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风能发展现状.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866307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风能发展现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国内风能发展现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国内风能发展现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国内风能发展现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国内风能发展现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内风能发展现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风能发展现状.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我国能源发展现状B能源162付畅 我国国土面积十分辽阔,而且海岸线十分绵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得我国的风能资源储量丰富,十分有利于我国开展风电产业。 我国的风能资源分布地区十分丰富,大多集中于我国的边境省份,例如新疆、甘肃北部、内蒙古以及东南沿海一带,还包括近海一带的风能丰富区。 2.2我国的风电产业的发展 风力发电与其他的发电方式相比较而言,具备很多的优势。比如,风力发电前期的建设周期耗时少,而且风力发电装机完成一台就能够投产一台;风力发电十分的简便灵活,基本上不受到地域、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风力发电的前期投入较低,可以根据投入到资金多少来决定装机的规模和数量,便于资金的筹集;风力发

2、电运行简单,而且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于占地需求较少,对环境破坏较少,而且在风电场地人们依然可以从事农、牧、渔等作业;风力发电装机对于土地环境要求不高,在任何的地质条件下都可以进行建设;风力发电在运行方式上与其他的能源发电比较而言,风力发电的运行方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既可以选择并网作业,也可以选择独立作业,而且风力发电还能够与光伏发电等其他的发电装置系统形成优势互补的作业方式。 3 风电产业的发展前景 3.1风电机组的发展前景 而且,在对于风电机组的建造过程中,为了节约成本,提高风电机组的工作效率,节省维护成本,提高风电机组的使用寿命而采用了非常多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来提高风电机组的

3、品质,变桨变速恒频型风电机组已经逐步的代替了传统的失速型风电机组。 3.2风电场的发展前景,中国的风能资源及分布 地球大气中蕴藏着巨大的风能资源,据估算约有2 x 1010 kW。中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比较丰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根据全国900多个气象站陆地上离地10 m高度资料进行估算,全国平均风功率密度为100W /m2,风能资源总量约32. 26亿kW,估计只有约10%可以利用,测算出陆地上技术可开发风能储量约2. 53亿kW;近海可开发利用风能约7. 5亿kW,共计约10亿kW,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居世界第三位。按同样条件对沿海水深2-15 m海域估算,海上风能储量750GW

4、,共计约1 TW。 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年上网电量分别按等效满负荷2 000 h和2 500 h计算,每年可提供0. 5万亿和1. 8万亿kWh电量,合计2. 3万亿kWh,相当于我国2010年发电量的54. 4 %,风能利用空间非常大。 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图1)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内陆也有风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像江西都阳湖和湖北通山。 图1 我国风资源丰富的省区 2,中国风能开发利用现状 在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众多可再生能源资源中,风能因其易获取、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和成本低等特征,在世界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利用中获得了巨大发展。中国对风能的利用早在公元5000年前就

5、有纪录,但现实的风力发电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风电发展的激励政策和鼓励措施,实施了多项工程计划项目,如“乘风计划”、“光明工程”等。经过近60年的发展,中国风能开发利用取得了巨大进步,风电发电量、装机容量和风电场数量位居世界前列。 2. 1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规模不断扩大 从2005年开始,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每年的增长数量均翻番。截至2011年底,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约为1800万kw,而在2006年新增装机容量仅为134. 73万kW;到2011年,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了62. 7GW,居全球领先地位。连续6年的装机容量的大规模、快速增长,中国风电装

6、机容量的增长率已占全球总增量的40%。从图2可见,在过去的几年我国风电的装机容量在不断增加,且每年的增长幅度也逐步扩大,在这段时期我国进入了风电快速发展阶段。但在连续5年的翻番增长后,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的增速有所减缓。从图2可见,风电装机容量的年增长速度2006 -2009年超过100% , 2010 -2011年增长速度分别递减为61. 65 % , 42. 91 %。因此,2011年成为中国风电发展的一个转折年,我国风电从快速发展阶段进入到调整期。截止到2012年6月,我国并网风电达到5258万kw首次超越美国,达到世界第一。而在5年前,我国的并网风电仅200万kW。从200 -5000万k

7、w,我国风电只用了5年就走过了欧美国家15年走完的历程。与风电装机容量规模扩大相对应的是风电发电量的逐年增加。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数据,2009年中国风电发电量为276. 1亿kWh,占全部发电量的0. 75 %,同比增长111.14%。据国家电网的数据,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消纳风电电量474亿kwh,截止2011年底消纳的风电量达到了706亿kWh,同比增长48. 9%。随着风电发电量的不断增加,电网对风电量的消纳成为一个较突出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国也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励和补贴政策,国家能源局于2012年6月1日发布了关于加强风电并网和消纳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在相关激励政策和措施的引导下

8、,各省级电网区域加强了对风电的消纳利用,各省级电网区域风电平均利用时数已达到了1920h,其中尤以福建省最多为3096h。图2 2006 -2011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及年增长速度2. 2中国风电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 我国风力发电起步较晚,在2004年之前风能利用技术落后,风电设备制造业不完善。为了促进我国风电发展,降低设备成本,国家一直坚持推进风机设备国产化,风电设备制造业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我国风电设备国产化率从2004年的10%一跃上升为2011年的90%。在发展的过程中, 我国风机企业不仅打破了国外企业对兆瓦级风机的技术垄断,还坚持自主创新和研发,形成了规模化的生产

9、能力,主要零部件的制造和配套能力有所提高11。随着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风力机不断地出口到海外,采用中国标准的风电项目开始在国外投产发电。2012年5月,由水电顾问集团EPC总承包的埃塞俄比亚阿达玛风电项目首台机组成功并网发电。这是我国第一个技术、标准、管理和设备整体走出去的风电项目,它采用中国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采用中国风机设备和中国监理,所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随着风电技术的日臻完善,我国风电装机在全国的覆盖面逐步扩大。我国首先安装第一台风力机的省市分别为北京、湖北、山西、河南和湖南,其他各省市也相继建立起了风电场。截止2011年8月底,

10、我国共有486个并网运行的风电场,分布在除西藏和广西以外的全国所有地区。此外,2011年9月2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座风力发电站中电投金紫山风电场项目一期工程首批机组在顺利完成一系列规定试验项目后,顺利并入广西电网投产发电。这意味着随着紫金山风电场项目各期工程的竣工,广西也即将拥有风电场。中国可再生能源课题综合组和风能组就风能中、长期的发展目标分别进行了预测,另外,国内外一些专家和机构也对我国风能发展目标进行过预测。经过综合分析,风能组提出的预测结果见表13. 1风电快速发展与并网消纳难并存 从2005年开始,我国风电的发展进入了高速轨道,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及总装机容量均在大幅度提升,但是并网

11、发电增长较为缓慢,风电弃风限电现象一直存在。相关数据显示,仅2011年全国弃风限电总量就超过了100亿kWh。我国风资源较为集中,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多集中于内蒙古、新疆、甘肃和冀北等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产生的风电难以就地消纳,同时风电集中地区又远离我国的用电负荷中心,跨区域输电能力的薄弱影响了风电的大规模利用,使许多风电场建立后出现严重的弃风问题,产生的风电也未被充分利用。2011年我国风电全年发电量在700亿kWh左右,尽管与2010年的501亿kWh相比增幅在40%左右,但与2010年风电发电量同比81. 41%的增速相比,2011年风电发电量增 速出现了大幅下滑。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正

12、是我国风电并网消纳和弃风问题突出。此外,风电的弃风限电也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降低了风电行业的盈利水平。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中国风电“弃风”比例超过12%,相当于330万t标煤的损失。风电企业因为限电“弃风”损失达50亿元以上,约占风电行业盈利水平的50%。 3. 2现行电力市场机制严重约束了我国风电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电力市场仍然是以计划手段为主,电场的发电、输电和配电计划均由政府制定,很难反映电价与市场供求间的关系。我国的电力市场环境封闭,阻碍了风电市场的发展。首先,由于电力市场以计划为主,一些风电相关企业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完全,对市场的供求关系未能做出准确的分析,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

13、一味抢占资源、上项目,不考虑自身技术条件和市场未来前景,盲目扩大和发展,导致行业技术标准不过关和管理跟不上,形成了安全隐患,引发了一些不必要的事故。以2011年为例,我国风电事故频发,截止到2011年8月底,全国共发生193起风电脱网事故,其中大规模脱网事故(一次损失风电出力50万kW以上)由2010年的1起增加到12起,尤以甘肃酒泉和河北张家口风机脱网事故较为严重。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了风电的损失,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经济浪费,也影响了社会公众对于风电发展的信心,进而影响对风电业的投资,加大风电场场址确定的困难(因选址时要征得当地附近居民的同意)。其次,风电是新兴产业,同时又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商品,

14、而商品的生产、分配、销售等环节都离不开市场。但在我国现行的电力市场机制下,风电市场并未开拓好,阻碍了风电产业的发展,影响了风电产品及其相关产品的销路。由于市场的不完善,国内风电设备制造商产能远高于市场需求,国内的风电设备市场趋于饱和。 以我国第二大的风电企业一金风科技为例,金风科技的盈利在经历了2008 -2010年的高速增长后,2011年的盈利出现了明显下降,净利润从2010年的22. 8952亿元下降为2011年的6. 0671亿元,下跌比例超过了73%。股价下跌的企 业不只是金风科技,截至2012年5月我国最大的风电企业华锐风电也难逃股价下跌的命运,净利润出现大幅下降。 3. 3风电技术

15、阻碍了我国风电的健康有序发展 目前,我国风能发展中技术创新还很薄弱,缺乏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从国外引进技术。虽然,在知识经济到来的时代,所有国家都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通过技术引进和国际合作来缩小差距,提高竟争能力但是,如果没有自主创新的能力,就不知道引进什么先进技术,引进以后也不会消化吸收,更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新。 尽管目前我国的风机设备企业已经打破了国外对于兆瓦级风机的技术垄断,风电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国风能利用的进程中,技术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难题。在2010年前,我国的风电行业技术标准在风电设备制造、安装、维护和检测等整个产业链相关的技术

16、标准体系中,要么存在空白,要么是早期制定的,更新太慢,要么采用的是欧洲标准20,不能完全适应中国的要求。风电行业技术标准体系的空白与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我国由风电大国向风电强国转变的进程。可喜的是,我国国家能源局于2011年8月5日发布了首批风电技术标准,并于2011年11月1日起实施,这在一定程度填补了我国风电技术标准在大型风电场并网、海上风电建设、风电机组状态监测、风电场电能质量和风电关键设备制造等方面的空白。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仅满足于此,国家相关部门还应加速制定更为全面、完善并符合我国国情的风电行业技术标准,以促进我国风电的健康有序发展。 4,中国风能未来的发展 我国的风能发展尽管在2010年和2011年两年中暴露了许多问题,但这也正标志着我国的风电行业将要从高速发展期步入到调整期,即将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