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讲义(第一课).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866674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讲义(第一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国学讲义(第一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国学讲义(第一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国学讲义(第一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国学讲义(第一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学讲义(第一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讲义(第一课).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学第一课讲义一、导语:在山东“孔子故里”曲阜有这样一幅非常醒目的巨大标语“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二千五百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这是1988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巴黎宣言”中的一句话。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国学经典特别是儒家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国学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让他们在本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健全人格,培育

2、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二、国学指南(一)什么是国学?“国学”本意是国家一级学校的称谓。 “国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注释:乐师掌管的是“国学”的工作,用以教贵族们的孩子学习舞蹈。周代的“国学”只是国家所办的“贵族子弟学校”。此后,国学逐步由小学演变为高等学府。到了清末,国学成为国家最高层次的学校。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注释:古代教学,家里办学有“塾”,党里办学有“庠”,遂里办学有“序”,国都办学有“学”。今天我们所指称的“国学”概念,现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是晚清以来逐渐形成的。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它包括中国古代的

3、思想、哲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旁及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 (二)国学分类四库全书分类法:经,史,子,集经:指儒家经典,如诗经、论语、孟子等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马迁的史记,断代史,如班固的汉书;政事史,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专详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及以地域为记载中心的方志。子:指中国历史上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论语,法家的韩非子,兵家的孙子,道家的老子,以及释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皆入“子部”。集:历史上诸位文人学者的总集和个人的文集。个人的称为“别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总集如玉台新咏

4、。四库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戏剧作品如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也属另外一种分法:按照内容分,哲学,史学,文学(三)国学的意义和价值1、“国学”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 “国学”在古代是指教育机构,其教育课程主要是四书、五经,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脉绵延生生,强盛壮大的思想根源和学术基础。自宋代以来,儒家经典就成为学校的教科书,甚至成为统治阶层治理国家的思想基础,我国之所以成为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与儒家经典的作用分不开。在现代,“国学”是中华民族学术文化的总和,是对古代“国学”学术意蕴上的传承,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我国学术思想的历史渊源,是国人修身经世之本。2、“国学”是

5、国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遗产” 历经数千年涤荡得以流传至今的“国学”包括着中华伦理道德与民族精神,有大量的当今道德建设的“元素”。例如四书、五经等经典里面蕴涵着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仁、义、礼、智、信”是塑造人性品格的起码道德要求,儒家的“厚德载物”、“知义明耻”、“和为贵”等思想及社会人伦价值系统正是国学精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心法更是全人类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国学”是我国全球化战略的特殊“资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的提高,国外相继出现了各种形式的“中华文化热”: 1990年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字经选入儿

6、童道德丛书,向全世界推广。 2005年1月,德国商报惊呼,世界各地有3000万大学生在苦学中文,把汉语当作外语来学习的人已经超过1亿! 2006年10月,苏州昆曲剧院青春版牡丹亭在美国洛杉矶等地演出,盛况空前,在当地掀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无数外国朋友对我国传统文化无限沉醉和痴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国内或国外学习、研究中国各种传统经典文化和艺术,如戏剧、书法等。 -2007年第一期美国时代周刊以中国世纪为题指出“美国在这个世纪的相对力量会走下坡,而中国的力量将上扬,这已既成事实。”4、“国学”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源动力” “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在“国学”中,“和”字最早见之于3600年前的金

7、文,左传写道:“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诸子百家对“和谐”心向往之,从孔子的“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墨子的“兼相爱”、“爱无差等”,再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表达了社会和谐的主张,热爱和平、祈盼和顺、崇尚和美、追求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四)青少年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 1、传承美德传统经典中承载的 “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青少年幼小的心灵,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8、义。由于大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私、任性、不懂礼貌等现象在学生中比较普遍,国学经典让传统文化走进了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家庭,规范着他们日常行为,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例:读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语句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2、陶冶情操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经典著作是我们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传统的课堂教育侧重于知识与意识形态教育,而缺失最大的一部分就是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徜徉于国学经典之中,感受着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在学生心灵最纯净、

9、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独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会逐渐培养其人文精神。国学是中华民族生活环境的映照。有了民族的文化,我们才对祖国有认同感,文化给予人们民族感、历史感和自豪感。通过学习国学,我们可以真正理解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人在世界各各民族之中的地位。3、提升德智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古文观止、唐诗宋词、孙子兵法这些经典著作高度浓缩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包含了中华民族生存的大智慧,我们说国学的本质就是从中学到一些先贤理念,哲学思想。那么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自我,提高自我,从而达到培养自己德行的目的。 一个人的成长,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德,一个是才。古人讲究德才兼备,而更重视的是德。为什么呢

10、?只有一个有德的人,他的才能,才能够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造福。换句话说,他的这个才,才是有用之才。那么我们对于自己的德行的培养,从大了说,是可以造福于天下。从小了说,可以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愉悦,同时知道为人处世的方法。我们都说人生的目的是要追求幸福。幸福来自什么?其根本,就来自于自我的德行,来自丰富的精神世界。 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你看这个颜回,每天吃点萝卜白菜,住的地方也破破烂烂。要换了别人早苦不堪言了,而颜回他却“不改其乐”,还是那样快乐。为什么呢?是因为颜回他有很高的德行。所以孔子说了一句话:“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做学问的目的最

11、终是为了“乐”。大乐则国泰民安。小乐呢,我们说没事偷着乐。说知足常乐。如何才能知足,还是要靠个人的德行。 与人相交,始于颜值,交于才干,终于品德。(五)学习方法:树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传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诵读(外感于形 内化于心 付诸于行)笃行(知行合一)“笃行”语出礼记,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三、国学大师风采:1、王国维 词学泰斗,戏曲学先锋,近代考古学的带头人,在多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且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多

12、种著述成为学界必读经典,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代表作: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观堂集林等。 名弟子:顾颉刚 2 、梁启超 近代新史学的开创者,长期活跃政坛,是对近代政治有深远影响的风云人物。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宗教等领域都广有建树。 代表作:新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多收入饮冰室全集。 名弟子:蔡锷,胡适, 3、 章太炎 近现代经学大师,史学大师,晚年潜心研究佛学,旅日期间曾苦学梵文,更以佛学解注老庄,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其在小学一面,长于训诂,独步古今,后之学人唯有黄侃一人堪与匹敌。经学方面,幼毕四书五经,出口能诵;诸子百家,信手拈来。尤其对唐以前古籍颇为精通,可谓了如指掌,为学界所畏服。 代

13、表作:新方言、春秋左传读等。 名弟子:马裕藻、黄侃,鲁迅4、陈寅恪 近代史学大师,尤精于唐史的研究,为史学界公认的泰斗,其所晓语言约有18种之多,堪为语言界奇迹,为世人叹服。 代表作: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等。 名弟子:蒋天枢,季羡林四、结束语: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文化最重要的特质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一代代国民从中获得自己民族意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今天,当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巴黎宣言”告诫西方要到中国古代文明里去寻找摆脱现代化冲突与弊端的良方时,作为现代的中国人,在坚持对外开放和全球化的同时,理所应当的更应该复兴传统文化,挺直中华文化的脊梁。当代青年应该顺应中国文化复兴的历史潮流,

14、努力摆脱西化思想的禁锢,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发扬民族精神上承担起历史责任。 振兴“国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当在实践中积极摸索,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坚信,只要秉持正确的理念,投入积极的努力,运用恰当的方法,“国学”一定会在社会的和谐发展、人文教育方面焕发出新的活力,愿我们的校园从此书声朗朗,翰墨飘香;愿国学在龙中发扬光大,成为校园主流文化;愿同学们从此文思泉涌,谈吐高雅,知书达理,做谦谦君子。村民建房委员会应建立村级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制度和巡查制度,选聘有责任心和具有一定施工技术常识的村民作为义务巡查监督员,开展经常性的巡查和督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