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D二聚体与疾病之间有哪些关系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89176 上传时间:2017-05-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D二聚体与疾病之间有哪些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年整理】D二聚体与疾病之间有哪些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年整理】D二聚体与疾病之间有哪些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7年整理】D二聚体与疾病之间有哪些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D二聚体与疾病之间有哪些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D二聚体与疾病之间有哪些关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 二聚体与疾病之间有哪些关系?1、D-二聚体和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D-二聚体在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中总的诊断价值和在PE中的诊断价值类似:阴性的 D-二聚体可以基本排除 DVT形成的可能。阳性的结果意义不大,特异性不够强,很多疾病可以引起 D-二聚体的升高。D-二聚体在 DVT诊断中的敏感性为 95%,特异性为 40%,阳性预测值为 48%,阴性预测值为 95%。Jack Hirsh 等认为,阴性的 D-dimer可以排除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联合应用静脉超声检查安全有效,能够大大减少有创的顺行静脉造影检查(曾被认为诊断深静脉血栓的金标准);Boun

2、ameaux H 等的研究证实单一的 D-二聚体检查就可以排除门诊 1/3怀疑为 DVT病人,从而大大节约医疗费用和时间。2、D二聚体和恶性肿瘤的关系大量的文献表明,肿瘤可以引起患者 D-二聚体浓度升高,并且可以作为分期、预后等判断标准。Masatoshi Oya 等在一项研究中发现,结直肠癌患者的 D-二聚体比良性疾病患者的明显要高,术前的 D-二聚体与肿瘤的病理结果和分期正相关。术前 D-二聚体水平高的患者的术后生存期明显要比低的患者短。孔荣等对 128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 D-二聚体测定。结果发现:急性白血病组、恶性淋巴瘤组、实体瘤组初发组分别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有明显差异(P;慢性肝炎组中,

3、重度组;急肝组;慢性肝炎组,这可能与抗凝系统受损有关,抗纤溶酶及 AT等由肝脏合成,肝病时其合成减少,造成纤溶亢进,在纤溶酶激活下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降解,其降解产物 D二聚体等明显升高,因此 D二聚体的浓度可以作为一个判断肝脏受损程度的标志。6、D 二聚体在其他一些疾病中的意义很多疾病,造成体内凝血系统和或纤溶系统的激活,从而造成 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而且这种激活和疾病的病期、严重程度和治疗情况密切相关,因而在这些疾病中检测 D二聚体的水平,可以作为疾病分期、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的一项评判标志。6.1 D和胸主夹层的关系Thomas Weber在对有急性胸痛的病人作了一个前瞻性的研究,所有确诊

4、为胸主夹层的病人 D都明显升高,升高的程度和发病到实验室检查的时间与夹层的大小相关,但和病人的预后没有关系。6.2 D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国内王福党等的研究发现活动期 SLE患者血浆 D二聚体明显高于稳定期及健康对照组,稳定期明 D二聚体显下降,活动期患者随着病情的好转和稳定,其血浆 D二聚体水平逐渐呈下降趋势。可能与活动期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和纤溶活化因而造成 D二聚体水平升高。提示 D可以判断 SLE疾病活动性和临床疗效的指标。6.3 D和肾病中检测的关系国内诸葛洪等在对 47例儿童肾脏病患者及 15例正常健康儿进行血浆 D二聚体和血 FDP测定并对 15例肾病患儿在应用抗凝治疗前后作动态检

5、测。结果不同肾病患儿血 D二聚体值均高于正常几组,其中以肾病组升高更为显著(P001);15 例肾病患儿动态检测结果表明经过抗凝治疗后血 D一二聚体值下降并接近正常。结果提示:在无临床栓塞表现的儿童肾脏病测定 D二聚体可间接预测高凝状态存在,并可作抗凝药物治疗的依据和预后估计。D 二聚体结果提示三组病儿的 D二聚体值均高于健康儿组(P005)。6.4 D和新生儿窒息检测的关系国内张海英等在一项研究中发现窒息组脐血 D二聚体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而重度窒息组脐血 D二聚体值较轻度窒息组升高更为显著(P001)。6.5 D二聚体和肺动脉高压的关系D二聚体检测对于评估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病

6、人有一定作用,有助于确定重症高危患者:Shitrit 等报告血浆 D二聚体水平与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P=001)及肺动脉压(P=003)呈正相关,与动脉血氧饱和度(P=003)及 6分钟行走距离(P=004)呈负相关。1 年生存率也与血浆 D二聚体水平呈负相关(P=0004),血浆二聚体水平较高者预后较差。血浆 D二聚体水平与性别、年龄、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及心脏指数无相关性。6.6 D-二聚体和 DIC的关系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作为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标志性物质,D-二聚体在 DIC的诊断和病程监测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DIC 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和严重的获得性、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其

7、特点是体内凝血和抗凝机制失衡导致弥漫性小血管内血栓形成和继发性纤溶亢进。在 DIC形成早期即有 D-二聚体升高,而且随病程的发展,D-二聚体可持续升高达 10倍以上。因此,D-二聚体可作为 DIC早期诊断和病程监测的主要指标。另外,D-二聚体与 FDP同时测定,可大大提高其诊断效率。6.7 D-二聚体和溶栓治疗的检测D-二聚体可作为血栓性疾病溶栓治疗的特异性监测指标。在溶栓治疗中,D-二聚体含量变化一般有以下特点:溶栓后 D-二聚体含量在短期内明显上升,而后逐渐下降,提示治疗有效;溶栓后 D-二聚体含量持续升高或下降缓慢,提示溶栓药物用量不足;溶栓治疗应持续到 D-二聚体含量下降至正常范围。恢复正常的 D-二聚体是停止溶栓的指征。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疾病的溶栓治疗,D-二聚体峰值变化的时间有所不同。在急性心梗、脑梗溶栓后 16h D-二聚体达到峰值,24h 降至溶栓治疗前水平;而在 DVT溶栓治疗时,D-二聚体峰值常出现在 24h或以后。对于慢性期 DVT患者,溶栓前 D-二聚体含量高于正常,而溶栓后 D-二聚体含量不升高,或迅速下降至正常范围,说明此时仅有少量新鲜血栓形成,大部分为机化的陈旧血栓,溶栓常不能收到满意效果。另外,溶栓治疗结束后,应定期观察一段时间的 D-二聚体的变化以防血栓复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