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省情礼仪教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863227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省情礼仪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四年级省情礼仪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四年级省情礼仪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四年级省情礼仪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四年级省情礼仪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省情礼仪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省情礼仪教案.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第一古都安阳教案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省情(上册)教科书/海燕出版社2008年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省情(上册)第一课主 题:中国第一古都安阳课 时:共1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 计 者:王松琴/曲梁镇下牛中心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按教育部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构成。凸现各地特色的则是地方课程。2.教材分析省情教育的开设是让学生了解河南的历史、地理、民族、文化艺术以及河南省的社会发展等内容,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礼仪教育则对广大中小学生从坐、立、行、语、体态等方面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为

2、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书法艺术教育可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意识;新科技教育着重向学生介绍影响人类现代生活、有代表性的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新材料、新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综合知识讲座内容丰富,安排有人口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青春期教育、国防教育、禁毒教育和时事政策教育等内容,着重发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等。3.学情调查分析课前,对72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0人对河南了解的太少。因此要开展综合实践数学活动,让学生去经历“探究”,到“应用”。目标1. 通过学习知道殷墟

3、是最早的古都。2. 知道甲骨文是汉字中最早的文字体系。评价任务1. 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对安阳的了解 2对同学的板演情况进行正确判断,并能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1创设情境激趣导学教师:在地图上找出河南的位置,出示河南图片,简介河南,从而导入本节课研究的主题,为河南设计出体现我们地方特色的“名片”。讲解上海“世博会”名片,感受名片上的语言精炼环节2动手操作亲自设计教师:1、讲解北京申奥名片,感受名片语言的丰富。 2、讲解昆明园艺会的名片,感受名片的形式多样。 3、引导学生观察名片的组成结构,并归纳整理。组内交流结束,选2-3个不同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环节3观察推

4、理归纳小结名片的制作步骤1、学生动手制作。2、展示作品,师生互评,生生评价。3、逐个浏览,感受集体制作的成果。洛阳牡丹甲天下教案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省情(上册)教科书/海燕出版社2008年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省情(上册)第一课主 题:洛阳牡丹甲天下课 时:共1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 计 者:王松琴/曲梁镇下牛中心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 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省情教育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会用语言叙述河南省的省会郑州的特点,并能从地图上找出来。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四年级省情部分的第二课,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是学生进一步了解郑州,走进郑州的关键一步。对河南的历史、地理、民族、文化艺术以及社会

5、发展等广泛内容,发展学生的历史意识,形成对现实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知道郑州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它在全省中的政治、经济地位。2、树立建设郑州的决心,让我们的省会越来越漂亮。评价任务1. 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郑州的交通。 2.试试看,你能用哪些方法了解他的历史。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1创设情境激趣导学师:河南的省会是什么?你对郑州了解多少?师补充:郑州是河南省的省会,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早在3500年前,这里就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郑州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中华民族及其光辉灿烂的文化。学生能说出省会,也可以谈谈郑州的历史,语言要做到流畅。环节2小组合

6、作自学课本,说说从课本中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学生能说出课本中的几个知识点。环节3及时反馈巩固提高郑州别名“绿城”表达了人们建设一个生态园的美好愿望。用完整的语言说出小组讨论的结果。环节4全课小结拓展延伸省会郑州越来越漂亮了,你能用哪些方法了解它的变化?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语言要流畅。村民建房委员会应建立村级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制度和巡查制度,选聘有责任心和具有一定施工技术常识的村民作为义务巡查监督员,开展经常性的巡查和督查。七朝古都开封教案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省情(上册)教科书/海燕出版社2008年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省情(上册)第三课主 题:七朝古都开封课 时:共1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

7、 计 者:王松琴/曲梁镇下牛中心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2. 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省情教育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会用语言叙述河南省地势的特点,能看懂河南省地势剖面示意图。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四年级省情部分的第三课,加深学生对河南省的认识以及对河南省地势的了解。目标1、 通过查阅地图,说出河南省的地势是西高东低。2、会用语言叙述河南省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评价任务2. 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河南省的地势。 2.试试看,你能用哪些方法了解他的历史。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1创设情境激趣导学师:看河南省地图,找一找黄河。师补充:黄河水自西向东流经我省,你知道黄河水为什麼向东流?这是因为,河南省的

8、地势同全国一样,西高东低。学生能很快的找出黄河。环节2小组合作自学课本,说说从课本中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学生能说出课本中的几个知识点。环节3及时反馈巩固提高师:河南的地形、地势以京广铁路为界,西高东低。西部多山地丘陵,海拔最高2413米,东部是广阔的平原,海拔最低31米。正是这样的地势,才使河南境内的较大河流多发源于西部山地,形成扇形放射状水系。用完整的语言说出小组讨论的结果。环节4全课小结拓展延伸你家乡的河叫什麼名字?学生能说出河流在一年四季中的特点。中原沃土育“四圣”教案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省情(上册)教科书/海燕出版社2008年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省情(上册)第四课主 题:中原沃土育“四

9、圣”课 时:共1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 计 者:王松琴/曲梁镇下牛中心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按教育部要求,新的基础教育课程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构成。凸现各地特色的则是地方课程。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四年级省情部分的第四课,通过对河南四季的特点,加深学生对河南省地理、民族、文化艺术以及社会发展等广泛内容。目标1.通过查阅地图,能说出河南省地处暖温带,四季分明。2、会用语言叙述每个季节的特点。评价任务 1.小组内讨论说出四季的特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1创设情境激趣导学师: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每个季节都有哪些农作物?人们的衣着有哪些特点?小组讨论

10、、汇报,看哪一组说的完整。环节2小组合作自学课本,说说从课本中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学生能说出课本中的几个知识点。环节3及时反馈巩固提高师:河南地处暖温带,四季分明,春季气候温和,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有雨雪。河南的夏季是6、7、8月份,7月最热,平均气温27-28.摄氏度。河南冬天1月份最冷,人们经常可以看到降雪、结冰、雾凇等气候现象。用完整的语言说出小组讨论的结果。环节4全课小结拓展延伸画一幅跟季节有关的画作。小组展评。全班展评。民族兄弟一家亲教学方案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省情(上册)教科书/海燕出版社2008年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省情(上册)第五课主 题:民族兄弟一

11、家亲课 时:共1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 计 者:王松琴/曲梁镇下牛中心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2.教材分析第五课主要介绍了位于登封的少林寺的情况。3.学情调查分析课前,对72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0人对河南了解的太少。因此要开展综合实践数学活动,让学生去经历“探究”,到“应用”。目标3. 通过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等活动,能用自己的话向同伴说少林寺在河南的位置。评价任务2. 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河南的风土人情。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1创设情境激趣导学教师:说说你对少林寺的了解有那些?语言精炼环节2自主学习同桌讨论教师: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少林寺的

12、山门上面的“少林寺”三个字,还是清朝康熙皇帝的题词。组内交流结束,选2-3个不同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环节3观察推理归纳小结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的西北,因为坐落在少室山丛林茂密之处,所以叫“少林寺”周围青山苍翠,环境优美。他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是少林寺的发祥地,又是佛教圣地,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能够说出少林寺美名扬的原因。话民居,看发展教案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省情(上册)教科书/海燕出版社2008年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省情(上册)第六课主 题:话民居,看发展课 时:共1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 计 者:王松琴/曲梁镇下牛中心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2.教材分析

13、本节课是四年级省情部分的第六课,在本节中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的学习既能使学生提高认识水平也能扩充知识量,但是在学习欣赏图片过程中学生容易只看表面而不能更好的体会深入的内在文化内涵。对河南的历史、地理、民族、文化艺术以及社会发展等广泛内容,发展学生的历史意识,形成对现实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目标1、了解有关“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知识,了解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和分布。2、了解部分文化遗产的艺术、历史价值,学会自主分析、探讨与交流。3、通过欣赏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建立遗产保护意识,自觉地了解它们、研究它们、保护它们。评价任务3. 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所知道的珍贵宝库。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

14、点环节1创设情境激趣导学师:1、展示不同类型的风景风光图片 2、用谈话的方式和学生共同讨论“为什么要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探究世界遗产的条件。学生能说出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环节2小组合作自学课本,说说从课本中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学生能说出课本中的几个知识点。环节3及时反馈巩固提高文化遗产价值: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它以自身系统、独到的雕塑艺术语言,揭示了雕塑艺术创作的各种规律和法则。在它之前的石窟艺术均较多地保留了犍陀罗和秣菟罗艺术的成分,而龙门石窟则远承印度石窟艺术,近继云冈石窟风范,与魏晋洛阳和南朝先进深厚的汉族历史文化相融合开凿而成。所以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一开始就融入了对本民族审美意识和形式的悟性与强烈追求,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势,堪称展现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