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叶斑病发生及防治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98959 上传时间:2016-11-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香蕉叶斑病发生及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香蕉叶斑病发生及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香蕉叶斑病发生及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蕉叶斑病发生及防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锄头农业技术库香蕉叶斑病发生及防治 一、症状香蕉叶斑病是为害我省香蕉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它由多种真菌所引起,主要有尾孢菌叶斑病、暗双孢霉叶斑病和小窦氏霉叶斑病。尾孢菌叶斑病包括黄斑型叶斑病又称褐缘灰斑病和黑斑型叶斑病两种。此病先为害下部叶片,后逐步向上部叶片蔓延,病斑初为米粒状或线条状、淡黄色或褐色,与叶脉平行,先见于叶北背,后发展成椭圆形或长条形、黄褐色或黑褐色,叶片反复感染,出现大量单独病斑,多年病斑汇合,引起蕉叶大面积干枯。暗双孢霉叶斑病又称灰纹病,引起叶面椭圆形灰褐色病斑或叶缘枯。病斑初期褐色,后扩展为中央浅褐色、具轮纹、周围深褐色的椭圆形斑;病斑沿叶缘水孔侵入,初期叶缘出现水渍状、暗

2、褐色、新月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的病斑,后期沿叶缘联合为平行于叶中脉的褐色、波浪环纹死带,后变灰白色、质脆,雨季病健部交界处出现浅黄色的褪绿带。小窦氏霉叶斑病又称煤纹病,常见中、下部叶片发病。病斑褐色、椭圆形、有明显的轮纹,多发生于叶缘,病健部有明显的界限。叶斑病主要引起香蕉叶片大面积干枯,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导致植物早衰,严重影响果实充实、产量及耐贮性,病株果实极易腐烂。二、发生规律在我省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是尾孢菌叶斑病,田间病株可达 50%叶发病高达 70%。在广西、海南、福建和台湾等蕉区也普通发生,在珠江三角洲每年的 4初见此病,6高温多雨,病情迅速加重,8病害进入盛发期,11 月随降

3、雨减少和气温下降,病害发展速度减慢。此病发病的严重程度和降雨量、雾及露水关系密切。暗双孢叶斑主要分布于两广蕉区,小窦氏霉叶斑病则在华南蕉区均有分布,但都不如尾孢菌叶斑病发生普通和严重,病菌随风雨传播,侵入表皮引致发病,后扩展蔓延,故每年 5份是它们的发病流行季节。三、综合防治技术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应以栽培防病为基础,辅以药剂防治,可达到控制病害的发生蔓延。1、逐步减少种植感病品种,改种较抗病的高秆品种。2、结合品种的高度,兼顾果园的通风透光,确定种植密度。如矮秆品种亩植200 株以内,中秆品种如“63“东莞中把”等亩植 150 株以内,高秆品种如“威廉斯”、“巴西蕉”、“台湾 8 号”、“高

4、脚遁地雷”等亩植 120 株为宜。3、冬春季清除蕉园区的病、枯叶,集中烧毁,减少初侵染源;生长期最好每月割除下部重病叶片 1 次,清出果园烧毁,增加蕉园内通风透光。4、施肥应以基肥为主,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水田蕉园应挖深沟,雨季及时排水,降低蕉园小环境的湿度。5、在病害初发期或现蕾期前 1 个月起应加强化学防治,可以用 25%敌力脱乳油、25%必扑尔乳油、丰宝乳油(本所中试产品)、23%应得悬浮剂 1000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液、40%杀菌特悬浮剂(本所中试产品)、42%喷克悬浮剂、40%灭病威胶悬剂 600液,喷雾 3,喷至叶面滴水,金锄头农业技术库尽量喷及叶背,视蕉园发病情况每隔 10喷药 1 次,轮换用药,交替使用,效果最好,既可延缓抗药性产生,又可降低防治成本。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