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图.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874379 上传时间:2019-09-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和地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球和地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球和地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地球和地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地球和地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和地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和地图.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博思教育 中小学个性化辅导专家博思教育辅导讲义 学员姓名: 课型: 1对1 第 1 课时年 级:初二 辅导科目:地理 教师: 林 老师课 题 地球和地图 授课时间:4.25备课时间:4.26教学目标1、 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知道经纬网的特点及应用,半球的划分。2.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观念、方向和周期;了解公转运动的特征、公转中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 地理意义3.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和地势特征。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重点、难点重点:经线和

2、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难点: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四季的形成;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考点及考试要求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内容 一、知识点复习: 地球和地图知识网络: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球体。(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麦哲伦游行图: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为了更

3、方便认识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它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三)纬线和经线1、地轴:地球自转轴。2、两极: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3、纬线和纬度:(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特点:除极点外,所有的纬线都是园;不等周长,赤道最长,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南北半球对称的两条相等);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纬度的划分:最长纬线是赤道,称为零度纬线。自赤道向南北两极度数逐渐增加,至南北两极增大到最大,为90度。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用“S”表示。国际上把00 300称为低

4、纬度,300600称为中纬度,600900称为高纬度。特殊的纬线:北回归线(北纬23.50N);南回归线(23.50S);北极圈(66.50N);南极圈(66.50S)。4、经线和经度:(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纬线垂直的半圆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特点:都是半圆;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的划分:经过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零度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的180度属于东经,用“E”表示;从本初子午线向西的180度属于西经,用“W”表示。注: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二、典型题目讲解。(一)单项选择题1、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5、”最吻合的地点是(A )A、赤道 B、极点 C、极圈 D、回归线2、为什么“欲穷千里目”要“更上一层楼”( )A、因为地球是球体 B、站得高,前面遮挡的东西少C、要看的风景在上层楼 D、高出视野好(二)综合题3、 课堂总结师生一起回顾所讲知识点。四、课外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经、纬线中,能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是( D)A、赤道 B、北回归线C、南回归线 D、本初子午线2、地球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A )A、赤道 B、200W经线 C、00经线 D、1600E经线3、下列关于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B)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C、纬线长度都相等 D、地球仪上的经线

6、有360条4、已知某地西侧为东半球,东侧为西半球,该地经度肯定是( D)A、1800 B、00 C、200W D、1600E4、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地球的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太阳辐射的强度。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 例1:下更现象是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C)A、四季的变化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昼夜交替 D、五带的划分2昼夜形成的两个条件?(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是平行光)3同一时刻地球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冷热有所差异,其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昼夜的交替 D、地

7、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4自然界用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以极点为中心的自转:以北极为中心(呈逆时针转动)以南极为中心(呈顺时针转动)例3: 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A) A、先看到日出 B、后看到日出 C、时刻晚 D、时刻相同同纬度地区,偏东地区要比偏西地区先看到日出,显然在时刻上偏东地区要比偏西地点早上些,所以地球的自转还使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区产生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不同地方时差的计算方法:东早西晚,东加西减(按地球24小时转动360计算,即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一小时)例4:当北京时间为10月1日12点(

8、即东经120的时间)时,位于东经45的某地区的时间是(C)A、10月1日17点 B、9月30日22点 C、10月1日7点 D、10月2日4点地球的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各地冷热;由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影响,热带地区可以受到太阳直射、寒带地区可能发生极昼极夜现象、温带地区则都受到太阳斜射;五带因此划分并有不同的气候特点。例1:回归线和极圈是如何确定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只在两条回归线之间移动,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为极圈以内)2如下图说明地球自转的基本情况:包括轨道、方向、地轴倾斜状态,

9、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季节地球表面接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 3关于五带的划分及昼夜长短状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全年阳光斜射的地区一定是寒带地区 B、有极昼极夜现象不仅在寒带地区 C、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而且四季分明的地方为温带 D、热带地区跨纬度范围广,占地面积最大形式中心方向周期转动特点自转地轴自西向东一天(24小时)地轴倾斜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365天)指向不变五带的划分:教材P12图1-20地球上的五带名称范围获得热量气候特点北寒带北极圈以北最少终年寒冷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明显热带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之间最多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南寒带南极

10、圈以南第三节 地图1、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概念: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表示类型:()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的地图,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进一步可以确定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3)图例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内容简略 方向:基本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经纬网:经线南北,纬线东西 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北 考试中有很多关于三要素 的题目,包括比例尺大小的判读,特点的比较,

11、在平面图上方向的确定等,复习的时候一定真正搞清楚定义,多加练习,熟练掌握。 2、.地形图的判读 ()列表比较五种地形的特点。 地形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海拔500米以上低于200米较高没有一定标准较低特点坡度陡峻平坦广阔地面平坦,边缘陡峭中间低,四周高起伏不大,坡度和缓海拔: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某个地点突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等高线与等深线:(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数值大,即海拔高,地势高;数值小,即海拔低,地势低。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陡缓: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相

12、等 。因此,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反之,坡度缓。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山地不同部位: 3、.地图的应用(1)、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或小),表示的内容(详或略)。(2)、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或小),表示的内容(详或略)。 实际运用注意事项: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表示方向。实地正置地图的方法(使地图北方指向实地的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以极地为中心的地图:以北极为中心:内北外南,顺东逆西;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内南外北,顺西逆东)判断方向的原则: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无论图上经纬线怎样弯曲,同一经线上的各点是正南和正北的关系,同

13、一纬线上的各点是正东和正西的关系在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除北极外各点都在北极的正南;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除南极外各点都在南极的正北。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出图中A、B、C三地的地理位置: A: 经度_,纬度_B:经度_,纬度_C:经度_,纬度_(2)在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_地,位于东半球的是_地,位于西半球的是_地。(3) A地位于C地的_方向。C地位于B地的_方向,A地位于D地的_方向。D地位于C地的_方向。E地位于A地的_方向。2、运用地图量算距离 最最好将比例尺由1厘米:厘米化简成为1CM:千米的形式。厘米和千米的换算方法是:厘米减五个0变成千米;千米加五个0变成厘米。米和厘米的换算方法是加减两个0。比例尺的大小比较:比值确定时:分母小比值大比例尺大;分母大比值小比例尺小;图幅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