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8860372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资料(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地理新课标必修(3),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目的,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重点,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 学难点,1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 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1概念:,2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 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3划分:,不同的区域,区位特征有差异;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

2、性质相对一致。,高二年级既是学校的组成部分,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具体的班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不同区域地理环境 的差异,人们生产、 生活特点差异,区域的发展水平、 发展方向等差异,思考:,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思考回答。,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规律一致,原因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 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

3、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32N,长江 三角洲,黄 海,东 海,大 兴 安 岭,长 白 山,小 兴 安 岭,松 嫩 平 原,45N,都是平原地区, 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位于北纬30附近,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 部,长江入海口,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 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 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 及生长期都较短。,水稻土为主 耕地多为水田 土地较为分散 人均耕地少,黑土

4、分布广泛 多为旱地 集中连片 人均耕地面积多,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水稻(主)油菜、 棉花等,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 畜牧业,我国重要的综合性 工业基地,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我国沿海航线的中 枢,长江入海门户, 对内外联系方便, 商业贸易发达,活动,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

5、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用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屋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搂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

6、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特点:,2典型事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该区地理环境:,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由长江中下游沿岸若干平原组成,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 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 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 垦困难。耕作农业发展缓慢,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 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

7、通联 系提供了天然水道;多水 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 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 产得到较快的发展,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 泛使用农业生产工具 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地位变化,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和主 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 较高的优势;人口稠密,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长江 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 植业可以精耕细作,全国“粮仓”的地位和全 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下降,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 国平均水平;稠密的水 网,耕地被分割不利于机 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 较低。,处于鼎盛时期(公元2世纪)的楼兰城,周围水道纵横,绿树成荫,城中屋宇鳞次栉比。当年作为“丝绸之路”

8、重镇的古楼兰国,可谓商旅云集,贸易繁忙。但却在公元5世纪末神秘地消失了。究其原因,塔里木河中、上游地区的农业开发是主导影响因素之一。 干旱区光热资源丰富,只要有水,其农业生产的潜力是最大的,这是雨养农业区不可比拟的。公元2世纪,对当地生态环境缺乏认识的内地初移入的农业居民,对起初水源丰富的楼兰土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垦殖。随着垦荒面积的扩大和中、上游农业的开发,用水增加,供不上水的土地就被撂荒。固定土壤的植被被取走,撂荒的土地在干旱和风力的作用下,荒漠化的潜在因素被激活,邻近的沙源侵入,原有的耕作土壤变得疏散而易流动,在风力的搬运下不断流失。,案例2楼兰地区的变迁,楼兰的兴衰,上游开发增加用水,造成

9、下游的楼兰缺水,以至断流,使新植被无法生长,从而给风蚀或风沙侵入创造了长驱直入的条件。楼兰生态环境脆弱,过度开垦造成土壤干旱和风蚀。公元330年以后,随着水源的断绝、屯垦中断,加上“丝路”改道等经济因素的影响,人们已无法或已没有必要再坚守这块土地,终于在公元5世纪末,人民散尽,楼兰衰败。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要想在楼兰地区恢复其往日的农业繁荣已经几乎不可能了。恐怕这里的区域经济发展也就指望旅游业了。,8、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开发早期农业经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原因是( ) A雨热同期的气候 B黏重的土壤 C单一的农作物品种 D地势平坦 9、长江三角洲能成为水稻种植区的原因是( ) 高温多

10、雨的温带季风气候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水网密集 地势平坦 A B C D 10、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秦岭淮河作为自然分界线是明确的,无过渡性 B所划分的区可进一步划分 C线北的地区降水都在mm以下 D秦岭淮河与行政区边界重合 11、长江三角洲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的原因是( ) A土地质量比较差 B耕地破碎 C水稻土肥力下降 D水网密集、河湖众多,B,D,B,B,12、上海市快速发展的原因是( ) A位置优越 B地形平坦 C气候温和 D劳动力充足 13、下列不属于上海市发展的区位优势的是( ) A广阔的经济腹地 B高素质的劳动力 C

11、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 D矿产资源丰富 14、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和最大的港口。其区位因素的共同条件是( ) A自然地理条件 B经济地理条件 C地理位置 D资源条件 15、新疆南部种植棉花的有利条件( ) A光照充足 B土壤为肥沃的黑土 C降水丰富 D地块小,利于机械化的实现,A,D,B,A,36、关于区域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的大小、形状相同 B任何区域都有明确的分界线 C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D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37、关于长江三角洲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B温暖季节短,生长期也较短,农作物复种指数低 C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没有不利影响 D气候条件优越,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甜菜 38、关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东北南部 B水热条件不如长江三角洲 C石油、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D经过人们长期耕作改造而成的黑土,肥力较高 39、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相比,优越性表现在( )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 土地条件 矿产资源 A B C D,D,A,B,C,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