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的人才储备策略.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884430 上传时间:2019-09-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贸企业的人才储备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外贸企业的人才储备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外贸企业的人才储备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外贸企业的人才储备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外贸企业的人才储备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贸企业的人才储备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贸企业的人才储备策略.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贸企业的人才储备策略(经济学院,刘晓燕,指导老师:王凤丽)【摘要】人才问题成了影响外贸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面临国内国际形势,外贸企业必须清楚认识其重要性,本文从外贸企业人才储备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外贸企业人才储备方案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对外贸企业人才的储备及需求,并提出人才储备策略。【关键词】外贸企业人才储备策略【Abstract】Talent problem has become one of the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Facing the domestic

2、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must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this paper, the status quo of the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asons,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in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talent reserve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foreign trade enterpr

3、ises in the talent reserve and demand, and put forward the talent reserve strategy【keywords】Foreign trade enterprise talent reserve strategy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外贸企业必须清楚认识自身经营环境,调整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式,重视人才储备,为企业的国际化夯实基础,本文从外贸企业人才储备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外贸企业人才储备方案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对外贸企业人才的储备及需求,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一、 我国外贸企业人才储备现状( 一) 人才

4、供给不足, 影响企业的人才储备从大环境看, 外贸人才短缺, 供给不足,给企业的人才储备设置了障碍。根据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每年高校经济类毕业生在 13 万人左右, 即使全部从事外贸工作, 5 年内也只能培养 65 万外贸人才, 尚有 100 万的巨大缺口潘晨光,中国人才蓝皮书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8),第43-44页。另据报道, 我国各地区出口营销管理人员、国际商务谈判人员、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外贸业务员等也有不同程度的缺口。同时, 大学生就业观念制约外贸企业的人才储备。由于近年来市场竞争的加剧、就业压力的增大, 大学生往往愿意去寻找一份更加稳定、压

5、力小、收入丰厚的工作。而外贸业务人员常处于满负荷运转、工作压力大、且收入波动性大, 不被众多学子们看好。( 二) 员工流动性过大, 人才储备不足由于外贸人才缺口严重, 企业间人才争夺加剧, 导致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较低, 对待遇的要求较高, 在企业不能满足其要求时, 离职情况较为明显。外贸企业大多延续“ 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思想, 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在没有充足准备的情况下, 员工流失后, 不能及时补充外贸人员, 致使现有工作停滞, 影响了企业的信誉及长远发展。另外, 外贸人员的流失, 无形中也会泄露企业的商业机密, 使企业蒙受损失。( 三) 人才培养观念落后, 制约企业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

6、大多数外贸企业的目光更多地盯在有经验的“ 实用型”人才身上, 企业需要的是“ 上手快、业务能力强”的员工, 人才开发往往以“ 引进为主, 自主培养为辅”。加之员工流动性过大等原因, 企业虽有培训意愿, 但担心自己成为他人的“ 培训基地”, 白白投入培训基金, 也很少组织员工培训, 提高员工素质。企业只重视开发使用现有人才, 对后备人才的储备并不在意。这种“ 只用不养”、“ 过度开发”的人才观念, 必然导致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脱节, 使人才不能满足企业扩张的需要, 企业发展缺乏后劲。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外贸企业人才储备的问题1、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数量呈增长态势。随着世界经济继续复苏,国

7、内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更加巩固,各项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中国对外贸易延续了2014年底的恢复性增长态势,对外贸人才的需求逐年上升。 2、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层次向多元化发展。近年来,外贸行业经营主体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多种性质、不同规模的外贸企业、外贸公司同时并存,因而对外贸行业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层次、多规格特征。大型国企、外商投资企业由于规模大,内部分工较细,需要的人才层次比较高,专业化程度要求也高,一般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中小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部门简单,需要的人员少,对应用型的人才更为迫切。调查显示:79%的民营企业更愿意接受专科及以下学历的层次的从业人员来从事业务员、跟单员等工作。在所调查

8、的涉外企业中,普遍存在从业人员能力、素质不能满足业务发展需要的状况。有些毕业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却缺乏动手操作能力,综合素质较差;而有些虽具备一定的国际贸易实践经验,却缺乏英语、电子商务的应用能力。3、企业的岗位需求比例呈上升趋势。 尽管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外贸企业经历了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调整、贸易壁垒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影响 数据资料来自2013年3月央视网中温家宝总理在数字中工作报告的经济数据。,然而调查发现外贸行业招聘职位数据占整体职位数据的比例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2014年以来外贸行业主要招聘岗位为国际业务跟单员、业务员和外贸经理,其次是报关员和单证员等。外贸业务员是外贸企业中从

9、事进出口贸易磋商、谈判、签约等工作的人员,有时可能还要兼顾运输、保险、报关、报检等业务。这类人员通常需要国际贸易及相关专业毕业,英语流利,有国际贸易经验,具备良好的市场开拓能力。外贸经理要对海外市场进行深入研究,为公司及产品选择有潜力的目标市场,制定有效的出口营销整体策略并且贯彻实施。还要负责建立和巩固与客户的关系等,需要有丰富项目运作经验和客户资源,能够独立承担外贸业务,统筹各个业务环节,协调多方关系。报关员是经海关注册,代表所属企业向海关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纳税等事务的人员,负责进出口货品的报关、包括异常处理以及各种单证的审核和缮制;一笔国际贸易业务需要买卖双方及运输、保险、海关、检验检疫

10、、银行、港口等参与才能实现。各方的权利与义务都要通过各种国际贸易单证来维系,因此单证制作的正确与否、专业与否,直接影响到各方当事人的权利能否顺利实现。取得“单证员资格证”是单证员从业的必要条件。但毕业生存在适应能力弱、上手慢、动手能力差的情况,难以真正为企业解决外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毕业后近一年处于学习或实习状态,大多需要半年才能进入工作状态。原因主要是毕业生知识单一,所学内容与实际业务脱节,动手操作能力弱,不能适应职业岗位需要。4、企业对外贸人才能力的整体要求提高。调查结果显示,涉外企业在对外贸人才的招聘时着重考察以下几方面:一是熟国际贸易流程各环节的操作技能,如草拟合同、审核信用证、制作单

11、据等;二是能否流利使用英文口语或信函直接与客户沟通,参与商务活动,进行业务洽谈等;三是能否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市场信息搜集处理;四是是否有较强的营销能力,如客户沟通、开拓市场、商务谈判、把握商机等能力;五是是否具备职业道德素养,如诚信品质、合作共事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等。此外,外贸行业对人员素质的整体要求在提高,不仅要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实务操作经验,同时还须持有国家颁发的资格证书,比如: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国际商务跟单员证书、外贸业务员资格证书、报关员资格证书、报检员资格证书、外销员从业资格证书等。目前人才缺口较大的跟单员、单证员、外贸业务员、报关员和报检员等,对学历要求并不高,但都要求

12、持有国家通用的资格证上岗工作。目前,不少企业与中东、非洲的贸易不断增加,精通小语种的外贸人才日渐紧俏。由于近几年国际贸易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那些能解决国际贸易纠纷的实务人才成为企业争抢的对象。外贸人才需求调查显示,全国范围内,能熟练运用外语和法律知识与国外客户洽谈业务、签订合同的人才仅有2000个左右;熟知国际法、国际贸易法和WTO规则的律师更是稀缺,即便在最前端的上海,5000多名律师中只有约50名具备这样的素质和能力。同样,全球最大的外贸网上交易平台eBayeBay,中文电子湾、易贝、亿贝,是一个管理可让全球民众上网买卖物品的线上拍卖及购物网站。,也是这一需求的重要因素,随着科技的发达,网络

13、的普及,网络交易已经走入千家万户。而网络上的外贸人才也成为了需求之一。因此要不断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综合型和开放型人才。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与现代社会生活脱节,教学方法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育和专业培训也不能满足企业“走出去”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外贸人才需求调查认为,应不断充实国际化的教学内容,强化国际经济、贸易、法律和国际文化知识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培养学生参与国际交往、国际竞争的能力(二)新形势对外贸行业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赖作用更加明显,两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美国次贷的危机。使得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出现了一些重要变化,

14、也使得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及世界经济中的表越来越突出,但同时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日益加重,特别是对我国外贸企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国内经济发展依靠出口拉动越来越困难,以及我国的对外贸易中问题表现越来越突出,外向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新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和形势,外向型企业必须对此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外贸企业的国际市场偏小,出口具有困难。商务部发布的2013年秋季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认为,2014年中国外贸回升基础尚不稳固,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仍面临压力和挑战。国际市场需求总体偏弱。发达国家加快推进“经济再平衡”,其经济复苏中伴随着削减贸易赤字,进口增速疲弱,外贸依存度增

15、高,对全球进口的拉动作用趋弱,导致中国巩固发达市场难度加大。 商务部对国内1900余家外贸重点联系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出口订单在前期短暂回暖后,近期再度出现反复,其中对部分新兴经济体出口订单波动较大。 中国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持续上涨,2013年以来又有24个地区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涨幅达到18%;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同比增长13%。这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进一步下降,部分出口订单流失,部分产能向周边国家转移。纺织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对欧美日出口低速增长,市场份额持续下降。2013年前8个月,中国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对美国和欧盟出口分别增长4%和5.1%、对日本出口下降0.6%

16、,均低于整体出口增速 该资料来自http:/ 2.贸易保护主义与贸易摩擦。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占美国市场份额的46.8%,比2012年同期下滑0.7个百分点,已连续3年下滑;占日本市场份额的66.4%,下滑1.7个百分点;占欧盟市场份额(1月6月)的42.4%,下滑1.9个百分点。同时,东盟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优势正逐步增强,正在挤占产品的市场份额。2013年以来,东盟劳动密集型产品占美、日、欧市场份额分别提高0.8、1.6和0.2个百分点。 而中国新能源、新兴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增长较快,但一些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回潮的背景下,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摩擦有增无减。2013年前三季度,17个国家(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救济调查63起,同比增长10.5%;美国对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