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操作技术规范.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866887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操作技术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操作技术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操作技术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操作技术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操作技术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操作技术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操作技术规范.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操作技术规范为加强全国卫生统计网络直报工作,依据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和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管理规定(试行)制定本操作技术规范。一、网络直报条件:(一)省级直报平台及数据中心:1.硬件配置:类别设备名称说明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建议双机)CPU主频3.0GHz以上高配2-4CPU,8GB内存 低配1CPU,4GB内存应用服务器、数据交换服务器高配2-4CPU,4GB内存,低配1CPU,2GB内存网络设备交换机2台(骨干局域网和接入局域网)、路由器2台、防火墙高配带宽至少50兆低配带宽至少10兆存储设备磁盘阵列、磁带库高配2T,低配1T安全设备VPN设备、其他安全设备2.软件

2、配置: 类型产品说明数据库操作软件Oracle(高配)SQLServer(低配)高配25用户企业版低配10用户标准版应用服务器软件IBMWebSphereApplicationServer6.0高配2-4CPU,低配1CPU表单设计工具紫光华宇iReport报表分析工具润乾报表数据交换中间件IBMWebSphereMQ6.0系统安全软件网络版杀毒软件等3.人员要求数据管理员:熟悉网络直报业务工作,具备统计分析能力,具备指导和培训本地区直报人员的能力。系统管理员:负责管理和维护省级直报平台,保障网络正常运行和信息安全。4.网络接入部、省级直报平台采用宽带接入因特网,地、县级卫生局及医疗卫生机构用

3、户直接登陆省级直报平台。目前利用国家公共数据网络资源组建VPN专网。建立部、省级专网后,省级数据中心通过专网与部级数据中心链接。(二)地、县级卫生局和医疗卫生机构1.环境要求:配备工作用计算机及上网设备,客户端使用WindowsXP和Windows2000及以上操作系统,IE6.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2.直报人员和系统管理员要求: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且熟悉统计工作。二、用户管理与权限(一)用户管理1.用户角色:省、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用户角色分为系统管理员、数据管理员和数据使用者;医疗卫生机构直报人员为数据管理员。2.帐号设立省、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分别设立1个系统管理员帐号,系统管理员根据需

4、要为本级设立多个数据管理员和数据使用者帐号。医疗卫生机构只允许设立1个直报用户帐号。直报系统依据行政区划代码划分用户组织结构,自动设立以下两类用户帐号:各级系统管理员帐号和医疗卫生机构直报用户帐号。系统管理员帐号(6位)由行政区划代码组成,医疗卫生机构直报用户帐号(15位)由行政区划代码+组织机构代码组成。数据管理员和数据使用者帐号(8位)由本级系统管理员设立。设立原则为行政区划代码+两位数字代码,01-49为数据管理员,50-99为数据使用者。县级系统管理员应将医疗卫生机构的直报用户帐号和初始密码通知所属单位直报人员。3.帐号密码安全用户使用初始密码首次登陆直报系统后,应立即更改初始密码。用

5、户密码一般应在6位以上,由数字或英文字母组成。建议用户半年更换1次密码。系统管理员和数据管理员要相对固定。更换人员无须更换帐号,但要更换密码。各级系统管理员应经常检查用户权限,发现密码被盗应立即通知直报用户更新密码。直报用户丢失密码或发现本单位数据被篡改,要及时报告上级系统管理员并及时更新密码。(二)用户权限分配1.系统管理员:省级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设置与管理、报表增减与修改、数据字典维护、行政区划代码变更,分配地级系统管理员和本级用户等;地级系统管理员分配县级系统管理员和本级用户;县级系统管理员分配医疗卫生机构直报用户和本级用户,负责卫生机构增加、注销及代码变更等。2.数据管理员:医疗卫生机

6、构和县级卫生局数据管理员具有数据录入、审核、上报、订正、催报、分析及使用数据等权限;地、省级数据管理员具有数据审核、订正、催报、分析及使用数据等权限。3.数据使用者:具有使用及查询本辖区或本单位数据权限。三、数据字典维护与编码原则(一)数据字典维护卫生部发布的统计分类标准由部级系统管理员维护,地方统计分类标准由省级系统管理员维护。1. 行政区划代码(6位):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划代码是系统组织结构及用户管理的依据,除省级系统管理员外,其他人员无权修改。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划代码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编码为依据,部级直报平台将不定期转发行政区划及其代码变动信息。为保证系统稳定性,行政区划代码每年更新一次

7、,即:用原代码完成上年度所有直报任务,下年度使用变动后的代码。变更代码应在当年3月份完成。2. 专业技术资格代码:增加“999”代码,表示政工师及其他技术职称,包括专业技术职务(评)代码(GB8561)尚未列入的其他技术职称。(二)编码原则1.卫生机构分类代码(22位):卫生机构分类代码由组织机构代码(9位)、行政区划代码(6位)、经济类型代码(2位)、卫生机构类别代码(4位)和机构分类管理代码(1位)组成。组织机构代码是医疗卫生机构直报用户管理的依据。单位变更组织机构代码需向县级卫生局出具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并报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各地区自定义的组织机构代码(以PDY开头)不得重复使用。

8、卫生机构类别代码是医疗卫生机构分类直报卫生机构调查表的依据。县级卫生局要及时审核辖区内所有卫生机构类别代码,变更医疗机构类别代码应以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为依据,并报地级卫生局核准。新增医疗卫生机构须向县级卫生局递交申报表,同时提供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民政、工商、机构编制部门登记证书。县(区、县级市)录入申报表(即卫生机构调查表第一项“基本情况”),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后发放卫生机构分类代码证书。2.所在科室代码:业务科室代码:医疗机构填写诊疗科目代码,要求医院、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中医机构填写4位代码,其他医疗机构填写前两位代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填写疾病预防控制中

9、心业务科室代码;卫生监督所(中心)业务科室填写卫生监督机构业务科室代码;其他卫生机构业务科室代码统一为69。所有卫生机构管理科室填写卫生机构管理科室代码。3. 地方医疗机构聘用军人的临时身份代码:由地方医疗机构聘任的、有军官证而无身份证的军人,其临时身份代码由所属医疗机构统一编制。军人临时身份代码共18位,编码规则与身份证基本相同,即:行政区划代码(6位)+出生日期代码(8位)+顺序代码(3位)+效验码(1位)。行政区划代码为6位,即单位所在地的县/区国家标准代码;出生日期代码为810位,依次为XXXX年XX月XX日;顺序代码为001-999,第三位表示性别,单数为男性、双数为女性。效验码为1

10、位,统一用英文“J”表示,以区别居民身份证。军人临时身份代码仅作为卫生人力基本信息调查表中卫生人员的唯一身份标识,不得发证。同一县/区内军人临时身份代码不得重复。四、离线工具与外部数据导入:(一)离线工具直报系统提供“离线工具”,为直报用户提供离线录入与网络上传、外部数据导入、数据导出、统计汇总与查询等功能。离线工具需要客户端下载并安装运行,主要目的是节省网络资源。1. 离线录入与网络上传乡镇卫生院离线录入本乡镇所属村卫生室报送的卫统1-4表数据,审核并订正后通过网络上传。县(区、县级市)卫生局离线录入以下医疗卫生机构数据、审核并订正后通过网络上传。录入包括: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数据(卫统1

11、-3表),不具备上网条件的乡镇卫生院数据(卫统1-2表)和村卫生室数据(卫统1-4表),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小型医疗卫生机构数据(卫统1-1表)。2. 数据查询和统计汇总由于报告期用户登陆较为集中,为避免网络堵塞,影响直报工作,各级用户应将原始数据下载至本地机,利用离线工具进行原始数据查询和简单的统计汇总。地、县级用户在省级直报平台完成统计分析后,将汇总表下栽至本地机进行查询、编辑和打印。卫统1表汇总表平衡关系:总表=国有+集体办+联营+私营+其他=政府办+社会办+私人办=市+县。(二)外部数据导入系统允许导入外部数据(卫统2表、卫统3表、卫统4表和卫统1-1表)。外部数据导入要严格执行卫生部公布

12、的数据接口标准(数据结构和统计分类标准),审核并订正数据后通过网络上传。五、数据交换部、省两级使用数据交换中间件实行数据交换,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交换周期(见表3)。表3部、省两级数据交换内容交换内容交换方式交换周期交换时间新增直报用户信息向上推送实时交换实时增减卫生机构信息向上推送实时交换实时增减人员及设备信息向上推送实时交换实时季报数据向上推送定时交换4/7/10月6日年报数据向上推送定时交换次年1月21日更正数据双向推送定时交换双方约定数据字典向下推送不定期交换增加及修订调查表向下推送不定期交换通知及通告信息向下推送不定期交换六、技术支持1.省级直报平台出现的一般性问题由省级系统管理员解决。系统运行出现故障,可请求部级系统管理员协助解决。2.直报用户:计算机及网络不通问题由本单位自行解决;网络畅通情况下不能登陆系统,请与省级系统管理员联系。对于直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请使用系统操作手册,或在公告栏中获取相关解决方案。村民建房委员会应建立村级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制度和巡查制度,选聘有责任心和具有一定施工技术常识的村民作为义务巡查监督员,开展经常性的巡查和督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