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解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8892621 上传时间:2019-09-15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望海潮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望海潮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望海潮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望海潮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望海潮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望海潮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海潮解析(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第二单元,课文导入,1.词产生于( ),兴盛于( ),是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隋唐,宋,2.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 ”),因词“合乐而歌”,故又称(“ ”)或(“ ”)因词的句子往往长短不齐,故又称(“ ”),诗余,曲子,曲子词,长短句,3.( )是词 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 )是一首词调的名称,它决定词 的 ( )、( )、( ) 首词可以没有( ),但绝不可没有( ),标题,词牌,字数,句数,平仄,标题,词牌,5.按作家风格流派,宋词可分为( )和( ) 其代表作家(词人)分别是 ( ) ( )等; ( )( )( )等。,豪放派,婉约派

2、,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姜夔,4.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 )、( )、( ),其字数分别为( )、 ( )、( )。,小令,中调,58字以内,91字以上,长调,5990,婉约派四大旗帜,“闺语”:李清照 “别恨”:晏殊 “情长”:柳永 “愁宗”:李煜,词的有关知识,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

3、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岳飞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柳永其人,柳永,北宋词人,福建人,出身于官宦门第,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文化艺术熏陶,但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他们家三兄弟(三复、三接、三变)都有文名,时称“柳氏三绝“。 原名三变,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叫柳七,柳永做过屯田员外郎等小官,所以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个性化特点: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被誉为“才子词人”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

4、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肯以低身俯就这些女子,肯看她们心上的伤痕。” 柳词从题材方面看,大体可分三类: 写都市生活和风光; 写男女间的恋情; 写羁旅行役之苦。,柳永 (约980-约1053年), 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外 。,仕途不顺 飘零沦落 自由张狂,第一次赴京赶考,落榜了。第二次又落榜。按说,补习补习,完全可以东

5、山再起。可不服输的柳永就是沉不住气,由着性子写了首牢骚极盛而不知天高地厚的鹤冲天。发牢骚的柳永只图一时痛快,压根没有想到就是那首鹤冲天铸就了他一生辛酸。 没有几天,柳永的鹤冲天就到了宋仁宗手中。仁宗反复看着,吟着,越读越不是滋味,越读越恼火。特别是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真是刺到了宋仁宗的痛点上。三年后,柳永又一次参加考试,好不容易过了几关,只等皇帝朱笔圈点放榜。谁知,当仁宗皇帝在名册薄上看到“柳永”二字时,龙颜大怒,恶恨恨抹去了柳永的名字,在旁批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自称:“奉旨填词。”,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

6、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词,善于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市民情调。 能创造性地运用铺叙和白描的艺术表现手法。 注重抒情的自我化。,1. 柳词特点,柳词,大量创作慢词长调,大大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两宋慢词的时代,实自柳永开启的。 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2. 柳词的影响及柳永的贡献,何为慢词?,慢词,主要是从体制上来说的,和体制短小的小令相比,慢词的篇幅较大,少则八九十字,多则一二百字。慢词的出现改变了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涵

7、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柳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蝶恋花望海潮。 词集乐章集。,3. 柳永作品,柳词,写歌妓及与歌妓的恋情。 自抒羁旅行役之苦和离别情绪。 写都市风光及替歌妓祝寿祝酒之辞。,4. 柳词内容,望海潮是柳永为了与早年的好友孙何相见而作。柳永在杭州生活期间,对杭州的湖光山色、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当时旧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守杭州。因身份悬殊,门禁森严,两人无由相见。柳永就写下了望海潮这首词,先在歌伎中传唱,结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问及词作者原来是故人,孙何便请柳永前去赴宴。,写作背景,参差 绕堤沙 天堑 珠玑 罗绮 竞豪奢 重湖叠 羌管 千骑,(cn c),(

8、d),(qin),(j),(q),(sh),(chng yn),(qing),(j),诵读,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杭州地处东南,形势优越(美好),湖山优美,三吴的都市,钱塘(杭州)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

9、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 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雄壮的钱塘江广阔无边。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 缎,争讲奢华。,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遍地飘香,十里的荷花争奇斗艳。,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山水烟霞的秀美风光。,异日图将好

10、景,归去凤池夸。,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1.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样的内容?,研读课文,品味鉴赏,【提示】上片主要写杭州美丽和繁华;下片主要写西湖美景和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2.词中描写了那些景物?,【提示】烟柳、花桥、风帘、帐幕、云树、怒涛、青山、桂花、荷花、烟霞。,3.上阕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杭州的形胜与繁华?, 地理位置重要, 社会条件优越, 有长期繁盛的历史,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三吴都会,东南形胜,繁华,总写,分写,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4.词的下阕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风貌?

11、,下 片,西湖湖山之美,重湖,桂子,荷花,百姓生活愉悦,羌管,菱歌,嬉嬉,长官生活休闲,千骑,乘醉,吟赏,祝愿官员:,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重湖,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景美,叠,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课文分析,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5.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提示】“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点明了词人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借以赞颂他政绩卓著。“好景”,表层意思是指杭州的美好景观,实际代指其政绩成就。直接称颂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并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最末两句虽有粉饰升平的味道,却也部分程度的反映了北宋初年繁

12、荣奢靡的社会现实。,6.望海潮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情感?,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1.从地理位置上看 【东南重镇】 2.从历史传统上看 【自古繁华】 3.从自然景观上看 【西湖、钱塘江】 4.从市井面貌上看 【建筑精美、人口密集】 5.从百姓生活上看 【安居乐业】,惊叹 赞美 艳羡,问题探究,1“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人们津津乐道,西湖有许多景物,为何独写“桂子”和“荷花”?,重难点解析,【点拨】桂子和荷花是代表杭州典型景物。白居易忆江南中有“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之句,杨万里晓出

13、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可见桂子和荷花最能画出西湖的美景,从而展现杭州的风姿。,【提问】 2.“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有何深意?,【点拨】好景,除写湖山胜况,市井繁华,还暗送颂孙何政绩良好之意;“归去凤池夸”则暗含入朝执政之意。两句歌颂并祝福孙何任满报政于朝。,课文分析,结束语写作动机与目的:赞美、祝愿、应酬之意不着痕迹。,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艺术特点,层层铺叙,情景交融; 白描写景,清新自然; 对仗工整,音律谐婉,刚柔相济,语意妥帖。,讨论: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本词就

14、运用了“点染”的手法,请加以说明。,学习表现手法 分析表达效果,点染: 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 “染”:具体的描述(分述) 点染间不能有其它相隔,必须是一气而下。,“点染”艺术鉴赏,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点,重湖叠巘清嘉(总) 点,居住环境华美,钱塘景观壮阔,百姓生活富(分)染,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分) 染,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些是“染”?,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词的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作者用铺陈渲染的手法表现了杭州的美丽和富庶,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小结本词,课文小结,退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