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需要道德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8892751 上传时间:2019-09-15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什么需要道德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为什么需要道德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为什么需要道德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为什么需要道德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为什么需要道德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为什么需要道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什么需要道德(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章从道德的需要、道德与人性的关系、道德的社会功能三个方面分析和解释了为什么需要道德这个主题。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产生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劳动实践是道德产生的动因;伦理关系是道德发生的前提;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是道德发生的诱因;意识水平是道德发生的主观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认识道德发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认识与人性、道德与社会的关系。,第一节 道德产生的理论,第二节 道德究竟是压制人性还是提高人性,第三节 为什么需要道德,第一节 道德产生的理论,1、柏拉图的理论,2、霍布斯的理论,3、唯物史观关于道德的起源理论,通过本节学习,应该掌握以下要点:,思考讨论题:,1、怎样认识柏拉图理论?,2

2、、怎样认识霍布斯的理论?,3、唯物史观关于道德产生的理论,一、柏拉图的理论,柏拉图(前427-347)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前期师从苏格拉底,后期创办雅典学院,从事著书立说活动。柏拉图在理想国里要证明的是:道德与人的利益没有冲突,有道德的人最后会比较幸福。他们可以控制情欲,更为理智,遵守社会规则。,(一)格老孔的理论,柏拉图假设一个叫做格老孔的人却认为道德不是目的,本身没有追求的价值,只是追求个人利益的工具。理由是:,1、人性利己,人性是利己的,而且是狭义利己,所谓狭义利己就是追求直接、立即的利己,避免痛苦,为了避免伤害带来的痛苦,人们决定订立法则或者契约,禁止彼此伤害的行为,有了这些法则后,

3、道德才能产生。这种说服隐含遵守道德是为了避免受到惩罚,是为了达成个人安全和幸福的手段。,2、盖吉斯的戒指。牧羊人盖吉斯捡到一枚戒指,往内转可以隐身,往外转可以显身。盖吉斯后来杀害国王,娶了往后格老孔的看法是人们一旦有了这戒指,就会做他想做的事情,不会做他应该做的事情。,3、正义的颠倒。格老孔认为有两种人:完全正义的人和完全不正义的人。完全正义的恩所作所为是完全正义的,但是,别人认为他是不正义的。完全不正义的人是有正义的名声,其实他非常邪恶。,(二)格老孔的结论,1 道德是手段,如果道德不能给人带来好的结果,就没有人遵守道德。,一般人只是习惯遵守道德,以为违反规范不好。事实上,所谓正义只是强势集

4、团的代名词,因为正义者的处境比不正义者差。,2、道德是强加的规范,二、霍布斯的理论,霍布斯(1588-1679)。主要理论是自然法理论。人类为了和平不得不订立契约。这些契约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所以叫自然法。这些法给人以权力和义务。霍布斯的理论可以简要概括如下:,无序社会根源于人类对权利和荣誉的野心 和欲望,因为,没有正义,没有规则,人与人 所以形成战争状态,有三个原因:,1、竞争 人在自然状态,其自然能力相当,其天生的不平等不会有太大意义。能力相当、期待相当、希望相当,就会竞争,造成冲突,彼此为敌。 2、互不信任 在自然状态的人互不信任,为保护自己的生存,互相争斗。有的人甚至以征服他人为快乐。

5、3、荣誉 荣誉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财富和权力越多,越会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1、让渡权利 有序社会根源于人对安全的渴求和对死亡的害怕。为了这个目的,人类要经过理性寻找自然法则,这就是放弃自己的自然权力:自由。放弃这个权力,是为了寻求安全和自保,同时,这样做,也不妨碍别人实现这个权力。,2、订立契约 让渡权力就是订立契约。每个人通过契约的方式,把自己的权力让渡出来。 3、保证和监督契约的执行 唯一的方法是建立一个共同的权力:共和国。所谓共和国就是将群众的权力集中在一个人或者一群人身上,君主是承受这个权力的人。 4、道德就是遵守契约和听命君主,2、因为对自己有利才需要道德。,1、道德在建立共和国

6、之后才有意义,道德和不道德都是针对这个契约而言的。道德是利己者逃离自然状态、获得安全和生存的手段。,三、正确认识道德的来源,意识水平是道德发生的主观条件,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是 道德发生的诱因,伦理关系是道德发生的前提,劳动实践是道德产生的动因,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产生 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1,2,3,4,5,四、本节小结,格老孔认为道德本身不是善,遵守道德要求不是人心甘情愿,而是迫不得已。人不能达到最希望的状况,只好彼此约束,以保证个人安全。霍布斯认识人是利己的。人先于社会产生。社会的好坏都是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对此,一定要科学分析道德禅僧的根源,特别不要离开社会发展与人的关系来认识道德的来源

7、。,第二节 道德究竟是压制人性还是提高人性,通过本节的学习,应该掌握下列要点,思考讨论题,一、人性的两种属性,(一)人性的自然属性,人作为动物而存在的自然本性。人存在的生物基础。人作为动物存在某些“兽性”。这是人性不完善的方面。人对兽性的摆脱程度决定了人的人格境界。,人作为社会存在的内在本质。人除了自然属性体现的动物性外,还有社会属性体现出来的人的“本质”。所谓人伦之道、为人之道。,(二)人性的社会属性,二、人性的两重性规定着人格的境界,人性的弱点就是兽性的存在,这是人性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必须对人性进行改造和提高。人性的两重性决定了人格的两重性。,(一)人格的5个层次,禽兽,根据人对自己兽性的

8、摆脱程度和兽性所占比例,把人格境界划分为:,小人,俗夫,君子,圣人,2、小人,(二)人格五个层次的具体解释,1、禽兽,禽兽占据了人性空间,顺从自我的动物本能。,一是在人性的两个部分中,兽性占了主导地位,二是在自我与社会利益冲突时,放弃社会对行为的要求,顺从动物性和本能的欲望。,3、俗夫,自然兽性和社会属性处于均衡状态。一是做人老实、本分,不会通过不正当的方式谋求个人私利,二是不可能大公无私、无私奉献。其人格虽不高尚,但是守住了做人的底线。,4、君子,在个体人性构成中,社会本质占了人性的绝大部分空间。君子的特点是见利思义。,5、圣人,社会性存在的本质占据了人性的全部空 间,无论做事做人都达到了一

9、个高度,所谓 纯粹的人。,三、道德提升人性,道德的“行为应当”就是我们做人社会性要求的最直接的体现,在这种要求中,道德始终为人类倡导一种理性精神,通过这种理性精神,帮助人类克服自身的动物性,改进人性中的兽性和弱点,不断促使人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1、人格的高低决定人在社会中的价值,道德可以通过减少人身上的兽性,提高人的人格,来提高人的社会价值。 2、道德使人的需求有了合理正当的满足方式 一是以德畅欲。 二是以德抑欲。 不是以德灭欲,不是消灭人性。,四、道德为什么会走向人性的反面,道德的存在是相对的、多元和丰富的,作为一种倡导“应该”的价值体系,不能倡导一种脱离时代、脱离人们道德需要层次的绝

10、对道德。如果把一种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绝对话,认为唯有如此才是善,否则就是恶,其结果必然导致强权道德和霸权道德,道德就可能走向人性反面,成为压制人性的东西。,道德是非制度化规范,主要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来发挥其独特的调控功能,所以,对道德的遵守强调人们的行为自觉,依靠人们的自律精神。如果把所有的道德规范都通过强制的制定来增强其功能,就会把道德的功能与法律的功能混淆。,道德是人的本质合理实现的一种行为规范。它不可否认人的正当、合理的欲望。道德主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保护人的正当的欲望和前提。如果把人的正当的欲望都彻底否定了,抽空了人性的道德基础,道德就不再有人性,而成为虚无的东西

11、。,五、本节小结,道德是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道德没有压抑、扭曲和否定人性,相反,道德保护、提高和发展了人性,把人性社会化。使人性能够达到社会水平的高度。道德走向人性的反面是因为对道德的认识和应用存在问题。,第三节 为什么需要道德,1、道德的社会作用,2、道德对人类的重要作用,通过本节学习,应该掌握以下要点:,1、为什么需要道德?,2、今天中国的道德教育应该解决什么问题?,3、怎样看待道德和人的其他方面需要的关系?,思考讨论题,一、道德的价值,道德的价值体现在道德的实践过程中,道德实践体现了我们为什么应该如此实践一个我们选择的道德原则。,(一)道德实践,1、“应该”是道德实践的主题 首先,反映了

12、人的道德的自由选择。这个选择就是服从法律和道德的要求。其次,道德实践要求我们在不同的道德原则之间进行选择。不同的道德原则会导致不同的结果。,2、每一个道德实践都包含着一个道德的应该要素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承认一个我们选择的道德原则的价值。 3、每一个道德实践都是理性的道德实践 我们选择的道德原则是理性的、正确的,这样,我们才能够感受我们所承担的道德责任,以及承担这个责任的快乐和幸福。,(二)、道德的价值,(三)、道德的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教育功能,辩护功能,道德最重要的社会功能。它通过评价、命令、教育、指导、示范、激励、沟通等方式,得以实现。,道德通过舆论、习惯,特别是 良心教育人们,培养

13、人们良好的个人道德意识,品质和行为,从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又可称为道德的论证功能,即对某些事物和现象特别是制度和秩序的合理性进行道德的辩护和论证。,通过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来实现,其目标是提高道德生活的自觉性。,三、正确评价道德的功能,(一)“道德决定论”与“道德无用论” “道德决定论”:夸大道德的能动作用,认为道德决定一切,只要人们的道德水平提高了,一切社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道德无用论”:根本否定道德的能动作用,它是非道德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要结合起来 1、加强德治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的必然选择。 2、超越传统文化,确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14、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3、当代中国的“德治”要重点解决道德教育和官德问题。,四、本节小结,为什么需要道德表现为正确认识道德的价值和道德的功能。道德的价值实现在道德的实践中,也表现为在自我决定的自由、自我实现的自由、自我完整的发展三个方面。道德的四个功能是认识、教育、调节、辩护,但是,不能夸大道德的功能,以为道德包治百病,也不能缩小道德的功能,以为道德无用。,本章小结,本章从道德的需要、道德与人性的关系、道德的社会功能三个方面分析和解释了为什么需要道德这个主题。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产生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劳动实践是道德产生的动因;伦理关系是道德发生的前提;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是道德发生的诱因;意识水平是道德发生的主观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认识道德发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认识与人性、道德与社会的关系。,第二章 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