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原理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865521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艺术原理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园林艺术原理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园林艺术原理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园林艺术原理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园林艺术原理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艺术原理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艺术原理复习提纲.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 园林:园林是由地形地貌和水体、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艺术布局等方面综合组成的统一体。 园林美:是以自然形态的物质材料为主题(山、水、植物)创造而形成兼具再现、表现特点的三度空间的风景美。游赏者的审美活动必须在这一风景空间中完成。 景观:由环境形象所构成的可以被人们所感知的形式信息,具有图形性与象征性,能表达出特定环境的功能内容。 动态景观:按一定观赏路线,综合考虑成景因素的点、线、面布局,系统地布置多种景点,让人们在行进中观赏连续运动变化的景物,步移景异,形成系列景观,如颐和园的排云殿 静态景观:视觉空间相对静止,通常以定点观赏,一般要在人流

2、比较集中,易停留的最佳观赏点来组织视点和景物之间的关系,如浙江的千岛湖。 实体:一些空间限制因素,如山坡。虚体:各实体间所形成的空旷地域,如山谷。 对比:把两种性质极端不同的形体组合成图画,显示出强烈冲击性而产生美感 调和:把性质相同或类似的造型放在一起。 节奏:音响运动的轻重急缓形成节奏 韵律:在流动的过程中,加以组织和统一,产生运动中的秩序 稳定 :给人以安定舒适愉快的感觉,园林中常见体量上用下大上小。颜色上浅下深,降低重心 对称:保持景物均衡的一种形式(由中心设一中轴线,左右上下完全相同)对称的造型。给人平静,舒适感觉(静止美),感觉庄重,严肃,有气魄,但显得呆板,不亲切 均衡:轴线的左

3、右两边造型不同,但份量感相同,感觉平均 不对称均衡(拟对称均衡):造型也有安全感,由于造型可以任意变化,故造型生动活泼(动态美),广泛应用于自然式园林布置中 比例:要素本身、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的长宽高尺度是否合宜,(空间、形体、体量的关系) 尺度:构筑物局部或整体与人之间的制约关系。包括:自然尺度、夸张尺度和亲切尺度 空间:西方将空间表现为具有一定几何形象的关系,明确的景,东方则表现为不定的,模糊的或把有限空间象征为一种宏大的空间概念,对空间的理解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主配手法:就是要突出主景。具体手法有:主景升高、轴线和风景视线、动势法、面向朝阳 主景升高:在空间高程上加以突

4、出(为了使构图的主题鲜明、构图更加明确)主景升高对周围景物起控制作用,不受任何风景的干扰,还可以造成仰视风景,形成特殊的感染力 动势:一般四面环抱的空间(如水面、广场、庭院等)、周围次要的景物往往具有动势,区域一个焦点(具有向心性),主景宜布置在这个点上 借景:根据造景的要求,通过视点和视线的巧妙组织,把空间之外的景物纳入观赏视线之中的构景处理 园冶(ye):“园林巧于因借,精于体宜”、“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 直接借景:利用有资借取的景物,将其巧妙地组织于画面中,使空间景象层次丰富,景深清晰,视线开展,扩大空

5、间感受。 间接借景:借助平静的水面、镜面的映射与反射物体形象的构景方式。 抑扬手法:即是解决景的藏与露的关系,按照其划分空间的作用和艺术效果分为障景、隔景 障景:凡是抑制视线而又能引导空间转折的屏障景物都可称为障景 隔景:根据一定的构景意图,借助分割空间的多种手段,将园景分割成不同的景区和功能区,使景观各具特色,避免相互间的视线干扰和人流干扰 急转:两种不同空间组织中用很实的物体,如密林、山丘、建筑实墙 缓转:变画自然,给人感觉平静,如疏林、空廊、漏窗、水面分隔或在两空间中设置过渡空间 框景:利用类似画框的门框、窗框、洞框及一些树木的枝条,有选择地摄取一定的另一空间的景色。 夹景:运用透视消失

6、与背景的构图处理,在人的活动游览两侧,设抑制视线引导行进方向的景象,把人的视线和注意力引向计划的景观方向,产生两侧约束力的景观。 假山:园林中以造景或登高游览为目的,用土、石等材料人工构筑的模仿自然山景的构筑物。 置石:以石材或仿石材料布置成自然露岩景观的造景手法。 特置(孤置):以单块石头或多块拼合为一个总体的独立性石景 对置:两石沿建筑中轴线的两侧作对称布置的山石布置,两石对置互相之间有呼应。两石顾盼有情,疏密有致. 散置:“攢三聚五”的设置方法,对石材要求相对低,要组合好,“散漫理之” 理水:对水的形态、状态(势态)总体的布局安排。 水池:指人造的蓄水容器,其池边缘条状,开阔分明,池的外

7、形属于几何形,但不限于圆形,三角形,方形的组合。 河流,溪流:被限制在有坡度的渠道中,由重力作用而产生自流的水,流水可表现具有运动性,方向性和生动活泼的室外环境 瀑布:流水从高处突然下落,观赏效果丰富多彩,常作为室内外环境,布局的视线焦点,分三类:自由落瀑布,叠落瀑布,滑落瀑布 泉:地下水的露头,根据出水姿态不同,可分为山泉,涌泉,喷泉,壁泉以及间歇泉 喷泉:利用压力使水从喷嘴喷向空中,到一定高度后落下,富有装饰感 园路:在园林绿地中修筑各种道路以供游人、车辆通行或游览。园路是园林的脉络,联系各个风景点的纽带,构成园景的重要因素 园林小品:园林中供休息、装饰、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使

8、用的小型建筑设施,一般设有内部空间,体量小巧,造型别致,富有特色,讲究适得其所 园林意境:是通过设计者构思创作所表现园林景观上的形象化、典型化的自然环境与它显露出来的思想意蕴。重点题目 园林的分类、园林的五大要素 中国传统美学(儒、道、释) 园林美主要内容、特征 形式美的表现形式 园林布置的艺术规律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1)统一与变化;2)均衡与稳定;3)比例和尺度;4)比拟和联想;5)空间的组织 中西方审美观的不同表现 园林景观处理手法1) 主配手法:主景升高,轴线与风景视线、动势法、面向朝阳法2) 层次手法:前景、中景、背景3)借景手法:直接借景、间接借景4)抑扬手法:障景、隔景5) 前景处理

9、手法:框景、漏景、添景、夹景 园林地形的作用、类型、设计要点 假山的作用、类型、设计要点 置石的作用、类型、设计要点(各种置石方式) 水景的艺术形态、形态组合、设计要点 园路的作用、类型、设计要点 园桥的作用、类型、设计要点 小品的作用、类型、设计要点 植物种植设计的原则、配置方式 园林色彩构图的处理方法 园林意境表达方式第一章1. 园林的五大要素:山(即地形地貌)水、植物、建筑、道路广场、园林小品2. 造园的四大要素: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3. 园林的三大功能:游乐休憩、美化环境(景观)、改善生态(生态)4. 园林设计原则:实用、经济、美观5. 园林的类别:(照片、笔记) 6. 园林

10、的最初概念:是以植物和自然景观为主要内容,供人游赏的户外境域。7. 园林(garden and park)的定义:园林是由地形地貌和水体、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艺术布局等方面综合组成的统一体。(汪菊渊的笔记)8. 园林学的研究内容分为三个层次A传统园林学B城市绿化C大地景观规划补充:1.“园林”最早出现在中国文字:西晋的文字中。最初概念(发展照片)2. 在城市建设中,凡是依靠植物改善环境的地方一律成为园林。3. 园林学的性质: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第二章 园林美概论 第一节 园林美一 古典美学:研究审美规律的科学1. 中国传统美学:儒、道、禅宗(释)

11、(1)儒家美学以仁学为基础,建立“中庸”的美学视天下为己任,积极“入世”的功利思想是其实用价值的特点儒家美学的最大特点:“比德说”(君子比德思想),将道德(善)与审美(美)结合在一起代表:孔子(一个基础两个特点)(2)道家美学以自然之道为基础,“天人合一”思想是最高境界“天人合一”“清净无为”的非功利性哲学思想,推进发现纯粹美学形式(基础,最高境界,意义)(3)禅宗美学“神仙思想”提出“悟”,推进了中国式的“韵”与“意境”的发展。禅宗美学使中国传统美学从求实转向空灵,中国传统美学最核心范畴的“意境(境界)”由此而生 (4)汉代董仲舒美学观对“天地之美”的看法:天地之美在于“和”,由于阴阳二气协

12、调统一,天地产生出奉养人的各种美好事物重点:影响我国古典园林一开始就向着风景式园林发展的三个意识形态的重要因素:“天人合一”、“君子比德”和神仙思想。2. 外国古典美学观点l 毕达哥拉斯:美体现着合理的或理想的数量关系,本质是和谐l 苏格拉底:美与善是一致的l 亚里士多德:美与善既统一又有不同,秩序、均衡、准确3. 美的定义:凡是能够使人得到审美愉快的欣赏对象都叫“美”美的三层含义:审美对象、审美性质、美的本质4. 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马克思、车尔尼雪夫斯基、鲁迅、毛泽东(照片)二园林美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融合(含义体会照片)自然美是园林美表现的主题园林美是三度五维的范围(长、宽、高、时

13、间空间、联想空间(即意境)1. 园林美的定义:是以自然形态的物质材料为主体(山、水、植物)创造而形成兼具再现、表现特点的三度空间的风景美。游赏者的审美活动必须在这一风景空间中完成。 园林美(广义):园林是塑造风景的艺术,园林美是经过人类艺术创造或改造的具有三度空间的风景 美。A. 园林是介于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之间的艺术形式B. 园林是一种特殊的造型艺术(照片) 表现艺术: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情感的艺术形式,如模纹花坛 再现艺术:再现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美2. 园林美的属性:多元性、多样性(照片)3. 园林美的主要内容:1)山水地形美;2)借用天象美;3)再现生境美;4)建筑艺术美;5)工程设施美6)

14、文化景观美;7)色彩音响美;8)造型艺术美;9)旅行生活美10)联想意境美第2节 中西方不同的园林审美观(古典园林)一、中西方审美观的不同表现(笔记P4)审美观:审美理想和情趣的物化形式,受传统文化及民族审美心理影响1.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不同:西方以人为中心;中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2.园林美的显现形式不同3.形式美和意境美:西方:物镜、情境;中国:意境第三节 园林美的特性一 自然性:主要表现在主要造景材料的多样性及表现的风景美的变化多样。园林景色表现了自然关系的美,园林景素的布置。组合符合自然状态状态的自然关系。风景空间充满活力、生气,是活的艺术二空间性:园林美是真实的空间美1) 所有美是

15、客观存在的(可触、可感)2) 所有游览活动要在真实的空间中体会3) 园林的空间自由多变三时间性l 欣赏、审美活动的完成需要一定时间l 创造园林美离不开时间,审美者的思维需要时间l 风景主题展现需要时间 杭州“满陇桂雨”;大观园“凹晶馆”皓月清波,“凸晶堂”山高月小四综合性l 园林是艺术美、社会、美和自然美的统一l 反映在表现符号的综合性A. 人为符号:语言、楹联、园名(如个园、耦园)B. 自然符号:直观自然材料;景素的线条、形状、色彩l 五官的综合感受:形、声、香、味身体感受主要:视觉、听觉(松竹、鸟语)、嗅觉(花香)、味觉(品茗)、触觉(石、水、柳絮吹拂)五固定性和易变性l 园林本身作为一个审美对象,受到地点不可移动的限制,融合了综合现状l 园林美还具易变性:景观随时间而变、空间易变 第三章 风景园林的环境要素(笔记P5-6) 第四章 园林景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