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章复习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863792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章复习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章复习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章复习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章复习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章复习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章复习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章复习题及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单项选择题1.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蔡元培“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采用B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提出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2. 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B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3.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前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的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他们( )A脱离广大人民群众B一定程度上受

2、到封建思想的束缚C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D没有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4.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最深刻的影响是( )A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推动了自然科学发展C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作用D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成为知识分子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6. 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废除“二十一条” B还我青岛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7. 在民主革命时期,知识分子走向社会、与工农群众结合开始于( )A戊戌变法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C五卅运动时期 D一二九运动时期8.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张国焘 D毛泽

3、东9.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辛亥革命10. 著名学者胡绳说:“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这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列诸多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1. 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人在( )成立了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A北京 B上海 C武汉 D广州12. 代表上海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的机关理论刊物是( )A共产党 B劳动界 C新青年 D劳动音14. 1921年9月,中

4、国共产党在( )领导创建了第一个农民协会A广东海丰县赤山约B广东陆丰县C浙江萧山县衙前村D湖南衡山县白果15.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A新青年创刊号上 B中共“一大”会议上C中共“二大”会议上 D中共“三大”会议上16. 中国共产党正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是在(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BC“二七”罢工后 D中共“三大”17. 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了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党内合作”方式,最早提出这种方式的是( )A共产国际 B中国共产党 C孙中山 D廖仲恺18. 对第一次国共合作起了促进的共产国际派遣人员是( )A马林 B越飞 C鲍罗廷 D李德

5、20. 宋庆龄说:“孙中山和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说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 )A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列强压制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C中国共产党总结了经验教训正在积极寻找同盟者D国民党是中国各政党中比较革命的民主派21. 民主革命者吴玉章说:“从辛亥革命起,我们为了推翻清朝而迁就袁世凯,后来为了反对北洋军阀而利用西南军阀,再后来为了抵制西南军阀,而培植陈炯明,最后陈炯明叛变了。这样看来,从前的一套革命老方法非改变不可,我们要从头做起”。这表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要改变( )A革命纲领 B革命依靠力

6、量 C革命对象 D革命方式22. 孙中山说:“国民党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鲜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B重新解释三民主义C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23. 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国民党改组C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中共“三大”的召开24. 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主要原因是( )A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一致B它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C它与中共的民主革命完全一致D它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一致25. 19241926年的中国国民党是一个( )A民族资

7、产阶级的政党B官僚资产阶级的政党C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政治联盟D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26. 1925年5月,以( )为起点,国共两党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浪潮。A国民党一大 B成立黄埔军校C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D五卅运动27. 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热情歌颂农民运动“好得很”,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促进了大革命运动的高涨 B打击了几千年专制统治的基础C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 D体现了农民觉悟的提高28. 北伐战争对准的军阀是(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段祺瑞A B C D29.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被侵略的一些侵略权益是

8、( )A关税自主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领事裁判权 D汉口、九江英租界31. 对19241927年大革命性质的正确表述是( )A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C革命统一战线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D中共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32. 国民大革命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是( )A促使工农运动蓬勃开展B进行了北伐战争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33. 第一次国共合作终于全面破裂的历史事件是( )A“四一二”政变 B马日事变C夏斗寅叛乱 D“七一五”政变35. 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是指( )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被反动势力

9、篡夺了革命果实C没有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D没有促进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37. 大革命的失败,给中共最深刻的教训是( )A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和革命武装B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C要警惕统一战线内部的野心家D要制定彻底的革命纲领38. 1927年中共“五大”的一个文件认为:“自五卅运动起我们党只注意了反帝反封建斗争,而忽略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这段时间本党没有正确政策”,这段话( )A错误攻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B强调反对资产阶级具有“左”的错误C批评了党忽视统一战线领导权的错误D贬低了反帝反军阀斗争的重要性二、多项选择题1. 陈独秀指出:“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

10、彻底之觉悟猛通之决心。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这句话说明( )A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目标直指孔教B儒家思想束缚了民主和科学的传播C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和民主政治完全对立D新文化运动有对东方文化全盘否定的倾向2.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口号的进步意义体现在( )A反对封建专制统治B反对愚昧,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C促进中国的富强D促进中国对社会主义思潮的研究3.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有( )A新青年杂志 B时务报C中外纪闻 D北京大学4. 陈独秀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主要因为他( )A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B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并直接领导了五四运动C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为五四

11、运动作了思想准备D联系进步青年和社团,指导和推动运动发展7.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是( )A进步知识分子起了推动作用B马克思主义宣传与工人运动相结合C马克思主义同非马克思主义展开斗争D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8.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有( )A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B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C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D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9.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有( )A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B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C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D组织军队和进行议会斗争1

12、0. 各地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创办了的专门供工人阅读的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的刊物有( )A劳动界 B劳动音C工人月刊 D济南劳动月刊11.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其“新”主要表现在(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法C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D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12. 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包括( )A打倒军阀 B推翻帝国主义压迫C实现共产主义 D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13. “我们希望社会上的革命分子,大家都集中到国民党,使国民革命运动得以迅速实现,同时希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外国及专力军事两个旧观念以树立国民革命之真正领袖地位。”上述中共三大宣言内容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A认为国民党是一个革命政党B承认国民党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C希望改组国民党D放弃了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14.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得以实现的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