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8921241 上传时间:2019-09-1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安石.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王安石.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王安石.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王安石.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王安石.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安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安石.(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安石,人物简介,鄞县新政,文学成就,生平,人物评价,知识竞赛,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当过两任宰相,曾积极推行政治改革,史“王安石变法”。,名人小档案,王安石的生平,王安石(1021年1月18日1086年5月21日),江西临川人, 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在文学中具有突 出成就。王安石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qi) 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 著有临川先生 文集。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王安石好读书,记

2、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曾考取进士第四名。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王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人物评价,韩琦: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 曾公亮:上与介甫如一人,此乃天也 . 唐介: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论议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变更。安石果用,天下必困扰。 曾巩:巩之友有王安石者,文甚古,行称其文,

3、1047年,大宋王朝遭遇了严重的灾害,地震、冰雹、干旱等灾难殃及神州大地,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此时王安石被派去灾情严重的鄞县(今浙江宁波)担任知县。,鄞县,王安石去鄞县上任的第一天,在途中看到三五成群的逃荒者,他们面黄肌瘦,衣衫褴褛。 突然,一群带着孩子的妇女,跪在王安石的马车前:“大人,我们没法活了,救救我们吧!”“我们家的孩子快要饿死了!”王安石赶紧走马车,把她们一一扶起,并吩咐家人给每位妇女分发一些银两。妇女和孩子们连声道谢。,王安石告别她们后继续赶路,心里一直在想: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当务之急是解决百姓的饥荒问题。,第二天,王安石早早来到官府,召集官员商议对策,最终决定:青黄

4、不接的时节就打开官仓,把粮食借给农民,让他们秋收后再还给官府(这是王安石的变法之一:青苗法)。这样做,农民就无需向地主借粮食,可以免受地主豪强的重利盘剥。这个办法推行后,不但解决了老百姓的饥荒问题,孩子们还能高高兴兴地上学。,王安石在鄞县任职三年,兴修水利,改善交通,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很多益处。离任那一天,众多百姓赶来为他送行。后来,鄞县百姓还专门建造了寺庙,以表示对他的敬意和怀念。,这首小诗语句自然朴素而意蕴深远,王安石借不畏冰雪严寒、高洁坚强的梅花来表达自己不畏权贵的思想。 王安石的诗和散文,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对社会前途的忧虑,充分抒发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他的元日、泊船瓜洲

5、、答司马谏议书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宋王安石书 楞严经旨要卷,书法欣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春夜,名句宝库:,王安石的诗,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有一次,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句写景,句实写,句虚写,虚实结合,组成一幅壮丽的美景。句景、情、理相结合。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作者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登飞

6、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首诗描写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喜迎新春佳节的情景。诗歌从新春佳节的欢乐气氛入手,抓住人们喜迎新春佳节的三件事,来表现春节的喜庆气氛和人们的喜悦心情。这三件事是燃放鞭炮、喜饮屠苏酒和把旧桃符换成新桃符。这种通过描写典型特征来表现人们欢度新春的喜庆情景的写法,使诗句简练,笔墨节省,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也使所要表现的人们喜迎新春的热闹场面变得非常生动形象。这种欢乐气氛也与诗人开始推行新法、实行改革,希望取得成功的欢快心情完全一致。,水满陂塘谷满篝,漫移蔬果亦多收。,神林处处传箫鼓,共赛元丰第二秋。,歌元丰五首,宋仁宗庆历二年(

7、1042)中进士后,曾任过地方官。神宗时为宰相,创新法以改革弊政,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后辞官退居南京。他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文学成就颇高,影响甚巨。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内容亦能反映社会现实。词虽不多,却风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别具一格。,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河北民,这首诗是他的早期作品,诗中强烈反映了河北人民的痛苦生活,字字句句饱含对人民的同情。作者转折累叠、层层深入的手法,运用得很有特点。,总的来

8、说,王安石的作品多揭露时 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 彩。前期的诗歌,长于说理,倾向性十 分鲜明,涉及许多重大而尖锐的社会, 问题注意到下层人民的痛苦,替他们发 出了不平之声。感事、兼并、 省兵等,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 面描写和提示了宋代国势的积弱或内政 的腐败,指出了大地主、大商人兼并土地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危害,提出“精兵择将”的建议;收盐、河北民等,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备受统治者迫、害压榨的悲惨遭遇;试院中、评定试卷等,则直接抨击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要求起用具有经世济国的人才;元日、歌元丰等,热情地讴歌了变法带来的新气象和人民的欢乐;贾生等,通过对历史人物功过得失的价,抒发了自己的新的见解和进步意义。 王安石的诗歌说理性较强,非常符合宋朝盛极一时的理学思想,故而受到当时文人的追捧。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王安石思路清晰,通达世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吧!,知识竞赛,答对了有奖品哟,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