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贺普仁-火针疗法.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866350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医大师贺普仁-火针疗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国医大师贺普仁-火针疗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国医大师贺普仁-火针疗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国医大师贺普仁-火针疗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国医大师贺普仁-火针疗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医大师贺普仁-火针疗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医大师贺普仁-火针疗法.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火针疗法一、火针疗法的定义火针疗法,是用一种特制的针具,经加热烧红后采用一定的手法刺入到人体的输穴或患处,以达到祛疾除病目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分为经穴刺法、痛点刺法、密刺法、围刺法、散刺法。贺普仁创立的“三通法”之一的温通法就是利用温热作用,刺激穴位和部位,增加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功能,使经络通、气血行,因此称为“温通法”。其治病机理就是温热。贺老从60年代起研究火针疗法数十年,首先发起和倡导了火针疗法的临床使用,在火针的适应症及治病机理方面作了尝试和探讨,挖掘、应用、发展了这一传统的治疗方法。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坚持使用火针治疗各种病症,包括治疗小儿弱智、子宫肌瘤、外阴白斑、慢性小腿溃

2、疡、下肢静脉曲张、静脉炎等疑难病证的探索,使火针疗法的治疗病种达30多种,特别是对于一些疑难病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二、火针疗法的作用1、 壮阳补肾、升阳举陷:因火针具有增强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的功能,所以能壮阳补虚,升阳举陷。脾胃阳虚则可出现胃脘痛、胃下垂等疾病;如用火针点刺足三里、内关、脾俞、中脘等穴,可使脾胃经脉气血畅行,温运中焦,振奋阳气,祛除寒邪,使脾胃运化之功得以恢复,消化、吸收、升降功能趋于正常,使胃脘痛、胃下垂得以治愈。 心阳虚则胸痛、心悸;火针刺激心俞、内关以及心前区等部位,可壮心阳、益心气,使胸痛、心悸症状缓解。中气不足则出现阴挺。用火针点刺肾俞、命门等穴,可起到益

3、肾壮阳的作用,使肾经气血畅通,气化功能加强,元阴元阳资源纵生,腰痛、阳痿、遗精症状缓解。如点刺气海、关元穴,可益中气,升阳举陷,治疗阴挺。 2、 疏通经络疏通经气、宣肺定喘:临床上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都属于顽固性疾患,火针可通过温热作用刺激大杼、风门、肺俞、定喘等穴,温化肺之寒邪,疏通肺之经气,经气宣通则可驱除邪气,邪气出则肺气得以宣发、肃降,而喘息止。助阳化气、消症散结:癥结即肿物或包块在体内或体表的积留。临床多治疗腱鞘囊肿、脂肪瘤、纤维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病症。如病灶在体内的,针刺宜深,使癥结消于体内,如在体表的,针刺则宜浅,使病邪排于体外。攻散痰结、消除瘰疬:瘰疬多发生

4、于颈侧的皮里膜外之处,大者属瘰,小者如疬。在治疗时一般用中粗火针,用点刺法。祛寒除湿,通经止痛:火针是一种有形无迹的热力,可以温其经脉,鼓动人体的阳热之气,因而可以驱散寒邪,使脉络调和,疼痛自止。3、 生肌敛疮、去腐排脓:临床上治疗脓肿已成而未破溃的,可用火针点刺,一针或多针,使脓排出,脓肿消除。治疗时多选用中粗火针,用围刺法,如疮口大、有腐肉可在中心点刺。4、助阳益气、解除麻木:麻木属感觉异常的一种病变,麻与木临床上常同时出现。火针能温通助阳,引阳达络,使气至血通,麻木自除。操作时采用散刺法,选择细火针。5、温通经络,祛风止痒:痒症多与风邪有关。风邪为外邪入侵或气血生风所致。治疗时可用粗火针

5、点刺病变局部,或用细火针,针刺曲池、血海、风市等穴。6、运行气血,解痉止挛:痉挛为肌肉不自主的抽动,分为颜面、四肢两种。治疗多选用细火针,点刺局部。火针疗法可促进气血运行,增加局部的血液供给,除祛风邪,营养筋脉,则拘急、抽搐自止。再配合体针,平肝息风、补气祛痰则疗效更好。7、引热外达、清热解毒:火针属温法,一般认为只适用于祛寒,不可用于热证。但经过临床证明,火针可治疗一些热证。热毒内蕴,拒寒凉之药不受,清热泄火之法没有发挥作用之机,而火针疗法有引气和发散之功,因而可使火热毒邪外散,达到清热解毒的作用。临床可治疗乳痛、颈痛、背痛、缠腰火丹及痄腮等症。8、健脾利湿,温中止泻:火针具有增强人体阳气,

6、调节脏腑的功能,故用火针点刺中脘、天枢、长强等穴,可补益阳气,收摄止泻。临床多用中粗火针,快速点刺法,治慢性肠炎等。9、补脾益气、通利筋脉:火针治疗痿证多选用中脘、气海、天枢及阳明经的下肢穴,同时再加上督脉的阿是穴。因火针能助阳气行气血,使脾胃气盛,则气血生化充足,筋脉得以润养,肌力增强,肌肉丰满。治疗可选中粗火针,点刺法。10、通经活络、散瘀消肿:不慎扭伤后,局部组织可出现肿痛,活动不利。火针能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故可祛瘀消肿止痛。治疗多选对侧阿是穴,用点刺法。三、火针针具:贺氏火针的制作材料为钨锰合金。 火针分为粗、中、细三类。细火针:直径为0.5毫米的火针,属细火针。细火针主要用于下列几

7、种情况,如面部的穴位,由于面部神经、血管比较丰富,痛觉敏感,使用细火针可以减少痛苦,二则由于面部直接影响美观,使用粗火针如处理不当,易留有疤痕。肢部等肌肉较薄的部位,老人、儿童以及体质虚弱的患者,均宜用细火针。中粗火针:直径0.8毫米,适用范围较广泛,出棉布穴位及肌肉菲薄的部位外,其他部位包括四肢、躯干、所有压痛点和病灶周围均可应用。粗火针,直径1.1毫米或更粗的火针,主要用于针刺病灶部位,如窦道、痔漏、淋巴结核、痈疽、乳痈、臁疮、腱鞘囊肿、皮肤病变等。四、火针的选穴原则在穴位的选择方法上,强调应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病灶部位,选择适当的经穴、痛点,或在病灶处直接针刺。1、循经取穴是根据病人的临

8、床症状表现,辨证归经,按经取穴,在经穴上施以火针,通过经络的调节作用,使疾病缓解。2、痛点取穴,即在病灶部位寻找最明显的压痛点,在痛点上施以火针,通过温热刺激,使经脉畅通,疼痛则止。3、此外,还有一种治疗方法即在病灶处或周围进行针刺,因病灶的形成多由于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火针刺激可使循环改善,组织代谢增强,病灶得以消除,疾病得以缓解。五、火针的操作方法(1)定穴位:除了直接针刺病灶局部外,不论是选择经穴还是寻找压痛点,都要在消毒针刺之前,在选定的穴位上加以标记,一般都是用拇指指甲掐个“十”字,以保证针刺的准确性。(2)消毒:定好穴位以后,先用2.5%碘酒棉球,以穴位为中心向四周划同心圆消毒,然后

9、用75%的酒精棉球以同样的方法划同心圆脱碘,待酒精干后即可施术。(3)烧针:消毒后点燃酒精灯,左手将灯移近针刺的穴位或部位,右手以握笔式持针,将针尖针体伸入外焰,根据针刺深度,决定针体烧红的长度。烧针是使用火针的关键步骤,(4)进针:将针烧至通红时,非常迅速地将针准确地刺入穴位,并迅捷地将针拔出,这一过程大约只需要十分之一秒。要求术者全神贯注,动作熟练敏捷。火针针刺的深度要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年龄以及针刺部位的肌肉厚薄、血管深浅而定。一般四肢和腰腹稍深,胸背宜浅。(5)留针:火针疗法以快针为主,大部分不留针。当火针用于祛瘤、化痰、散结时,则需要留针。留针的时间多在15分钟,如针刺淋巴结核,需

10、留针12分钟;取远端穴位,火针治疗疼痛性疾病时,可留针5分钟。(6)出针:起针时医生要手拿消毒干棉球,当火针进到一定深度时,应迅速出针,目的是减少患者的痛苦。不扩大针孔以免小斑痕形成。(7)出针后处理:火针后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处理,只需要用干棉球按压针孔即可。一则可以减轻疼痛,二则可以保护针孔。六、火针疗法的注意事项: (1)施用火针时要注意安全,防止烧伤或火灾等意外事故。 (2)精神过于紧张的患者,饥饿,劳累以及大醉之人不宜火针。等他们的不适症状缓解再行治疗。 (3)体质虚弱的患者,应采取卧位。 (4)人体的有些部位,如大血管、内脏以及主要的器官处,禁用火针。 (5)面部应用火针需慎重。古人认

11、为面部禁用火针。因火针后,局部有可能遗留小疤痕,因此古人认为面部应禁用。但如我们在操作时选用细火针浅刺,则不但可以治疗疾病,而且不会出现疤痕,因此禁用火针在面部,不是绝对的。 (6)火针针刺后,须向病人交待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其一,火针完毕后的正常反应为针后当天针孔可能发红,或针孔有小红点高出皮肤,甚或有些患者出现发痒,嘱患者不必担心,不会造成针孔感染,这是机体对火针的一种正常反应。针孔是个轻度的小烧伤,数天后自行小时,不需要任何治疗处理。其二,当针孔瘙痒时,务必不要用指甲搔抓,否则红点范围扩大,影响下一次火针治疗。其三,火针治疗后当天最好不要洗澡,保护针孔,以免污水侵入针孔,感染化脓。 (7)火针治疗后应注意清洁。 (8)火针治疗期间忌食生冷。 (9)糖尿病患者禁用火针,因为其针孔不宜愈合。村民建房委员会应建立村级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制度和巡查制度,选聘有责任心和具有一定施工技术常识的村民作为义务巡查监督员,开展经常性的巡查和督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