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学视角下的农民工培训模式选择.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879067 上传时间:2019-09-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经济学视角下的农民工培训模式选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经济学视角下的农民工培训模式选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于经济学视角下的农民工培训模式选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基于经济学视角下的农民工培训模式选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基于经济学视角下的农民工培训模式选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经济学视角下的农民工培训模式选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经济学视角下的农民工培训模式选择.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经济学视角下的农民工培训模式选择 廖金萍 黄仲 曹富生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就在农民。稳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当前中国的历史性任务,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关键在于加强农民工培训。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增强其就业能力的关键,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本文将介绍农民工传统的培训模式,对于现阶段,选择什么样的培训机制、构建什么样的培训体系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农民工培训 模式选择一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工接受培训的重要意义我国现有农村劳动力近4.8亿,占全国现有劳动力总数的 64.9 %,但农村仍有1.1亿到2亿处于隐性失业或不

2、充分就业状况的剩余劳动力。要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一重大民心工程,发展对转移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是关键。我国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2003-202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中具体部署的培训目标是“20062010年, 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50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引导性培训, 并对其中的300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 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2亿多农民工开展岗位培训。”所以要成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选择一个适合我国农村发展、农民需要的培训模式显的尤为重要。二、 农民工培训的主要模式分析从总体上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3、培训以农民自发培训模式占主导地位,企业培训模式作为补充,公共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引导。我国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主要依靠农民自己的努力,依赖传统的跟师学艺培训模式。(一) 传统培训模式跟师学艺型跟师学艺是民间盛行的一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是由农民自发组织形成的不用交学费的小规模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涉及的主要参与方就是工匠师傅、学徒农民和户主东家。学徒农民是跟着工匠师傅一边做一边学的,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与师傅合作和分工,一方面提高了工匠的生产率,另一方面又为农民学习创造了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二)企业培训与开发模式企业培训是企业为了使员工获得或改进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动机、态度和行

4、为,以利于提高员工的绩效以及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贡献,企业所作的有计划的、有系统的各种努力。从人力资本的意义上说,企业培训就是一种投资的过程。企业投入人力、物力对员工进行培训,员工素质提高,人力资本升值,公司业绩改善,获得投资收益。(三)公共职业培训模式公共职业培训是政府为了帮助一部分社会成员就业,由政府出资并组织实施的关于技能训练的一项公共就业服务,它是就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施对象及内容来看,主要是对就业有困难者进行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训,属于职业教育范畴;从实施主体来看,主要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是一项公共就业服务。公益性是其本质特征。如“阳光工程”是公共职业技能培训的一种。三、

5、当前农民工培训模式存在的难题现阶段,我国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普遍偏低,农民工的培训现状不容乐观。虽然多种培训模式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针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供给仍严重不足,这是因为我国农民工培训模式还存在无法改变的困境。(一)政府对农民工培训的公共支出不足这几年,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力度和投入。启动了专门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阳光工程”,使得我国许多农民受益。然而相对于我国75000万农民来说,政府的投入到每个农民的培训费用是相当的少,中央财政用于补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经费仅有“阳光工程”的2.5亿元。目前尽管各级财政设立了农村劳务输出培

6、训专项补助资金,但资金投入不足,培训设施薄弱、机构规模小、师资短缺,制约了培训数量的增加和培训质量的提高,难以满足市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需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需要政府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让他们用技能去创造更多的财富。(二)企业对农民工的培训缺乏信心企业以提高企业组织的经济效益为最终组织目标,企业培训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通过影响企业的投入来影响企业的绩效。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以赢利为目标的企业对农民工的培训实际上是一个企业与农村劳动力的双头博弈。从博弈的角度,其得益可用如下支付矩阵1表示: 矩阵1受训农村剩余劳动力留不留企业培训(R-I,W)(-I

7、,W)不培训(0,0)(0,0)(注:R:企业的额外收益 W:农民工的工资 I:企业支付的培训投资)由上述的矩阵可知,企业选择培训与农村劳动力选择留下来是最理想的路径,达到了纳什均衡状态。但是企业通常不是完全理性人,他们会担心企业的培训风险,因为培训活动具有较高的外部性,农村劳动力会发生流动或跳槽的情况,则企业对劳农民工培训的投资易发生收益外泄的现象,所以企业主对农民工有重用轻养的趋势。(三)传统的主导培训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加速发展,生产与分工加速国际化。社会分工国际化的发展,使得用工需求更加苛刻。文化水不高又没有学习专业职业技能的农民工很难胜任雇主提供的工作。虽

8、然跟师学艺这种传统的小规模培训模式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日益提高,手工匠人跟师学艺的培训模式显得越来越没有优势。工匠师傅和学徒农民之间的简单分工与合作对提高生产率的作用很有限。一个师傅很难在带多个徒弟的同时又保证完成东家规定的额定的工作量,这就决定了手工匠人跟学艺的培训模式只能停留在小规模的传统手工操作上,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三农民工培训模式的合理选择对农民工的培训,就是让我国的农民获得从事非农业生产的职业技能,从而实现增收。然而,一种培训模式,如果没有处理好各参与方的利益关系,往往会适得其反。从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来

9、看,可以提倡走政府主导,校企参与、农民支持的市场化培训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大力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从消极控制到积极引导。开展对农民工的培训包括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政府要通过印发资料,咨询服务以及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手段灵活开展提高农民工培训就业意识的培训活动,提高其遵守法律法规等意识的新的就业观。各地方政府也可以集中力量办一所示范性的中等职业学校,使其成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转移的重要教育基地。当地政府还应鼓励和支持现有的职业技术院校和技工学校扩大农村招生规模,帮助职业学校深化体制改革,把职业教育和企业用人结合起来,实现“学校出菜单、企业下

10、订单、政府埋单”的“三单”模式,政府加大对培训经费的提供和相关政策的支持,增加政府公共支出的实际比例,以提高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二)在校企间构建合理制度,规避培训风险假如企业在实施培训前,与受训劳动力签订法律合同,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受训者不能离开企业到其他企业工作,否则需加支付违约金。企业和受训劳动力的得益矩阵可用矩阵2表示如下:矩阵2受训农村剩余劳动力留不留企业培训(R-I,W)(-I+ V,W-V)不培训(0,0)(0,0)(注:V:受训者的违约金)在有附加合同情况下,企业对培训后的农民工去留有监管权利,不管受训劳动力选择留还是不留,培训是企业的最佳策略,同时不管企业选培训与否,留

11、是农民工的最佳策略。在有附加合同的情况下,存在策略组合(培训,留)的纳什均衡。即企业选择培训,受训者选择留是一个纳什均衡。这情况下,企业就不存在培训的风险了,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积极性增强。在培训的职业技术院校建立考核和验收培训成果的机制,在农民工被培训完后,考察政府受训人的合格情况,并颁发毕业证书。一是防止农民只把培训当作走过场而不认真对待,二是检验培训机构的努力程度,防止培训机构和院校只拿政府的补贴而不负责任。(三)充分调动农民工的培训需求首先,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农民的沟通,把劳动需求情况、技能要求及时的传递给农民工,使他们明白参加培训的重要性;其次,认真落实“先培训、后就业”,“

12、先培训、后输出”用工制度和输出制度,这是刺激培训需求, 调动农民工参加培训积极性的关键所在;第三,消除培训障碍,变潜在的学习愿望为现实的培训需求。农民工参加就业转移培训,可能面临着交通不便、居住地偏僻等诸多障碍,因此要合理分布培训机构,合理安排培训时间,方便农民参与培训;第四,提高培训质量。通过引进高水平教师,结合培训的实际需求,切切实实让农民感受到培训可以带来的好处,激发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考文献: 1 姜长云等课题组.农民的培训需求及培训模式研究总报告 J.经济研究参考2005.35 2 李振举.周淑芳.农村劳务经济与农民工培训的战略研究J.承德民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3 国务院援救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4 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村民建房委员会应建立村级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制度和巡查制度,选聘有责任心和具有一定施工技术常识的村民作为义务巡查监督员,开展经常性的巡查和督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