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答案(论述题)

上传人:QQ15****706 文档编号:98911203 上传时间:2019-09-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答案(论述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答案(论述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答案(论述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答案(论述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答案(论述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答案(论述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答案(论述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1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是什么?答: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它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习与教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这一研究目的往往是通过教育心理学研究工作者在实际教学情境中进行实验、观察和调查研究来实现的。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

2、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A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B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具有指导地位。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C教学内容

3、。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D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实物、文字、口头语言、动画等。教学媒体往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而实现,如书本、投影仪、摄像机等。E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温度和照明)、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社会文化背景等。(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A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B教学

4、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如教学目标的选择、题材的安排及环境的设计等),组织教学活动(演讲、讨论、练习等),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信息的呈现、课堂提问等),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C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在教学过程的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着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2中学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心理学?答:教育心理学是一种累积性的知识、智慧以及知觉化的观念,它可以有效

5、地解决日常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可以给教师提供作出正确决策的原则,并使教师以规范的言语来讨论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观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一是取决于教育工作者的改革热情,二是取决于改革者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要提高改革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就需要学习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3中学教育心理学有什么作用?答:不仅能够给新课改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够给解决新课改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研究方法上的指导。(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A为教育对象提供不同于传统知识的新观点;B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C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A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

6、B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性的研究。4简述美国、前苏联和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答:(1)美国心理学的发展A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将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第三部分讲个别差异及其原因。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B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20世纪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

7、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发展很快,也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到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这些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C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20世纪60年代开始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

8、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服务,对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教学结果和条件作了大量的研究。D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此时期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越来越注重为教学实践服务。8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E目前,美国驾驭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a研究领域已从行为主义转向认知心理学,即由SR模式转向认知模式;b在学习观上,由强调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强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c从着重对学习问题的研究转向对教学问题的研究;d从注重实验室纯理论研究转化为重

9、视教育实践的实际应用研究;e从理论的狭隘、零散转化为理论的完善、整合。(2)前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A产生阶段(十月革命前)。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于18671869年出版了人是教研的对象。他从教育实际出发,系统总结了当时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成果,因而被成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这本著作被认为“奠定了俄国教育科学的科学研究基础”。俄国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杰列夫1877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此书比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早二十多年。卡普列夫的教育心理学也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19061916年俄国召开了五次教育心理学代表大会(1910年以后改称为“实验教育学”

10、),会议主要宣传贯彻涅洽耶夫所倡导的思想,即用实验心理学解决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问题。B发展阶段(十月革命后)a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建立(1918年至30年代末)十月革命后,前苏联开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理论为基础,探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加涅教育心理学体系。贡献较大的有维果斯基、布隆斯基、鲁宾斯坦等。维果斯基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主张,应该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分支来进行研究,反对把普通心理学的成果简单地移植到教育学,他创立了心理学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并从这一理论出发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点,认为最近发展区能帮助我们判断儿童的明天、儿童的发展动态。布隆斯基的贡献主要在于强调儿童的个性

11、统一性以级对儿童心理进行整体性的综合研究。他在1921年发表了科学的心理学概论,对反对心理学的唯心主义思潮起了积极作用。但他主张把普通心理学移植到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引起了争论。鲁宾斯坦的贡献在于他确立心理与活动相统一的原理,他认为,心理过程不但在活动中表现出来,而且也是在活动中形成的,这一观点为列昂节夫进一步发展,成为前苏联心理学中解释人的意识的一般原则。b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奋力前进时期(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末)这一阶段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研究,采用自然实验法和教师的经验总结法,着重探讨合理组织教学过程的科学依据及在学校各种教育活动中和教育条件下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1936年

12、7月4日联共中央关于教育人民委员部系统中儿童心理学的曲解的决定,批判了儿童唯心主义和机械主义的立场,这些理论妨碍了一些教育心理学家积极性的发挥。C完善并逐渐形成自己特点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至90年代),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注重与发展心理学的结合,开展了许多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研究。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研究,有力地推动了前苏联的教育改革,形成了一门具有自己特点的学科年龄与教育心理学。主要标志是出版了AB彼得罗夫斯基主编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1972)和MB加梅佐等主编的年龄和教育心理学(1984)。二是在学习理论方面,形成

13、了最有代表性的两大派别:“联想反射”理论和“学习的活动”理论。三是前苏联教育心理学比较重视人际关系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3)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初步发展。中国教育心理学是在清朝末年随着师范教育的兴起而产生的。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借鉴英国教育心理学编写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工作逐步开展起来。1976年以来的研究成果:A研究内容不断扩展,增加了问题行为及其测查、心理卫生、教育社会心理学等新领域的探索,对传统课题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B研究方法较多地采用了教学性实验、教育性实

14、验及实验室实验。C注意介绍国外教育心理学文献。D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教育心理学理论。5什么是心理发展?举例说明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答: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以下四个坚持基本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乳、婴、幼、童、少、青、成、老年期6简述中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特点。答:(1)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A中学生认知结构的体系基本形成;B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C认知与情意、个性得到协调发

15、展。(2)中学生观察能力发展的基本特点:A目的更明确;B持久性明显发展;C精确性提高;D概括性更强。(3)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A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B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C抽象记忆占优势;(4)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A初中生:a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b自相矛盾的情感;c少年的热情与冲动;d选择性友谊的建立;e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B高中生:a个性化的情感;b浪漫主义的热情;(5)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特点:A中学生的心理带有更大的社会性,在很大程度上则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和环境以及伙伴关系的影响;B是理想、动机和兴趣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品德发展和行

16、为选择的重要阶段;C中学这一阶段发展包含了积极的内容,也往往容易产生消极的因素;D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对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等都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总之中学生社会性的发展水平,是在动荡中、矛盾中不断提高,是在问题的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再产生再解决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面貌很不稳定,可塑性大,这是心理成熟前动荡不稳的时期。对教育的意义: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行为、措施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7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价值。答:皮亚杰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他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了“发生认识论”,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认知发展观,并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其认知发展理论的观点有:(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