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应急指挥系统综述.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866180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应急指挥系统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内外应急指挥系统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内外应急指挥系统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国内外应急指挥系统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国内外应急指挥系统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内外应急指挥系统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应急指挥系统综述.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内外应急指挥系统综述发布时间:2012-02-22 点击次数:1635 智能交通网 1.国外应急指挥系统的现状目前,各国已相继建应急指挥中心,如美国纽约、芝加哥、洛杉矶、亚特兰大、英国伦敦、澳大利亚悉尼等市,欧洲的治安、消防、医疗等紧急救助系统建设较早,4年前欧盟将112做为各成员国统一报警电话号码。下面以美国和德国为例简要介绍一下国外应急指挥系统的发展现状。1.1美国美国早在1979年就成立了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它是一个直接向总统报告的专门负责灾害应急的独立机构,融合了许多分散的与灾害相关的职责,吸收合并了联邦保险办公室、国家防火办公室、国家气象服务计划、联邦救灾办公室等机构,并且

2、民防工作也从国防部的民防署转到了FEMA。9.11事件后,美国专门成立了国土安全部,各大城市也都加快了反恐和应对危机机制与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现在应急中心己遍及美国每一个州市,在处理包括洪水、暴乱、火灾、爆炸、地震等重大事件和事故中发挥巨大作用。美国芝加哥城市应急联动中心归市政府管理,这座大楼1995年投人使用,总投资为2.17亿美元.芝加哥市应急指挥中心大楼内有1048人,接处警100余人,机房200余人,警察500余人,消防200余人,三楼接警大厅1670平方米工作区,有109个接警席,分前后6排弧形分布,82个公安席,27个消防接警席,24小时接警,每天2万个以上报警电话,接警员接到报警

3、后,面前的电脑屏立刻显示来电人姓名、地址和电话号码,及报警点附近电子地图,接警员按事件性质传给大厅内相应警察或消防警台处理。处警人员用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处警,并通过无线调度台和数据传输设备,将指令下达给街面执勤警员,警员接到指令后,立即赶赴现场处置。应急联动系统处理呼叫能力每年达650万次。1.2德国德国现在己经建成InformationSystem/简称“危机预防信息系统”(Ger:an Emergeney planning deNIS),deNIS的主要任务即是支持灾难管理者的工作,相应的deN工SH系统只对一些授权的使用群体开放,主要是联邦政府的内务部门和灾难控制部门的运作中心。系统用以

4、评估灾难的现状情势和面临的问题,分析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保护公众的人生安全,必须向州、联邦政府或者外国申请哪些援助物资。重要信息,尤其是对重大灾难来说的关键信息,现在都能为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其他非政府的参与组织(例如救援队)所获取,这些信息包括灾害的性质、针对灾害的救援方法、能提供有效帮助的人员和设备的数量等。还有英特网页都提供了巨大灾难管理的有用信息、报告和其他文件,这些信息都散布在大量不同组织、机构和形式各异的网页上。在巨大灾难面前,这些分散而广布的信息必须被搜集、集中起来,并提供给决策制订者,这是一个操作强度很大、很费时的工作.。为了使全体灾难参与机构都获得所有这些信息,deNis搜集

5、并整合了这些重要信息,并通过网络建立了联通所有运作中心的快速信息交换平台。这些资料将为巨灾预防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为国际机构间的合作提供帮助。2.国内应急指挥系统发展现状(1)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是我国第一套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它于2001年11月投入试运行;2002年4月系统正式运行。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总的设想是,通过系统集成应能做到“统一接警、资源共享、统一处警、快速反应、联合行动”。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系统为公安、消防、交警、急救等应急处置机构提供通信与信息保障,全市的报警与求助电话在联动中心进行统一接警和统一处警。遇紧急、突发、特殊事件,城市应急联动中心即

6、成为城市统一的协调、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和指挥调度中心。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系统一期工程投资1.68亿元,利用集成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通过整合110报警服务台、119火警台、120急救中心、122交通事故报瞥台将应急救助纳入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了跨部门、跨警区以及不同警种之间的资源共享,统一指挥协调。市民只要拨打上述任一特服号码,便可得到快捷、准确的紧急救助服务。110、122、119、120均为免费拨打的电话号码,并为以后实现统一特服号码作好了准备。该系统的二期工程是将政府各部门分散的、以123为特服号的服务系统资源和业务(如:法律援助12348,旅游投诉热线,物价投诉12358,环保投诉1

7、2369等)整合为统一的12345市长公开电话,为政府搭建了统一的平台,用于处置市民所有非紧急求助并提供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目前大部分已经实现。系统的第三期工程是建设重大灾害(难)联动平台,将防洪、防震、防空、护林、防火等纳入该系统,为南宁市提供一套应对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社会经济影响重大的重大灾害事件应急联动指挥系统,现在防汛防洪系统已经建立。运行模式南宁市政府借鉴国外城市模式和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南宁市情况,组建了“政府主导”模式的城市应急联动体系,即建立了由市政府直接领导的、具有统一指挥协调公安、消防、医疗救护等部门功能的南宁市应急联动中心,这样为技术革新提供了体制保障。新体制打破了条块分割

8、、部门“信息孤岛”的制约,强化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了城市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南宁市政府专门成立一个城市应急联动中心(CERC),它是一个独立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编制),直属市政府领导。中心内设有警务、技术、市场开发、行政等部门。警务处主要负责对治安、交通、医疗、火灾和其他突发事件报警的受理和处置工作;技术处负责对联动中心有线、无线、计算机等设备的维护、数据的更新、操作技能培训和应用开发等技术工作;市场开发处主要负责吸收、消化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后期二次开发和成果推广工作;行政处主要负责党、政、团、外宣联络,办公文秘和保卫等。中心主任和副主任均由市政府任命。接线员采取社会

9、招聘,处警人员主要由公安、交通、消防等联动部门派驻,集中办公,接受中心和原单位双重领导。系统构成和系统功能南宁市应急联动系统利用C41(计算机、指挥、控制、通信、信息)集成技术,对计算机骨干网络系统、计算机电话集成系统、集群指挥调度通信系统、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计算机辅助指挥调度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数字录音系统、60方会议系统、视频图像传输与数字监控系统基于Gis的数据库等15个子系统进行了集成,建立了统一的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在引进、吸收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过程中,进行了结合城市特点的创新,并制作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主要部件和子功能有:有线通信、计算机辅助接警/调度、集群指

10、挥调度通信系统、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图像监控及大屏幕显示系统和电话网络系统。系统效果该系统正式运行以来,平均每月接听报等求助电话约17万个,处理市民各类有效报警求助事件2万多件,最大限度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减少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老的报警系统覆盖区域只有市区8平方公里,新系统覆盖了南宁城区1929平方公里的区域,而且通过计算机终端互联互通网络,固定电话、手机、对讲机都可以进行调度;老的调度系统每天只能处理1000多个电话,新的联动系统一般可处理5700个电话,最多可处理7000个电话。在联动系统的电子地图上,可以查到全市70多万门电话发出的求助、投诉、报警的准确位置,报警系统一接通,机主

11、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就会一目了然。而且系统与全国金盾网连接,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查询个人信息记录。同时,电子地图也可以显现执行任务的施救车辆的位置,缩短了救援时间。南宁模式已由国务院、计委和公安部等推荐给各省市建市府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公安部拟进一步整合公安110、消防119、交警122,建三警合一的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南宁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成后,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直辖市和广州、南京、郑州等近40个城市先后到南宁市应急联动中心考察和调研。(2)上海应急指挥系统2002年上海市投资0.9亿元建救灾减灾指挥系统,专门建立了上海市民防救灾指挥中心,还为此建造了民防大厦。该中心安装了民防

12、信息中心系统作为上海市防灾减灾指挥的综合协调和指挥中心,将市政府信息中心及来自公安、消防、地震、气象、事发现场等重要信息送至民防信息中心后,将这些各有关部门汇总的图像信息和相关数据信息及时进行分类、判别、处理,供决策指挥人员迅速掌灾情,分析研究、决策指挥。经过试运行,系统性能良好、运行稳定正常。在上海市2002年警报市民演习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基本符合新一代民防警报综合控制的需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目前,该系统集成相关的10个子系统已全部投入使用。事实证明将防汛、防火、抗震救灾、重大交通事故救援的工作综合在一个机构进行应急指挥,能有效地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3)上海市宝山区

13、民防减灾应急指挥系统上海市宝山区民防减灾应急指挥系统是一个集GIS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信息发布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应用系统,并能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数据(GIS数据和属性数据)维护、查询统计、减灾应急指挥(辅助决策)和网络信息发布。该系统实现了灾害类型、危险源、化学危险品等,以及各预案的电子化管理,能够为民防减灾应急指挥提供最快的事故定位、最多、最可靠的事故周围信息和疏散信息包括医院、学校、绿地等,为决策者快速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保证了灾害事故损失的最低化、危险区内人员的快速安全转移和救援单位的快速进入灾害事故现场进行有利救援,以达到灾害损失最低化和科学高效指挥的目的。民防减灾应急指挥系统同

14、时为决策者提供了二次灾害(潜在事故)的信息查询和处置预案的查询。并同时为交通部门提供交通警戒示意图(警戒区内需要指挥的道路交叉口等),以保障人员撤离和救援路线的畅通。系统采用C/S和B/S相结合的架构技术,来适用不同需求的客户端。该系统经过近半年多时间,从民防的实际业务工作出发,在民防办和上海数惫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的共同合作努力下,第一期基本完成预定方案,2004年顺利通过一期验收,并受到专家的一直认可,为民防减灾应急指挥提供了新的模式。(4)上海市政应急指挥地理信息系统以市政局应急指挥中心为核心,以各行业管理应急分指挥中心和区(县)市政行业应急分指挥中心为依托,实现了受理方式系列化、应急预案系

15、列化、指挥系统网络化、处警信息计算机化、辅助功能联动化、信息文档资料标准化的目标。主要功能子系统有电话报警受理分系统和应急指挥地理信息系统构成。电话报警受理系统是指挥中心使用的特殊系统,它综合了数字交换、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处理等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报警呼叫的排队分配、自动识别主叫号码、快速查询和显示报警电话有关资料,选用预制应急处理方案进行快速处警,达到报警畅通、处警及时的目的。在辅助应急指挥方面,该系统在接到各类报警信息后,及时通过GIS系统定位报警信息所在地的位置和显示相应的有关市政设施情况信息,并按照应急事故等级分类,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调动抢修、排障队伍,形成直观的辅助应急指挥决策,提高

16、市政(燃气)设施运行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5)深圳应急指挥系统深圳市政府成立了市民中心,并在中心中建立了专门的城市应急指挥系统。以多媒体通信技术为核心,建设宽带视颜通信网络,实现多种资源整合,使资源充分利用:(1)政府内部宽带IP网络;(2)市公安局、交带局视顺监控系统(500多个监控点);(3)机场、火车站监控系统和广播系统;(4)口岸办数字监控系统:(5)有线电视系统;(6)深圳市电子地图系统:(7)公安局350Mbit/s无线通信指挥系统:(8)电视台现场直播系统;(9)卫星定位系统等。由于深圳市己经在交通、消防、海岸、边检、口岸等领域形成了完整的监控系统,城市应急指挥系统通过对这些资源的链接、整合,就可以对交通、火灾、水灾和其他自然灾害进行统一监控,从而更利于指挥应急救灾。该系统已于2003年建成使用,并作为深圳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