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电大《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答案(考试必过)

上传人:QQ15****706 文档编号:98912632 上传时间:2019-09-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电大《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答案(考试必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电大《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答案(考试必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电大《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答案(考试必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电大《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答案(考试必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电大《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答案(考试必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电大《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答案(考试必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电大《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答案(考试必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1.区域经济合作:是指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2.产业布局指向:是指在各种因素和布局机制共同作用下的产业布局,往往反应出倾向于某一类地域的倾向。3.新产业区:是指基于合理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结成的网络,这些网络与本地的劳动力市场密切连接,实行专业化分工。除了一般的聚集意义外,其特别强调专业化和小企业集群,强调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以及制度的建设。4.人力资本:指以人力资源为核心,主要以人的能力的利用、开发为表现的,包括教育、工作经验以及人口的健康营养状况等因素在内的资本形式。5.配第克拉克定

2、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6.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指在区域开放的前提下,各地区实现相互促进、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状态和过程。7.区域: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8.区域经济发展: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社会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9.区域产业结构:是指特定区域内各经济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10.城市化:是指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

3、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11.区域经济开发:是指人类运用发展经济的各种手段作用于特定区域的区域经济过程。12.核心区:是指在全国经济或者区域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高的地区,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通常其人均GDP要大大高于全国人均水平。13.区位理论:区位理论是微观经济理论,它要解决的主要是厂商如何进行布局才能成本最低或利润最大的问题。14.聚集效应:聚集效应是指由于某些产业部门、某些企业向某个特定地域集中所产生的使生产成本降低的效果,主要是通过企业间的分工协作、扩大生产规模等方法来实现,表现为联合化和协作化。15.新要素学说:新要素学说是对俄林生产要

4、素禀赋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它大大地扩展了生产要素范围,把劳动者的智力投资、科技进步与创新、获取信息的便利程度都列入生产要素范畴,深化了生产要素的内涵。16.区域开发:是人类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谋求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17.区域贸易:是指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进行商品交换的活动。18.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对区域经济总体发展的设想、思路和谋划。它根据不同地区生产要素条件的分布情况和该地区在国家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地区未来发展的目标、方向和总体思路进行谋划。19.区位因素:是指在特定的地点或在某几个同类地点进行经济活动比在其他地区进行同种活动可能获得更大利益的各种影响因素的集合。20.垂

5、直区域经济合作:是指合作双方经济技术水平差距较大,所提供生产要素的加工深度和技术层次不同的合作活动。21.区域经济学(狭义):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22.产权:是人们拥有的对资源的用途、收入和可让渡性的权利。23.生产要素禀赋:指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24.要素密集度:指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消耗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强度。25.城镇体系:指一个区域内经济社会联系密切的,具有不同职能,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城镇群体。26.区域基础设施:是指用于保证区域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包括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27.区域空间结构: 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各

6、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关系。28.经济区:是指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客观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经济地域。29.产业政策:是以区域经济各产业为对象,通过对各产业的保护、扶持、调整和完善,直接或间接参与产业或企业的生产经济活动的总称。30.区域投资环境::是指存在于受资区域内,能够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一切企业外部因素的总称。31.地区形象是公众对该地区的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32.知识经济:知识经济也称智力经济,具体是指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的经济33.区域经济增长(狭义):狭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7、,用实物形式来表示,就是各种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34.地区主导产业:是指以地区资源优势为基础,能够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支撑、主宰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以地区生产专业化为前提。35.地区生产专业化:是生产在空间上高度集中的表现形式,它是指按照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利用特定区域某类产品生产的特殊有利条件,大规模集中地发展某个行业或某类产品,然后向区外输出,以求最大经济效益。36.规模经济:是指产出水平的增长幅度大于要素投入增长幅度的经济现象,包括企业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37.区域经济合作:指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

8、重新配置、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38.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经济学界对区域经济政策有各种表述方法。美国学者认为:区域政策是处理“区域问题和在何处进行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政策。中国学者认为,区域经济政策是指中央政府为推动和协调地区经济发展、调控区域经济运行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39.经济区域:一国之内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和自主权益,在专业化分工仲担负一定职能、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40.经济增长:通常指一定时期内区域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增加,确切地说是在提高经济质量和经济效益前提下区域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简答题1.简述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1)要素投入的驱动

9、机制(2)中间产品投入的拉动和驱动机制(3)产业部门增长的拉动机制(4)先行地区增长的拉动机制2. 简述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1)调节资源配置。(2)加快区域经济的要素流动。(3)调整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4)促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5)加快区域社会发展,振兴文化、教育和科技。3. 简述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1) 制定区域经济增长的目标。(2) 开发自然资源。(3) 完善经济运行机制。(4) 调节各种经济活动。(5) 做好扶贫工作。4. 简述城市化的内涵。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主要有六方面的内涵:(1)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2)城市化

10、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3)城市化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4)城市化是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5)城市化过程是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6)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5. 简述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1)目标驱动机制。(2)利益驱动机制。(3)宏观调控机制。(4)市场调控机制。6. 简述塑造地区形象要遵循的原则。(1)以地区发展战略为基础的原则。(2)地域性特点与现代化风格相结合的原则。(3)区内外公众最大认同原则。(4)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原则。7.简述当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流派。现代区域经济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现代区域经济学

11、的三大流派为:新经济地理学、新制度学派和区域管理学派。(1)新经济地理学派将区域经济学带进主流经济学的殿堂。(2)新制度学派将制度要素引入到区域分析当中,研究政府及其体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制定相应的区域政策,协调区域发展。(3)区域管理学派在区域管理中引用管理学的内容,区域管理分为:区域经济发展管理、人口管理和环境管理。8.简述地区形象塑造的性质与内涵。地区形象塑造是人们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再认识和理论上的升华,或者说是对地区的一种包装。它也是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一种理论抽象,并用最简洁的方式将一个地区呈现给区内和区外的广大的公众。所以地区形象塑造的性质,可以归纳为地区经济发展的

12、一种手段、地区投资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地区在国家的地位的一种表现。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区形象塑造是地区经济发展环境的客观反映。(2)地区形象塑造是地区形象的扩大和延伸。(3)地区形象塑造是区内与区外关系的集中反映。(4)地区形象塑造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集中反映。9.一个专业化部门要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具备的条件:(1)有较高的区位商或专业化水平,一般q值或专业化系数在0.5以上,该产业的生产主要为区外服务;(2)在地区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在一定程度上主宰地区经济发展;(3)与区内其他主要产业关联度高,二者之间的联系越广泛、越深刻,越能通过乘数效应带动整个地

13、区经济的发展;(4)能够代表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富有生命力的产业。10.简述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包括: (1)工业贸易合作。具体包括:生产合作、加工贸易合作。(2)资金合作。具体包括:直接投资合作(独资、合资),间接投资合作(信贷、证券)。(3)劳务合作。具体包括:纯粹的劳务贸易、信息咨询业务、旅游业。(4)科学技术合作。具体包括:科技研发合作、技术贸易、技术转让与技术援助。11.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模式与类型有哪些?答:(一)初级产品出口战略(二)进口替代战略(三)出口替代战略(四)工业赶超战略(五)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12.简述中国区域资源环境战略的特点。答:(1)把经济、

14、社会、资源与环境视为密不可分的以人为中心的复合系统;(2)正确处理生存和发展关系;(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人口问题。13.简述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答:雁行产业发展形态是立足于后发国家发展的需要,论述了如何接受发达国家传递下来的,技术相对成熟的产业,并且将它由幼小产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生产基地。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认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要实现由幼小产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生产基地,必须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量进口该产业的产品;第二阶段,国内规模化生产;第三阶段,产品大规模出口,成为世界性的生产基地。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实际上是一种落后国家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实现经济赶超的理论。它经常用于通过扶持

15、幼稚产业,调整产业结构。14.简述实现我国区域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1)建立完善的资源开发规划。(2分)(2)建立完善的资源价格体系。(3分)(3)建立完善的资源政策体系。(3分)(4)建立完善的资源法律体系。(2分)15.简述城市化的动力机制。(1)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指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能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各种力量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4分)。(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包括: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2分)。规模化和积聚共同构成城市对企业的拉动(2分)。较多的就业机会和城市文明共同构成城市对居民的拉力(2分)。16.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区域经济发展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社会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17.简述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的经济条件。(1)所谓城市化,是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的过程,更确切地说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计算。(2)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结果。工业化本身要求资本、人口和劳动力等资源集中到一定程度,这种集中过程就表现为通常所说的城市化。工业化水平高的国家,其城市化水平也高。另一方面,城市化又推动了工业化。这是由城市化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所决定的。城市的主要特征是集中,集中能产生聚集经济效益。18.城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