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马克思主意考试答案

上传人:QQ15****706 文档编号:98911359 上传时间:2019-09-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马克思主意考试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电大马克思主意考试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大马克思主意考试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马克思主意考试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3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初期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4马克思主义创立时间是1

2、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主义两大创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5.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

3、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其二,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7.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时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他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8.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无知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

4、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9实践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10.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11.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1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13: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原理?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14:量

5、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化,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15: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16: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即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17: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

6、哪些方面?(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知道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18.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9.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20.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

7、展。21.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原因(1)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2)从人们具体的认识过程看,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22.如何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这里的无条件型、无限性。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其次,人类认识按基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真理的相对性即又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

8、有限性。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23.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知识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1)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2)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24.如何理解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

9、会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而且他作为劳动对象也不断进入人们的物质生产领域。同时,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无视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人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体,人口数量、素质、结构等状况对社会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人口因素,都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25.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首先,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2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7.生产力与生

10、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亦称为生产力月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2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的意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的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其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11、。29.为什么说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统一?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人类的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含义:(1)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2)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和目的性月和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3)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30.如何对待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两重性?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即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要受到

12、一定客观条件,注入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也要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多的创造出所需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但是,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不恰当等原因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一种情形是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而产生的。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全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全球问题”的出现,深刻的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从一定意义上说,

13、这些问题是由于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与自然而又失去控制所引起的,他设计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组织以及各种社会人士和时间的复杂问题。解决“全球问题”有赖于多方面的努力和条件。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知道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树立全球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克服急功近利的行为;要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要增强人们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能力和手段,为人类摆脱环境创造新的物质条件。淡然,如果问题是有社会制度造成的,就需要边个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形势。31.为什么说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其决定作用?(或者群众使馆或创造历史作用的表现)(1

14、)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2.怎样健全群众史观?群众观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强调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都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

15、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33.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机制的矛盾统一体。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同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34.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的关系。商品时劳动产品,生产产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

16、的二因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和两次劳动,他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另一方面,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他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他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生产率的关系。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生产每件产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就越大。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35.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招标投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