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册学案和教案

上传人:QQ15****706 文档编号:98919385 上传时间:2019-09-15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4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册学案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册学案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册学案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册学案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册学案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册学案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册学案和教案(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 从方国联盟到天下共主知识目标:夏朝政权的建立;商朝建立及显著特征;内服、外服制度;商朝的神权色彩;西周灭商;封邦建国;宗法制度;大宗、小宗;周朝的礼乐制度。预习思考:1、商朝内服、外服划分的基本依据是什么?2、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3、西周的诸侯国与商代的方国有什么不同?4、分封制和宗法制对西周的统治起了什么作用?导学提纲:主 体 知 识问 题 思 考学生发现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1、夏朝的政治制度建立:时间:前 历史地位:第一个、开端制度特点:2、商代的政治制度建立:时间: 人物:生活方式:王朝特征:主要制度:_和_制度。_是商人本族的

2、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方国。_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方国形成了_的关系。重要补充:商朝是个弥漫_的王朝,商王通过垄断_以强化王权。局限性:二、封邦建国1、周族的兴起和西周的建立兴起:生活方式:兴起地点:兴起时间:建国:时间: 人物及事件:都城:2、分封制概念:概况A、直辖地:B、分封类型:同姓(地位?)异姓(几类?)C、发展:D、特点: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1、目的: 2、特点: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夏代是奴隶社会的开端?2、历史研究中,哪些可以作为可资利用的凭证?3、思考:内、外服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商王是如何通过双轨制来控制联盟实际权力的?结合“知识链接”分析

3、为何商代“人殉”、“人葬”现象较为普遍?补充:夏、商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封邦建国”与“封建社会制度”的区别?西周的诸侯国与商代的方国有什么不同?分封制与宗法制 关系如何?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影响?4、理解:大宗、小宗示意图知识运用:1、下面是史记中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受封情况的记载:吴太伯世家:“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指周文王之父)之兄也。”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燕召工公世家:“召(shao)公奭(shi)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陈杞世家:“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商,乃复求舜后封

4、之于陈” 晋世家:“晋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顓頊(zhuanxu)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请分析,上面西周封侯的共有几类,与课文中所述是否相同?同时思考,当时西周统治者为什么要这样做?2、(1996年全国高考题)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势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3、荀子儒教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这说明: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的居多 利用血缘纽带与分封制度配合,团结同姓贵族 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 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 A、 B、 C、 D4、西周与商朝相

5、比,政治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A、实行王位世袭制 B、强化国家机器 C、普遍实行分封制 D、压迫奴隶和平民5、在西周分封制下,各封国对周王承担的义务有:服从周王室的政令,重要官职任免要报周王批准 对周王承担各种军事义务 定期朝觐和交纳各种贡赋 派劳役为王室服务A、 B、 C、 D、6、简述西周分封制概况。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知识目标:春秋战国的分裂和秦的大统一及其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的建立; 重要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联系。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是帝位终身制与皇位世袭制,即帝王一旦

6、登基,终身即为皇帝,体现了皇权的不可动摇性;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封建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执行中央政府的命令并受制于中央政府。这一政治制度的出现是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因为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这一制度初步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强化并渐趋衰落

7、于明清。在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两大基本矛盾,即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皇权加强、相权削弱和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基本趋势。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要注意把它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作具体分析。在明清前,它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巩固了封建统治,维护了国家统一,因而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民族融合,体现出它的进步性。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而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却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这表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反动,而就整个封建制度来说亦已渐趋衰落。预习思考:1、春

8、秋战国时期政治上的突出特点有哪些?2、封建社会时期基本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是怎样建立的?秦朝又是怎样巩固统一的?导学提纲:主 体 知 识问 题 思 考学生发现第二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第一课时)一、春秋战国的群雄割据1、历史分期:2、历史地位:3、政治特征:春秋战国二、秦的统一1、历史条件2、进程时间: 人物:过程:3、疆域:东临_,西到_,南到 ,北抵 。4、意义:1、讨论: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政治特征分别是什么?从其不同上反映出来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2、讨论:秦统一的历史条件。(从大势所趋、实力所及、个人所能三方面考虑)3、讨论:秦统一的历史意义。主 体 知 识问 题 思 考学

9、生发现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1、措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A措施a皇权至高无上、皇位继承制b中央各级官员的配合与牵制c地方废分封、置郡县,严格控制d维护选、考官吏制度;细密、严苛的法律B基本特征C意义修长城开交通五统一 币、度、量、衡、字整风俗2、影响:积极性局限性4、思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5、讨论: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所产生的影响。知识运用:1、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有一天,始皇帝到梁山宫,从山上看见丞相车骑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始皇大怒,说:你们有人泄露了朕的话。但没人敢承认。于是,秦始皇下诏,逮捕当时在场者,并全部杀掉。请分析,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车

10、骑的多少如此在意?这则小故事反映出什么问题?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知识目标:汉、唐、宋的地方管理制度;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加强;汉初、唐末、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汉、宋时期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预习思考:1、西汉时期在地方管理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七国之乱”、藩镇割据局面出现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其共同原因是什么?3、五代十国时期政治上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4、汉、宋两朝为削弱地方分权势力所采取的措施分别有哪些?5、比较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有何异同?导学提纲主 体 知 识问 题 思 考学生发现第三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1、七国之乱 原

11、因A汉初的地方管理措施及后果:人物 措施 后果B有识之士的主张 人物 主张C汉景帝的举措经过时间、旗号、首领、参加者结果2、汉武帝的集权措施目的措施 A建立中朝成员职能后果 B设置刺史数量职责作用C实行“推恩令”目的内容后果评价A积极作用B弊端1、讨论:西汉时期在地方管理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讨论:治安策、削藩策及“推恩令”的措施有什么共同之处?主 体 知 识问 题 思 考学生发现二、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藩镇割据 原因安史之乱的影响、地方节度使的设立表现节度使的继任方式影响导致了国家分裂2、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原因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特点A北方五代相继、混战割据、周世宗改革奠基

12、B南方与山西十国并立、相对稳定、发展经济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1、宋的建立时间、地点、人物、方式2、中央集权的加强 措施 A收精兵机构设置兵力部署原则统、发兵权分离B削实权中央分割相权为三地方州郡直属中央、置通判限制州郡长官、废武用文C制钱谷中央通管评价A积极作用加强、改变、消除B消极作用造成3、讨论:五代十国时期政治上的突出特点有哪些?4、讨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两大着眼点是什么?5、小结:比较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有何异同?知识运用1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王国制A都是中央集权制 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C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 D都由于诸侯王国的乱上而瓦解 2西汉的主父偃曾建议皇帝:“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施德,必稍自弱矣。”这表明他提出此建议的真实目的是A主张推行分封制 B提高诸王的政治地位C剥夺诸侯王的直属领土 D施德于诸侯,收买人心 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