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稳定社会秩序 健全法律法规,保证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 计划和市场只是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A. B. C. D.14二战后初期出生的美国人Tom打算写一本自传,他可能利用的真实素材包括( )。年轻时代受到罗斯福总统的接见 曾以记者的身份报道过中美建交 中年时承受过失业之苦,只能以失业保险金渡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互联网事业起家,成为美国著名富豪A. B. C. D.15二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汲取历史教训,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这一做法的直接影响有( )。缓和了社会矛盾 有利于实行计划经济 使人们的生活得到一定改

8、善 使贫富差距不断扩大A B C D16下列有关“新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B它是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C它摆脱了经济周期性波动规律的制约,因而发展前景广阔D它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17. 20世纪70年代,美、英等国家逐渐形成了一种“混合经济”的发展模式,其原因是( )。凯恩斯主义流行并得到实践 西方国家经济进入“滞胀”阶段 经济繁荣发展需要新的动力 自由放任盛行A. B C D18. 2008年9月中旬以来,随着美国证券巨头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汽车制造业面临倒闭,全球股市惨跌,次贷危机变成了席卷全球的超级金融风暴。美国国

9、会立即通过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以努力帮助陷入困境中的金融企业。这不禁使人们联想到面对1929年经济大危机,美国实行的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与以往的资本主义改革相比,最突出的不同点是( )。A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B彻底否认自由放任经济政策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D国家干预经济19.福利制度被称为“社会减震器”,主要是因为它( )。A彻底消灭了贫困和两极分化 B扩大了消费市场,缓和了供求矛盾C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刺激了经济发展 D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20.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

10、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互联网的诞生 B城市化进程加快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1题18分,第22题18分,第23题14分,共5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半殖民地的中国实际上成了帝国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洪区”。为了摆脱和转嫁经济危机,帝国主义各国一方面实行关税壁垒,控制本国市场使得中国本来就处于不利地位的外贸出口更加萎缩。危机中,国际贸易出口值总指数下降,如1929年指数为100,1933年则降为35. 5另一方面,各国则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到1935年,中国工业品市场上的

11、汽车、汽油、五金等大部分是由美国输入的,美货的泛滥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美祸”。材料二 1929年危机爆发后,(中国)农产品进口量大增。大米,1929年为1082万担,1932年、1933年都超过2000万担为加速向中国倾销商品,美国政府向国民党政府巨额贷款并指定贷款专为购买美国过剩农产品之用,如1931年“美麦借款”900多万美元,规定要购买美国小麦45万吨材料三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世界银价跌落,1931年、1932年跌到最低点。美国于1933年12月公布“银购入法”1934年6月公布的“购银法案”,实行白银固有、禁止白银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大量高价收购白银使银价上涨,引起中国白银的大批外流

12、,造成金融恐慌,旧中国市场资金周转和商业活动中一刻也不能离开银元,白银大批外流使银元极度缺乏,银款无法筹集,影响了正常的商业和金融活动材料四 为了转移国内的阶级矛盾,摆脱经济危机,日本于1931年9月突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日本侵占了我国东北地区,实际上等于掠夺了当时中国资源中煤的30%、铁的71%、石油的99%、发电量的23%、森林的37%、铁路的41%。1932年,上海棉纱对东北销量几乎等于零请回答:(1)依据材料,指出19291933年美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向中国转嫁经济危机的?(4分)(2)依据材料,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世界造成的影响。(8分)(3)依据材料

13、,指出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发展的今天,历史给了我们什么借鉴?(6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简称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和全球范围的一次信用危机。危机造成的股市恐慌和损失是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仅10月份前7个交易日,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累计跌幅均超过21%,全美股票市值蒸发2.5万亿美元,堪比上一次大恐慌的状况。“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像上一次大恐慌一样,发端于世界金融体系中心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快向其他国家蔓延,变成了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10月美国金融危机殃及全球世界经济在十字路口彷徨半月谈材料二 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0日)材料三 在罗斯福新政问题上,就不乏这样的“修正主义者”。他们认为,大萧条原本只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波谷,美国很多经济周期中的波谷比如1894年及1921年的经济萧条都可以通过市场的调节能力自我修复,大萧条之所以十多年阴魂不散,恰恰是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