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养殖、生物质能源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QQ15****706 文档编号:98907428 上传时间:2019-09-15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6.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化养殖、生物质能源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现代化养殖、生物质能源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现代化养殖、生物质能源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现代化养殖、生物质能源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现代化养殖、生物质能源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化养殖、生物质能源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化养殖、生物质能源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化养殖、生物质能源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零一一年九月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及其主体项目名称:综合治理、生态开发荒漠地项目(若干)项目性质:新建项目建设与组织单位:项目建设地点: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境内二、项目建设宗旨以产业开发治理荒漠地,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转变牧区畜牧业发展方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原料林、经济林,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做好国家关于战略能源储备工作:发展现代化养殖业、种植业,解决当地及周边地区闲散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农、牧民收入。建立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形成低投

2、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成循环经济农牧业基地和循环利用产业链,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低碳绿色发展。以奶牛、肉牛、肉羊、羊绒制品等为主的特色产品:以驴血、驴肉、驴皮等作为精深加工的原材料,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食品、医药、保健系列龙头产品,打造百万头奶牛、百万头肉牛及千万只羊肉制品的世界品牌。三、可行性研究范围本报告以低碳、循环农、牧业综合开发现代化养殖业、发展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建设内容为研究对象,以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效益分析为内容,开展多方面的研究。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 1、项目提出的背景为了落实二零一0年8月8日内蒙古阿

3、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人民政府、和平嘎查、查汉德日斯嘎查与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中国战略能源矿产储备中心签订的生态开发治理荒漠地承包框架协议、内蒙古自治区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的:发展能源农业、种植高能作物,建设绿色油田的总体方针以及到2020年期间利用宜耕荒漠地种植甜高粱、高糖玉米等“农油”作物的总体规划、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进草原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设施畜牧业和人工草场,稳步实施生态移民,培育后续产业。治理荒漠化、发展产业化。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深化农、牧、林业改革等政策规定、以及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

4、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增加牧民收入、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源、清洁能源的指示精神:根据项目区内土地的实际情况以及适宜建设的项目,确立所上项目,提出该项目建议。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项目区自然条件优越项目区位于乌兰布和沙漠西南边缘,与内蒙古磴口县毗邻。自然区属于温带干旱荒漠区,总面积1692平方公里。项目区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包头-吉兰泰断陷盆地的西南部。总体地形呈四周高中间低。海拔高度1030-1077m。项目区深居内陆,属温带干旱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在90-146mm之间,年蒸发量2400-2900mm。全年平均风速3m/s左右。但从温度

5、光照条件来看,由于积温偏高,日温差大,尤其是光照充分,辐射强烈,对绿色植物的生长又颇为有利。项目区10-积温3100-3400,无霜期140-160天,年日照时数达3100-3300h。因此热量、光照、无霜期均成为内蒙古荒漠最为优越的地区之一。项目区水资源丰富,黄河水从东南边顺流而过,年平均流量在580-1600m/s之间,年经流量310亿立方。地下水埋藏丰富,地下水年补给量3.2亿m3,潜水埋深一般为2-8m,通过建设水源泵站,修建蓄水池,有效蓄积水资源,利用小管出流节水灌溉和完善扬水灌溉,可满足项目建设的需水量。该项目区是古代黄河冲积平原,因河床自西向东摆动,形成较为平整的沙、土地带。历史

6、上曾是著名的汉代垦区,一度成为“牛马遍地、人民积盛”的繁荣景象。垦区繁荣长达260年。项目区大部分是黄沙土地,粘土覆盖厚度为0.5-_1m左右,沙地、沙丘很少,大部分土地是平整的,宜于造田、耕作。项目区地处温带干旱区,大部分土地属沙漠、戈壁类土地。由于距离黄河较近,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项目区内地广、人少,涉及到两个嘎查(村),197户农、牧民、549口人。土地连片、集中,宜于开发、管理,有利于项目的分布和各项目之间的产业联动。(2)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如期完成,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

7、实的基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全口径)达到240.99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39.27%,快于“十五”时期13.6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完成规划目标任务。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32.25亿元,年均增长49.48%,快于“十五”时期18.2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88亿元,年均增长25.74%。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79.17%,迈入全区工业十强旗(县)行列,形成了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等优势产业。农牧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农畜产品转化增值能力继续增强,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旅游、房地产等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

8、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8%。城镇集聚产业、承载人口和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率提高到75%。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初步形成了以乌巴、银巴高速公路和吉兰泰至巴彦浩特一级公路为主干道的公路主网架,公路等级和通达能力大幅提高,实现了乡乡通公路目标,公路总里程达到3662公里。实施了黄河巴彦树贵险段治理、水磨沟和塔尔岭水库整治、西滩二水源、新井水源地集中供水等22处重点水利工程,水资源保障能力继续增强。实施了腾格里-巴彦浩特-温都尔勒图、巴润别立等110千伏输变电工程,蒙西电网覆盖全境,电网主干架基本形成,建成贺兰山、银星2处风电场,5兆瓦金太阳光伏发电工程加快推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取得新

9、进展。生态恶化总体趋缓,重点治理区有所好转,累计治理荒漠化土地面积1357.3万亩,累计退牧还草1175万亩,飞播127.1万亩,封育36.2万亩,人工造林19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草原植被盖度提高到20%。环境保护力度加大,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关停取缔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企业78家,建设了巴彦浩特污水处理厂、腾格里污水处理厂、巴彦浩特集中供热等一批重点减排项目,累计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3300吨、化学需氧量2100吨。民生状况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8995.95元,年均增长16.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90元,年均增长14.95%。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继续下降,城镇居

10、民消费结构加快向以教育、居住、通信为主的小康型升级,农牧民消费结构加快由温饱型向消费多元化升级。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城镇年均新增就业2047人,农村牧区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13784万人。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低收入群体家庭住房条件逐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增强,主要农作物良种率达到100%,主要牲畜良种畜比重达到86%以上。教育布局继续优化集中,提前完成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实现了学前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基层卫生条件逐步改善,医疗、预防和保健三级网络体系更加健全,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各级文化体育设施逐步改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加强,低生育水

11、平得到稳定。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区在维护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所上项目是国家能源战略储备的重点项目。项目区生态环境状况亟待改善。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属沙漠地区),该地区干热风、沙尘暴、霜冻、冰雹等灾害性气候不断发生,对农、牧业生产产生较大危害,严重制约着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不仅对本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而且影响到自治区的中东部以及华北和首都北京的生态安全。因此,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项目区的农、牧民多年来以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经营着这片土地,生产和生活条件极差,土地利用效益极低,急

12、需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战略地位的大、中型企业。通过企业带动、产业拉动、开发扶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彻底改善当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第三章 市场分析一、 养殖市场分析及预测 肉牛、羊养殖市场分析1、国外市场分析前景预测据博思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牛羊肉行业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牛羊肉的产销已经进入稳定增长期。牛羊肉不仅是产量增加,品种结构和质量也在逐步改善。如肉牛和杂交一代肉牛发展速度较快,商品量中育肥牛及18月龄以下的比重也在上升。 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如牛羊肠衣、山羊板皮、山羊绒等,由于进口国降低关税,将会

13、有利于我国产品的出口。上述几个商品,我国货源在国际市场已占有重要份额,未来将会有更加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国际范围看,全世界食用牛羊肉的人口约20亿左右,庞大的消费群体为内蒙古的羊肉出口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专家认为入世以来,我国的农产品最具有竞争力的不是粮食而是牛羊肉,牛羊产业的发展前景诱人市场空间大。据统计局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国内羊肉产量约405万吨,但市场需求旺盛的因素导致国内仍然每一年需进口羊肉1000多万吨。 在对外出口上,近年来,随着内蒙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具有地区特色优势牛羊肉制品,已经形成知名品牌,成为内蒙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2、国内市场分析随着人民群众收入的不断增长,生活水平

14、的提高,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改变,畜产品的消费必将向更高水平迈进,对优质蛋白消费需求会大幅度提升。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内牛羊肉消费的增长空间比较大。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和畜产品消费水平差距较大,农民对畜产品消费的潜力也较大。牛羊肉近两三年成为肉品行业中的新宠,不管是在南方市场的上海、深圳,还是在京津地区,随着人们肉食品消费结构的调整及健康意识的增强,牛羊肉的消费需求强劲,市场潜力巨大。统计数据表明,牛羊肉的刚性需求增长及价格涨幅居各类肉制品之首。内蒙古的畜产品已经完全走向全国甚至国际市场 二、奶牛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未来数年内,国内人均乳品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水平将明显提高。在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方

15、案下,2015年乳品消费总量将达到2501.4万吨,年均增长率6.83%,人均消费量将达到17.83千克,年增长率6.1%;2015年城镇人均乳品消费水平将达到人均41.03千克,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将达到2.43千克,年均增长率为5.72%。总的看来,我国奶业会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我国有四亿公顷草地,粮食转化的潜力也很大,精粗饲料资源十分丰富,随着退耕还草、草地改良和农业结构的调整,种植业三元结构的建立,以及舍饲技术的推广使用,为奶牛的发展提供了饲料保障。我国是养牛大国,存栏量大,品种资源十分丰富,也为奶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奶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与欧美国家相比,生产成本具有较大的优势。我国每公斤鲜奶生产成本比欧美国家要低45%。三、 驴养殖市场分析及预测 1、药、肉用驴市场前景预测 驴为草食动物,耐粗饲料,抗逆性强,易于饲养且饲料来源广,繁殖快,食量小,是非常适合养殖的一项新兴冷门养殖产业,发展驴养殖,可作为绿色肉食品的一项来源发展,前途广阔,大有可为。驴血、驴皮、驴肉具有很高的医药价值和蛋白营养,近年以驴肉、驴血、驴皮等为原料的产品不断开发成功,农业部已将商品驴饲养技术研究开发,项目列入2009-2010年扶植发展项目,未来养驴有极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进行规模化农场养殖,更是对驴肉制品加以综合利用有效开发的最佳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招标投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