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心理发展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918129 上传时间:2019-09-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婴儿心理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婴儿心理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婴儿心理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婴儿心理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婴儿心理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婴儿心理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儿心理发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婴儿心理发展母亲的人格特点、父亲在孩子养育中的投入程度,孩子养育环境的文化信仰、贫穷或经济压力以及父母的心理主管幸福感等等都将对孩子形成乐观或是脆弱的性格产生影响。婴儿有五项尤为关键的发展任务:(1) 建立并协调感觉、知觉和运动系统;(2) 至少对一个人形成依恋;(3) 感觉、运动、智力系统的精细化;(4)对物体性质初步认识,形成对自然和周围环境物体的分类;(5) 情绪系统的分化。(一)婴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婴儿期一般指个体03岁的时期,它是儿童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这时期婴儿的发展特征是:学会独立行为,手的动作也有很好发展 言语能力获得很大发展 开始最初的游戏活动、各种心理活动带有

2、明显的知觉性 (二)婴儿神经系统的发展#1婴儿大脑结构的发展 婴儿期大脑结构各方面发展极其迅速并大多达到成人水平。2婴儿大脑机能的发展(1)婴儿大脑结构的发展为机能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从而促进整个心理的发展。(2)婴儿大脑是按照其基因结构的顺序而发展的,遵循着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3)婴儿刚出生时大脑皮质功能尚不正常,皮质兴奋还处于弥漫状态。(4)新生儿阶段就能观察到大脑单侧化倾向,而倾向将继续在发展导致更大差异。(三)婴儿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婴儿的行为完全是一种无意识且无自我觉知的动作反应,而这些早期反应大多是反射行为。1动作发展的规律:动作发展对应脑部发展的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手部等精细动作发展

3、较晚。2动作发展的阶段# 五月坐,十月爬,一岁会站会走路。3动作发展的训练 动作使儿童在与客体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构自我和客体的概念,产生自我意识和最初的主客体之间的分化。因此动作在婴儿心理发展过程中有诱导和促进的作用,我们应该按照规律在适当阶段给与合适的动作训练。(四)婴儿言语的发展#(1)言语发展理论(言语的产生理论普心部分尚未涉及。MJ注)强化说:言语的获得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而强化在此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模仿说(阿尔波特):婴儿言语是对成人的模仿,是成人言语的简单翻版转换生成说(乔姆斯基):语言是利用规律去理解创造而不是模仿强化 语法是由婴儿先天具有的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而成 句

4、子有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认知说: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对言语有重要影响,语言是由逻辑构成且源于智力并随思维的发展而发展(2)言语的发展阶段 在语言的发生和发展阶段之前叫做前言语阶段,前言语阶段:012月,婴儿掌握语言前的较长准备阶段,从出生到说出第一个有真正意义的词(五)婴儿心理过程的发展在婴儿的认知能力中,感知觉是最先发展并发展最快的领域,在认知活动中占主导地位。1婴儿感觉的发展# (1)触觉发生于胚胎2个月,出生时已发展得相当完好,有很多触觉反射。(2)味觉发生于胚胎3个月,出生时已较为完好 (3)视觉发生于胎儿中晚期,婴儿4个月已经有颜色偏好 (4)听觉发生于胎儿中晚期,新生儿已能分辨范围很广

5、的各种声音,对人类的语音很敏感 (5)嗅觉发生于胎儿晚期,新生儿有气味偏好2婴儿知觉的发展婴儿在几个月大式就形成形状恒常性和大小恒常性,而两岁左右形成了客体恒常性。吉布森的著名视崖实验证明了儿童的深度知觉:用棋盘式的图案铺在左右两边有高度落差的台子上,上方覆盖玻璃板。将2、3个月大的婴儿放在视觉悬崖一边,婴儿的心跳速度会减慢,这说明他们体验深度而好奇;当把6个月大的婴儿放在玻璃板上,让其母亲在另一边招呼婴儿时,婴儿对深度一边有恐惧感且会毫不犹豫地爬过没有深度的一边,但却如何都不愿意爬过有悬崖特点的一边。说明婴儿已经具备了深度知觉,但这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习得,尚无定论。(六)婴儿气质的发展气质

6、是婴儿出生后最早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明显和稳定的个人特征,是在任何社会文化背景中父母最先能观察到的婴儿特点。1婴儿气质类型学说(1)传统的四类型学说(2)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说托马斯、切斯等人根据他们确立的气质九维度标准,将65%婴儿的气质类型划分为以下三种(另外35%属于中间型):容易型 40%婴儿属于这一型。它们生理机能有规律,容易适应新环境接受新事物和陌生人;而情绪上一般积极愉快爱玩,对成人的交往行为反应积极,因此容易受到成人最大的关怀和喜爱。困难型(没事找抽型) 约占10%。它们和“容易型”婴儿截然相反,时常大哭大闹,烦躁易怒,不易安抚。生理机能缺乏规律,接受新环境、新事物慢;情绪不好,游

7、戏中也不愉快,很耐接受成人的抚爱,因此容易亲子关系疏远,需要成人极大的耐心和宽容。迟缓型(逐渐热情型) 约占15%。活动水平低,反应弱,情绪消极却很安静;逃避新事物、新环境,适应变化慢,在无压力情况下也能缓慢接受新事物和新环境。此种婴儿气质随时间和成人抚爱水平发生分化。(3)布雷泽尔顿的气质三类型说 布雷泽尔顿将婴儿气质划分为:活泼型、安静型、一般型(4)巴斯的活动特型说 巴斯和普罗敏根据婴儿在不同活动中的倾向把婴儿气质划分为四种:情绪性、活动性、社交性、冲动性(5)卡根的抑制非抑制说 卡根认为,儿童气质中只有抑制非抑制这一项保持到成年,它才可能是划分气质种类的真正内容。2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8、气质是最稳定的心理特征之一,但是由于婴儿神经系统和心理活动的高速变化和发展,因此婴儿气质也有一定可变性。社会环境也对婴儿气质的发展变化有着不可忽视的持续影响。(七)婴儿社会性的发展1婴儿的情绪发展 婴儿出生后即有伴随表情的情绪表现,在成熟和后天环境的作用下,情绪不断发展、分化。婴儿出生即有自发性的内源性微笑,在5-6周时出现对人的特别微笑社会性微笑。2婴儿的依恋(1)依恋的概念依恋(attachment):个体与主要抚养者发展出的一种特殊的、积极的情感纽带,是个体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2)依恋的标志 婴儿试图维持与依恋对象的接触 当依恋对象不再时,婴儿会表现出烦恼 婴儿

9、和依恋对象在一起会更加轻松快乐,而与他人时则会更加焦躁不安(3)与母亲的依恋 婴儿通常依恋的对象是母亲,是否同母亲形成依恋以及依恋的性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婴儿情绪情感、社会行为、人格特征和与人交往基本态度的形成。之所以大多以母亲为依恋对象主要是因为四点:照顾婴儿时间最长 母亲照顾的反应性最强在婴儿身上情感投入最多,与婴儿最亲密 经常出现在如进食、排便等关键时间段 (4)依恋的阶段鲍尔比、艾斯沃斯等将婴儿依恋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这个时期婴儿对人反应的最大特点即是不加区分、无差别的反应 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对母亲、婴儿熟悉的人、陌生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和选择

10、,对母亲更为偏爱 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 此阶段婴儿与母亲的依恋基本形成,与母亲的关系符合依恋的标志,而对陌生人则更加排斥(5)依恋的类型 艾斯沃斯等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认为婴儿依恋存在三种类型:安全型婴儿在母亲里离开时忧伤;母亲出现后寻求亲近、安慰和接触 如果,母亲能非常关心婴儿所处的状态,注意听取并正确理解婴儿的信号,然后作出及时、恰当、关爱的反应,婴儿就能发展对母亲的信任和亲近,形成安全型依恋。反之则不能。 回避型 婴儿表现冷淡,母亲出现后主动躲开或忽视。回避型与反抗型都属于不安全型依恋。 反抗型(矛盾型) 婴儿在母亲离开后不安焦虑;母亲返回后仍不能安静,并表现出生气和抵制,但同时又有接触需要3早期同伴交往#婴儿与同伴交往的三个阶段:以客体为中心、简单交往、互补性交往穆勒和范德从社会技能发展角度的分段:简单社会交往、社会性互相影响、同伴游戏、早期友谊顶管位置主要位于粉质粘土层,地下水位以下。开挖竖井过程中如出现异常地质情况,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进行协商处理。施工前应与铁路供电段、电务段、通信段联系,首先探明铁路两侧施工范围内各种管线位置、埋深、并进行监护和防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