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8919280 上传时间:2019-09-15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27.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新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新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新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新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资料(1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三年级上册,教材介绍,第一单元 时、分、秒,本单元知识点有: 1. 认识时间单位秒,借助钟面感受1秒的时间有多长。 2. 借助钟面研究1分=60秒。 3. 会进行有关时、分、秒之间的单位换算。 4. 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唤醒学生已有的关于时间的生活经验,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同时为建立时间观念提供素材。 灵活运用主题图。, 主题图,时间单位“秒” 认识秒针 钟面上刻度的含义 分与秒的关系 计量秒的工具 体验1秒的长短,教学建议:,让学生体会1秒、几个1秒是几秒的时间的长短。 让学生在经历观察分针秒针同时运动的过程中探索1分=60秒。 让学生借助相关的课堂活动,感受若

2、干秒,若干分的长短,加深对秒、分计时的体会。,要组织开展思考过程与方法的交流,不要讲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用加法累加。,重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多种解题策略 要使学生分清时刻与时间段。, 解决问题: 计算经过时间,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三位数加三位数,十位相加满十的笔算方法;三位数减三位数,十位不够减的笔算方法。 3.用估算解决问题。,本单元知识点有:,为单元教学提供现实背景,同时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提供数据支持。 灵活运用主题图。, 主题图,增加思路图 体现算法多样化 小结口算方法(转化思想), 两位数加两位数,算法多样化(口算、笔算)

3、 要在二年级笔算基础上引导学生类推。 突出位置值原则,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突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估算的价值与作用 两种方法都估小,选择合适的单位,并非用“四舍五入” 确定结果的范围后进行判断,是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核心所在。, 解决问题,第三单元 测量,本单元的知识点有:,认识毫米,知道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借助身边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形成1毫米的表象。 在借助已认识的1厘米认识1毫米的同时,理解并掌握,1厘米=10毫米 认识分米,知道分米是比米小,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借助身边的物体的长度,形成1分米的表象。,4.在借助已认识的1米,认识1分米的同时理解并掌握:1分米=10厘米 1米=

4、10分米 1千米=1000米 5. 会运用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等关系,进行有关长度之间 互化或比较。,本单元的知识点有:,6. 认识千米,知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 位;借助身边事物间的距离,通过想象、类推、体验等活动,体会1千米的长度。 7. 会运用1米与1000米的关系,理解并掌握1千米=1000米 会运用1千米=1000米的关系,进行有关长度间的互化与比较。,本单元的知识点有:,认识吨,知道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借助身边事物的质量,通过想象,类推等活动,体会1吨的重量。 会运用1千克和1000千克的关系,理解并掌握:1吨=1000千克,本单元的知识点有:,11

5、. 会 运用1吨=1000千克的关系,进行有关质量的互化与比较。 12. 会运用列举,通过列表的方法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本单元的知识点有:,通过估计、测量等活动让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初步体会毫米是更小的长度单位 给出表示毫米的符号“mm”, 毫米的认识,在认识1厘米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索和理解1厘米=10毫米 通过手势和实物,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单位的表象,长度单位“分米” 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建立1分米的长度单位的表象 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想一想”), 分米的认识,限于单名数(相邻单位) 利用单位之间的关系根据数的组成,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互化 交流思考过程, 简单的

6、单位换算,认识长度单位“千米”(km) 通过推理、想象理解并掌握1千米=1000米 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长度,掌握估计的标准和方法。, 千米的认识,利用单位之间的关系根据数的组成,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互化 交流思考过程, 单位的换算,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测活动,质量单位“吨(t) 通过推理、想象等活动理解和掌握1吨=1000千克 通过多种活动,丰富对“吨”感性的认识, 吨的认识,根据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推理 锻炼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单位换算,小精灵提示解决问题的策略 不重复、不遗漏地进行思考 为学生自主探索留出空间, 解决问题,教学建议: 1

7、.在认识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的教学时,要立足于测量而展开,让学生体会到相关的长度单位或质量单位的必要性。 2.引导学生通过身边的事物,建立1毫米,1分米等单位长度的表象。通过估测发挥表象的作用。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索和理解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3.引导学生通过推理,想象等活动,理解并掌握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 4.根据数的组成,进行有关长度单位之间的互化,有关质量单位间的互化。 5.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把阅读与思考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的思考程序与一、二年级解决问题的程序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形成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习惯。,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

8、减法(二),本单元的知识点有:,1.多位数加多位数的笔算方法 2.多位数减多位数的笔算方法 3.多位数加法的验算方法 4.多位数减法的验算方法 5. 对数进行变换后再口算的方法,提供信息 拓宽知识面,主题图,明确竖式的写法 从哪一位加起?, 例1:不进位,自主探索,十位、百位满十怎么办?, 例2:进位,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形成笔算方法。 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引导学生在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笔算,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笔算类推至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笔算方法。,算法多样化 迁移类推学笔算 把数进行变换后进行口算 验算方法(交换加数的位置),着眼于验算的习惯培养, 连续进位,独立尝试解决,学

9、习迁移类推 可以借助计数器讲解,突破难点 验算方法,着眼于验算习惯的培养, 连续退位减,中间有0,通过对问题的理解与对比,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教学建议: 1.关注前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迁移类 推中自己探索完成计算任务。 2.注意培养验算的习惯。 3.注重算理,对计算速度不作过高要求。,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1. 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倍”的含义 2. 根据倍的含义,解决有关问题的思考方法。 3. 根据“倍”的含义,把有关实际问题转 化为数学问题。,本单元的知识点有:,在观察、操作中理解含义。 用数学语言描述,突出两个量的比较: 2根看做1份, 有3个这样的一份, 有

10、5个这样的一份。, “倍”的含义,提供多种形式的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感受、理解倍的含义。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是 的( )倍。,把3个 看1份,,有3个这样的1份,的个数是 的3倍,重视直观图,用画图策略分析数量,指导画图方法。 重视数学化:12里面有几个4 检验方法,把结果变成条件。,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 倍是多少,重视直观图,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数量,指导画图方法。 重视数学化:求4个8是多少 检验方法,把结果变成条件。 建构数学模型,鼓励学生从比较倍数关系的角度提出问题 结果可能是不能整除,有余数的;也可能

11、比1小 明确标准量和比较量, 开放性题目,教学建议: 1.重视意义理解,多角度、循序渐进建立倍 的概念。 2.重视多元表征及其之间的转化,建立倍的 模型。 3.重视主体参与,培养几何直观。,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本单元的知识点有:,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0乘任何数得0 末尾是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简算方法 用估算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与方法。,唤醒学生已有的关于价格的生活经验,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灵活运用主题图, 主题图,增加小棒图,直观地认识3个20是60。 转化为表内乘法。

12、, 整十数乘一位数,通过小棒图展示算理 通过数的组成将数进行分解,再利用位置值原则进行口算。, 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多样化(口算,笔算是重点,沟通内在联系) 第一次出现乘法竖式,说明计算过程中每一个数的含义,掌握笔算的程序和竖式的简写过程。 三位数乘一位数,利用迁移类推,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增加小棒操作,说明算理 增加未简写的乘法竖式,说明每一个数的意义 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利用迁移类推解决, 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先估算,确定取值范围,培养估算意识。 精确计算,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交流,掌握计算方法。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两次连续进位和三次连续进位,迁

13、移类推解决。,两位数乘一位数,两次连续进位,为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作准备 利用乘法的意义得出结论 注意区别0的加法和乘法的不同, 有关0的乘法,用估算判断精算结果 类推出计算方法 数感的培养, 因数中间有0,简便书写方法 渗透了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因数末尾有0,估算意识的培养,体会估算的价值与作用。 理解估算方法的合理性。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表达式。, 用估算解决问题,数形结合,分析信息 列综合算式解答 建立数学模型 渗透正比例思想, 解决问题归一,渗透反比例思想 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或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让学生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

14、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归总,教学建议: 1.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突出位置值原则,把表内乘法中的利用乘法口诀求积推广到多位数的乘法。 2.引导学生运用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表达式,理解估算的合理性,进而体会估算的价值与作用。运用估算,对笔算的值进行判断,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也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供支持。,3. 对文字叙述的实际问题,在阅读与思考这一环节,用直观图或线段图表示题意,在分析与解答这一环节,要突出借助直观或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体现学生的思考过程。在数学表达式上,既要重视分步算式,又要重视综合算式。在回顾与反思这一环节,要

15、重视学生运用所得到的答案作为条件进行再思考。,综合与实践:数字编码,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一个“编码”中某些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去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3让学生经历设计编码的过程,体会数字在表达、交流和传递信息中的作用,初步学会用数字进行编码。,二、编排特点 1.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 2.学生留出思考和探索的空间。,三、教学建议 1.了解学生的经验,把握教学的起点。 2.教学过程须强调探索、体验和交流。 3.恰当把握教学要求。,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会在点子图中画四边形。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

16、特征。 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 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求有关封闭图形的周长。 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会用长方形(正方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本单元的知识点有:,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交流,了解四边形的特征;通过找、画、判断等教学活动,加深对四边形特征的了解。, 认识四边形,在认识长(正)方形有什么的基础上了解长、正方形边的名称 通过对折、测量等实践活动,对长方形(正方形)进行观察比较,探索其特征。 比较长、正方形的异同,进一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认识长、正方形,在观察、描图形的边线等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分类等活动,加深对封闭图形的感受与理解。 在对封闭图形的感受与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封闭图形的周长定义,通过有关的测量,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周长的含义,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引导学生经历长方形(正方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