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转型理论的南宋爱国诗潮—程才新.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879040 上传时间:2019-09-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社会转型理论的南宋爱国诗潮—程才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社会转型理论的南宋爱国诗潮—程才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于社会转型理论的南宋爱国诗潮—程才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基于社会转型理论的南宋爱国诗潮—程才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基于社会转型理论的南宋爱国诗潮—程才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社会转型理论的南宋爱国诗潮—程才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社会转型理论的南宋爱国诗潮—程才新.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社会转型理论的南宋爱国诗潮4500 2-28唐、宋时期是举世公认的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两座高峰。同时同唐代到宋代的北宋和南宋都是社会的重要转型期。笔者选择从唐宋诗词中把握时代特色以及文人的文化性格,来分别研究社会转型理论的南宋爱国诗潮,以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列一一分析。一、唐宋时期不同的文人气质唐代是在经过魏晋南北朝多民族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之后建立起来的胡汉一体的大一统王朝,由于受少数民族风气的影响,唐人“大有胡气”,尚武豪放,才兼文武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受此风气的影响,唐代文人知识分子普遍具有一股劲健豪侠之气,这种气质使得唐代士人充满了文化创造的活力,他们积极探索创作道路的多样性,他们的文化创作

2、因而充满着自然真挚的美与清新纯真的气息。宋代是在经过唐末五代的分裂割据局面之后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统治者鉴于藩镇割据与军人跋扈的历史教训,确立了“兴文教”、“抑武事”的基本国策,在分割军权、压抑武人政治地位的同时,大力发展教育和科举制度,广泛吸收文人知识分子参加政权,逐步确立起了文人当政的文官制度。所以做为这种制度下面的南宋爱国思潮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社会转型理论的特点。二、社会转型理论的南宋爱国诗潮分类首先,反映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和民族斗争,表达了诗人为祖国统一而斗争的雄心壮志与爱国精神,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侵入中原的女真部族同汉族相比,处在比较落后的阶段。女真贵族对宋王朝的侵略,给中原人民的

3、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人民奋起抗击。这种斗争,不仅直接打击了入侵的女真统治者,而且激励和鼓舞着南宋地主阶级中一部分人的抵抗决心。大多数诗人对中原人民斗争精神是深有感受的。他不仅把抗金的希望寄托在抗战派的将领身上,而且寄希望于中原地区的广大人民。如以陆游为列,他在自己诗中曾经表彰了北方人民为南宋军队传送情报的行为,在很多诗歌作品中表示愿用自己的诗去鼓舞坚持斗争的人民,如陆游的“系箭射我诗,往檄武陵侠。”坚信只要“王师入秦驻一月,传檄足定河南北”-晓叹3对北方民心的高度评价,坚定了诗人对北伐的胜利信念。陆游诗歌的高度思想性,同他对人民的这种认识相联系。在陆游的战斗诗篇,在表达人民抗金意志

4、的同时,常常贯穿着诗人以身许国的雄心壮志,展现了诗人自身的崇高的爱国者的形象。“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夜读兵书这是诗人三十二岁写的。“中原久丧乱,志士泪横臆,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太息,这是诗人四十八岁时写的,“老病虽疲甚,壮气颇有余,长缨果可请,上马不踌躇。”-夜读兵书“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4这是六十四岁时和八十二岁时的诗句。这些分别在不同时期写作的诗句,足以说明诗人一贯的精神状态。时时怀念被金国占领的中原,渴望战斗,愿意为祖国的统一献身,这种饱满的战斗热情,构成了陆游诗歌慷慨激昂的基调,也是诗人陆游给人的最突出最鲜明的印象。“亘古男

5、儿一放翁”,梁启超的这句话,的确概括了陆游性格的基本方面。但是,在投降,妥协的风气经常弥漫着南宋小朝廷的现实情况之下,诗人的愿望从来没有实现过,“报国欲死无战场”,在诗人的一生中,除了极短的时间曾经心情舒畅地为恢复中原而奔波以外,大量的岁月是在投闲弃置中消磨掉的。“心如老骥常千里,身似春蚕已再眠。”内心的要求与现实的处境之间形成尖锐的矛盾。因而我们在陆游诗中虽然常常看到诗人渴望战斗的雄姿,但随之出现的却是壮志莫酬的深沉的忧忿。如金错刀行诗中所展现的诗人形象,是豪迈的,乐观的,但是诗人这时已是五十岁的人了,依然“功名未立”,只好一个人提着宝刀,站在旷野上,顾望着八方荒远的远方,他的内心的忧忿都得

6、到很好的艺术表现。其次,深刻揭露了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屈辱求和的政策,表现了诗人主张国内各民族和睦共处的进步思想。陆游诗歌深刻揭露了南宋统治阶级的腐朽。当时统治者害怕人民,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抛弃广大的中原地区而和女真贵族订立丧权辱国的和约。陆游对此感到无比义愤,他在醉歌中沉痛地写道:“战马死槽枥,公卿守和约,穷边指淮淝,异域视京雒。”对于一小撮官僚贵族只知结党营私,不惜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一味荒淫享乐的丑行,诗人进行了有力的鞭挞:“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夜读有感)“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追感往事)6正是这一小撮腐朽堕落的统治者压在广大人民和爱国志士

7、的头上,使南宋的形势江河日下,正气始终得不到伸张。随着每一次合约的签订,恢复中原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人民的苦难也就愈益加重。随意在陆游的作品中,对投降政策的揭露,往往是同表现爱国者的抑郁,人民的失望同时尖锐对比的表现的。这也在他的代表作品关山月中表现得非常清楚。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令宵垂泪痕!7诗人从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概括了三方面有典型意义的形象,组织在一首诗里,统治阶级在和戎影响下出现的文恬武嬉的情况同爱国志士的内心痛苦,中原人民失望

8、的泪眼,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艺术的反映了长期存在于南宋统治者与广大人民在恢复中原上的矛盾态度。其他如:“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等等,在形象的构成上都具有这种特色。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人虽然那样坚决主张抗战,却反对狭隘的民族报复。“不须绝漠追败亡,亦勿分兵取河湟,但令中夏歌时康,千年万年无馈粮”。(观运粮图);“尽诛非无名,不足烦戈延,还汝以旧职,牧羊辽海边”(长歌行)。8这种主张各民族和睦共处的思想,是陆游的诗歌内容的精华部分。三、社会转型理论的爱国诗的艺术特色首先,南宋爱国诗哥中主要是现实主义的,但在现实主义的

9、描绘中又往往浸透着诗人的浪漫主义激情,融合着一些浪漫主义的幻想。从这点上说,陆游的诗又显然受到李白的影响,并曾有“小李白”的称号。陆游诗歌的雄伟阔大的气象,同盛唐边塞诗人,特别是岑参也有相通之处。但陆游诗中的浪漫主义同李、岑的浪漫主义是不同的,他不象李白那样主要是追求摆脱庸俗世态的羁绊,也不象岑参那样歌颂雄伟壮丽的边塞河山,陆游诗的浪漫主义主要表现在现实社会中不可能实现的英雄业绩在幻想世界中得到实现。现实生活给诗人渴望胜利的心情带来的只能是失望,而诗人却坚信北伐中原恢复国土的壮举是完全应该而且可能实现的,因此,诗人只能驰骋美丽的想象来满足自己同时也是人民的合理的愿望。听到夜晚的风雨声,诗人会想

10、起“铁马冰河”的战斗生活,感到江南冬天的温暖,但也会忽然“坐想提兵西海头,万骑吹笳行雪野,玉花乱点黑貂裘”对着一张运粮图,诗人眼前就浮现出“马声萧萧阵堂堂,直跨井径登太行,壶浆箪食满道旁”的动人景象,甚至于醉中写作草书他也想象“酒为旗鼓笔刀槊”,“如见万里烟尘清”。而更多的场合则是借助于梦境。如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和五月十一日夜旦半,梦从大驾亲至二诗,诗中所写都是浪漫的幻想境界,然而从场面的描绘到细节的刻画用的都是写实的笔法。它们既不同于屈原、李白的迷离神异的幻境,也不同于岑参的实际战斗生活的夸张。10这种幻想境界和写实手法的结合,是陆游的带有浪漫主义倾向诗歌的显著特征,是古代诗歌浪漫主义传

11、统的新的扩展。其次,南宋爱国思潮受唐代诗歌影响,在形式上以律绝古体,长七古、七律和七绝,语言明丽自然,属对工整而又流利畅达。如陆游的诗歌都有很多种体制,很具有代表性的,清沈德潜称赞陆游的七绝“对仗工整,使事熨贴,当时无与比埒”,这个评语是中肯的。陆游七律中的对仗,写战争是那样雄劲有力:“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抒发郁闷时那样沉重苍劲:“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写自然景物时,又是那样新巧细腻:“数蝶弄香寒菊晚,万鸦回阵夕枫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是一个渴望从事伟大事业的诗人,然而他的一生岁月又是闲置的多,这样的生活特点反映在他的诗歌里,就是许多日日常遇之

12、事,处处常见之景,举凡饮酒高歌,登临眺望,山川花木,鸟兽虫鱼,都被他摄取到诗中,借以反映自己始终炽烈燃烧的战斗激情,使人们随处看到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激情的英雄形象。“山河兴废供骚首,身世安危入依楼”,这是登览:“志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这是赏花:“未死皆为闲日月,无求尽有醉工夫”,这是饮酒:“客心尚壮身先老,江水方东我独西”,这是行船;其他如“衰如蠹叶秋先觉,愁似鳏鱼夜不眠”等等,都是借助日常事物从而抒写出诗人内心要求与现实处境的尖锐对立,虽然意境略有雷同,但他们形象各别,在不同的诗里,都圆润妥帖,现实了作者的高度技巧。上文讲过陆游晚年闲居故乡山阴,即使这时他仍念念不忘国家,这种爱国情

13、怀难能可贵。在游山西村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1诗人从一个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典型的场景着手,写了诗人脱离黑暗官场,置身于家乡的淳朴,清新的生活环境,倍感欣慰,虽是闲适的乡居生活,却流露出诗人未能忘情国家的胸怀。这又是一种很常见的表现手法。陆游的诉衷情表现出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之感,而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萤,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它们在处境遇上有共同性,都写到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情感,但骆宾王的重点在表现客观环境对自

14、己的压抑阻碍而陆游的诉则中重点在表现主观感情上的感慨,同样是壮志未酬,但他们的人生体验和感慨却各有不同的特点,这种特点既反映出他们处境遭遇的相同之处,也反映出他们不同的个性。总结:在我们对陆游诗词的爱国情怀及表现手法为代表性的南宋爱国诗歌进行研究之后,我们对南宋的政治、经济发现现状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被南宋诗人的忠正爱国之情深深感染,他的精神对后人的影响很大。从他的诗词中的表现手法来看,陆游也是一位善于发掘生活的有心人,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从诗歌的内容来看南宋处于一个政治上大变革的历史时期,当时的爱国思潮是社会转型的重要表现,所以文化观政治,看时代风云。所以在南宋爱国诗歌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时代政治的激烈变化和经济变迁,外来名族带来的文化大融合的景象,体现南宋做为盛唐的一个继承和转折,是社会转型理论的很好的研究事列。参考文献:1、134510六省市十一院校编.中国文学简史(下册)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71-81.2、682911缪钺等编.宋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 842-1010.3、7白本松等主编.简明中国文学史稿(下册)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51.村民建房委员会应建立村级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制度和巡查制度,选聘有责任心和具有一定施工技术常识的村民作为义务巡查监督员,开展经常性的巡查和督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