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20万吨复合硅酸盐水泥生产线技改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QQ15****706 文档编号:98906730 上传时间:2019-09-15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8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120万吨复合硅酸盐水泥生产线技改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年产120万吨复合硅酸盐水泥生产线技改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年产120万吨复合硅酸盐水泥生产线技改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年产120万吨复合硅酸盐水泥生产线技改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年产120万吨复合硅酸盐水泥生产线技改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产120万吨复合硅酸盐水泥生产线技改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120万吨复合硅酸盐水泥生产线技改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论1.1总说明项 目 名 称:长治市水泥集团制造有限公司资源综合利用年产120万吨复合硅酸盐水泥生产线技改工程项 目 性 质: 技术改造企 业 性 质: 股份制公司法人代表: XXX地 址: 山西省长治市长北桥东北路4号1.2企业概况长治市水泥集团制造有限公司前身为长治市水泥厂,始建于1958年,隶属于长治市经贸委主管,于2002年改制为股份公司。是长治市建材支柱企业,山西省重点水泥企业。集团下属全资公司有:长治市大岗水泥制造有限公司、长治市斯泰达建材有限公司、长治市水泥销售公司、长治市民生包装公司。控股公司有:长治市斯泰达化工科技有限公司、长治市诚达水泥有限公司。参股公司有:长钢

2、(集团)瑞盛水泥制造有限公司、山西百世特食品有限公司、长治市漳泽湖生态工业园。从九十年代至今,公司历经几次大的技术改造,现拥有2.910m、3.011m机立窑水泥生产线两条,生产能力40万吨/年;一条年产20万吨的水泥粉磨站生产线:一条年产8万立方米新型环保墙体砌块生产线;一条年产10万吨绿色环保内、外墙涂料生产线;与山西百世特合作建成食品加工生产线一条;与长钢合作建成日产1200吨回转窑水泥熟料生产线一条,在职员工1000余名,企业总资产约1.2亿元。该企业是长治市“优秀单位”、“山西省模范单位”和“山西省质量信誉AA级单位”。主导产品有“大岗山”牌矿渣硅酸盐32.5、42.5等级水泥,普通

3、硅酸盐32.5、42.5等级水泥,高标号回转窑水泥熟料,空心砌块、墙砖,各种异型铺路砖,绿色食品,绿色环保内、外墙涂料漆等。该公司技术力量雄厚,产品质量优良,经ISO9002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企业,采用国际标准产品标志。其水泥产品具有早强快硬、凝结时间短、耐磨抗腐、耐酸碱低膨胀、抗冻融性、色泽良好、含碱量低等特点,广泛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公路隧道、桥梁涵洞及各种水泥制品,多次成为长治市重点工程指定产品,畅销周边地市。根据水泥工业产业政策的要求,长治市水泥集团制造有限公司“十一五”期间将集中精力发展循环经济,走节能利废、清洁化生产的道路。该公司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之后决定淘汰现有两台机立窑及2.

4、2m以下的球磨机,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改建成为年产120万吨的复合水泥生产线,这将为长治市乃至整个晋东南地区的建材行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该公司多年来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懂管理、善经营、生产经验丰富的干部、职工队伍,同时其产品质量可靠,畅销周边省市,在用户中享有盛誉。这些都为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和今后的达产达标提供了可靠的保证。1.3项目提出的背景一、水泥工业发展趋势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水泥产量呈线形上升,由此带来的资源、能源、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水泥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水泥工业走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道路,大量利用和消耗工业废渣、生活垃圾等有毒有害废弃物,实现“四零一负”的战略目标,已是中外

5、业界人士的普遍共识。所谓“四零一负”是指水泥生产过程对生态环境的零污染,对天然矿物外供燃料及外界电能的零消耗,对废渣、废料、废水的零排放,对天然化石燃料的零消耗,以及对全社会部分废物的循环利用。新世纪中,努力把水泥工业建设成生态环境材料型产业(绿色产业),已成为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也就是说水泥工业在“质量效益型”生产不断发展的同时,注入了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新内容。这就要求环境材料型水泥工业不仅要保证产品具有优越的性能,同时要尽最大可能降低自然资源、能源消耗,充分利用二次资源、能源和工业、生活垃圾甚至可燃性危险废弃物。党的“十六大” 提出“五个统筹”和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国

6、家制定的新的水泥工业产业政策,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以及新发布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即将发布的清洁生产促进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为我国水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走健康、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创造了宽松的宏观环境。为此围绕资源、能源、环境这三个主要问题,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降低排放为目标,依靠国家法律和政策手段,争取依靠市场运作,依靠全行业的自觉参与和不懈努力,把水泥产业建设成为有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发展的新型“绿色产业”已成为当今水泥工业发展的方向。六大通用水泥新标准的颁布,特别是水泥强度检验方法GB/T17671-1999的实施,水泥市

7、场已经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局面。受国际大市场的影响,高强度、低碱含量为代表的新型干法高性能水泥即将成为国内市场的主导产品,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水泥工业的落后面貌。二十一世纪,我国的水泥工业必须立足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能源消耗,加快技术进步,紧跟世界科技革命的浪潮,实现可持续发展。传统生产工艺特别是立窑水泥生产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治理难度大,产品质量不稳定。因此,关闭和淘汰落后的水泥生产工艺(如立窑、中空窑等),综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才能真正实现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二、山西省水泥工业的发展现状从山西省水泥工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其生产技术、企业平均规模,集团化经营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全国先进水平。按照

8、水泥工业“淘汰、限制、改造、提高”的方针要求,我省水泥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要点主要有:(1)调整规模结构,加速技术改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上规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2)坚持技术先进的方向,降低能耗,合理利用资源;(3)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发展特种水泥和高标号优质水泥;积极采取合理工艺,改进配料,研制开发低碱硅酸盐系列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4)合理利用和开发原料资源,积极开展综合利用;发展页岩及煤矸石、粉煤灰等各种工业废渣配料,尽可能节省粘土资源,积极开发和应用新的水泥混合材;(5)加强环境保护,减少环境污染。通过几年的结构调整,我省水泥工业正逐

9、步走向健康的发展轨道。就水泥产量而言,在淘汰小企业后,仍保持了稳定的发展势头,2004年全省投产和在建的700t/d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已有24条,2004年全省水泥产量为1923万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产量约461.5万吨,约占24.0%。目前,山西共有水泥企业251家,其中回转窑企业51家(新型干法16家,中空窑及带预热器窑32家,湿法窑3家),立窑企业167家,水泥粉磨站33家,水泥年产量约2000万吨。整体水平与全国相比发展相对缓慢,在技术结构、规模结构、产品结构方面不合理。山西省是全国的重工业基地,过去以煤炭、电力、冶金等为主的产业结构,使粉煤灰、煤矸石、矿渣等工业废渣大量积存,不仅

10、占用耕地、污染环境,而且国家为被动处理和储运这些废渣付出了很高的经济代价。为此,山西省政府将优化产业结构,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列入了省重点项目计划,晋政发199959号文件指出:“九五”末到2010年要大力引导重点扶持一批大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要把资源利用同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坚持深度加工、加快转化、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的方针”。此外,近年来国家对火力发电企业粉煤灰的排放,提出了有关限制和治理的要求。而粉煤灰作为混合材用以生产水泥已成为一项成熟而又不断提高的技术,为此鼓励在电厂集中地区利用粉煤灰在现有建材企业的基础上改造或新建粉煤灰水泥、复合水泥、砌筑水泥生产线,同时配套出台了免税等一系列优惠政

11、策。从而为水泥工业综合利废,实现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加快山西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水泥工业健康发展,2005年7月28日山西省经济委员会出台山西省推进水泥工业发展意见。意见指出:全省水泥工业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严格执行水泥工业产业政策,加快产业调整步伐,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整合市场资源,提高集中度,加强环保、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经济循环,提高全省水泥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重点在太原、大同、阳泉、长治、运城周边有资源的地方发展日产4000吨及以上规模新型干法线,在其它有资源地方建设日产2000吨及以上规模生产。其中,支持建设单套磨机年产水泥20万吨以上的粉磨站,鼓励以淘

12、汰落后的方式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或改建粉磨站。鼓励在大中城市周边及工业废渣集中的地方建设年产100万吨及以上规模的大型水泥粉磨站。为了跟上我国水泥行业结构大调整的步伐,满足当地市场对水泥的需要,推行清洁生产,建设绿色产业,根据自身的经济能力,长治市水泥集团制造有限公司提出了在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设施的基础上,外购山水、山化等厂新型干法回转窑熟料生产线的优质熟料,消化利用当地发电厂的粉煤灰等工业废渣,建设年产120万吨粉煤灰复合水泥生产线的设想,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保护环境的目的,为实现建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做出贡献。并正式委托我院编制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1.4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3、1.4.1符合水泥工业产业政策近年来受固定资产投资、第二产业、建筑业及房地产业投资高速增长的拉动,我国水泥工业市场需求旺盛、生产能力快速扩张、结构调整加快、效益显著提高,无论是外资或是国内的金融资本、企业的自由资金、民营资金,投资建设水泥生产线的热情空前高涨,使水泥工业快速发展,大型水泥企业实力明显增强。水泥工业的利废途径主要表现于三个方面,首先是利用各种工业废渣废料作为混合材,例如,粉煤灰及矿石夹层等掺入水泥熟料中,混合粉磨成相应品种的水泥。这种利废方式简便易行,可以既利废又直接增产水泥。在不显著影响水泥性能的条件下,混合材掺得越多,意味着水泥产量越高;同时,象粉煤灰这样一些混合材,对于改善

14、提高水泥的若干性能指标还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是弥补熟料性能波动大,指标不合格的好帮手。第三是利用各种含有可燃物的废物,包括工业和生活垃圾,作为煅烧水泥熟料所需的燃料,成为替代燃料或二次燃料。下表是若干国家水泥工业综合利用废料废渣基本情况的比较:国别年份水泥产量/万吨废渣废料产出量/万吨废渣废料综合利用量/万吨水泥工业综合利用量水泥工业二次燃料替代率%用作二次原料用作混合材用作二次燃料合计占总利用量%总量/万吨吨水泥用量/(Kg/t)总量/万吨吨水泥用量/(Kg/t)总量/万吨吨水泥用量/(Kg/t)总量/万吨吨水泥用量/(Kg/t)中国20038630010042856040600070235

15、00275100.012951034552.6-德国2001300018000600042014048016012743102734317.135日本200179104500017000205626071290486281635616.62.5美国2003865062000970043050520609611104612110.88在预分解型PC窑水泥生产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或理论)最大值12002501001150100建议目标值600250100950100我国水泥工业的利废情况,具有两大特色。1、用作混合材的数量特别大,占水泥总利废量的80%,目前全国水泥中混合材平均掺入量高达近25%。因而许多大中型水泥厂的水泥混合材的质量,大都是符合相应标准的,平均掺入量在15%以下,水泥工业利废量高达社会总利废量的52.6%。2、用作水泥原料、燃料的数量较少。在现有水泥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装备条件下,水泥工业的利废潜力,即它对实现循环经济,减轻全社会环境负荷发挥很大贡献。利用废渣作为混合材,其利用量应该也是有限度的,主要取决于水泥品种和水泥标准。水泥中混合材的全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招标投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