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正常、异常征象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8856956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22.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道正常、异常征象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消化道正常、异常征象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消化道正常、异常征象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消化道正常、异常征象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消化道正常、异常征象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化道正常、异常征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道正常、异常征象(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胃肠道X线造影正常、异常征象 胃肠组,主要观察内容: 轮廓 光滑、整齐 管壁 柔韧性、厚度 粘膜 走行、连续性、粗细 管腔 是否狭窄、能否扩张,有无充盈 缺损及龛影,轮廓:光滑整齐,管壁伸缩自如,宽度可达cm。 分段:上、中、下三段(以主动脉弓、T8平面划线)。 三个压迹 主动脉弓 左主支气管 左心房 两个生理性狭窄 食管入口 通过膈肌裂孔处,主动脉弓,左主支气管,左心房,(一)食管,粘膜皱襞: 数条纤细纵行而平行的条状透亮影,边缘光整,宽度小于3mm。,(一)食管,蠕动 第一蠕动波系由下咽动作激发,使钡剂迅速下行。 第二蠕动又名继发蠕动波,由食物团对食管壁的压力引起,常始于主动脉弓水平向下推

2、进。 第三收缩波是食管环状肌的局限性不规则收缩性运动,形成波浪状或锯齿状边缘。,(一)食管,1、胃的分部 胃底:贲门入口水平线以上的胃腔称胃底,胃底立位含气时又称胃泡 胃窦:角切迹与胃大弯最下一点连线以远的胃腔 胃体:连线与胃底之间的胃腔 幽门:长约5mm短管,宽度岁括约肌收缩而异,(二)胃,1、胃的分部,2、胃的形状:,牛角型 位置与张力均高,呈横位 胃角不明显,见于矮胖型人。,2、胃的形状:,钩型胃 位置与张力均中等 胃角明显,胃下极大致位于髂嵴水平。,2、胃的形状:,瀑布胃 胃底呈囊袋状向后倾倒,胃泡大,胃体小,张力高 钡先进入后倾的胃底,充满后再沿返折处倾泻而下,状如瀑布。,2、胃的形

3、状:,低张胃 位置与张力均较低,胃腔上窄下宽如水袋 胃下极低于髂嵴水平 多见于瘦长型,2、胃的形状:,3、胃的粘膜: 明暗相间的条纹,粘膜皱襞:透亮的条状突起。 皱襞之间凹陷的沟:致密条状纹影。,3、胃的粘膜,胃小弯的皱襞平行整齐,向大弯处逐渐变粗而成横向或斜行。胃底皱襞较粗而弯曲,略呈网状。胃窦粘膜皱襞主要与小弯平行,也可斜行。 胃体部粘膜皱襞的宽度不超过5 mm。,4、胃的轮廓,胃小弯侧一般光滑整齐。胃底及胃体近侧大弯轮廓常呈锯齿状,系横斜走行的粘膜皱襞所致。,5、胃的蠕动,来源于肌层的波浪形收缩,由胃体上部开始,有节律的向幽门方向推进,波形亦见加深 一般同时可见到23个蠕动波,胃窦无蠕动

4、波,为向心性收缩,呈细管状将钡排入十二指肠。,5、胃的蠕动,(三)十二指肠,分部(球部、降部、水平部、升部) 形状(C字形) 轮廓:光滑整齐 粘膜皱襞:羽毛状 蠕动:波浪状蠕动,球部呈边缘整齐的等腰三角形或圆锥形,尖端和降部相连,底部中央为幽门开口。两侧称隐窝或穹隆角。,降部向下行,而后反转向左横行为水平部,再左上行至十二指肠悬韧带为升部,在L12左侧。 粘膜皱襞可为纵行、横行和羽毛状。,(四)小肠,空肠宽可达44.5cm,粘膜呈弹簧状 回肠宽可达3.54cm,粘膜平坦 正常:口服钡剂36小时,钡剂达回盲部,8小时内排空,为了便于描述,将小肠分为六组: 十二指肠 空肠上、下段 回肠上、中、下段

5、,(五)结肠,分六部分:盲、升、横、降、乙、直肠 两个曲:肝曲、脾曲,(五)结肠,X线特征表现 结肠有结肠袋、半月皱襞 粘膜皱襞:纵、横、斜交错,阑尾充盈时呈蚯蚓状,位于盲肠内下方,边缘光滑,移动性较大。,二、基本病变,位置改变 轮廓改变 粘膜改变 管腔改变 功能性改变,位置改变,先天性消化道异位,位置改变,食管上段受压移位,三、基本病变,位置改变 轮廓改变 充盈缺损 龛影 憩室 粘膜改变 管腔改变 功能性改变,食道支架植入术后,充盈缺损:因管壁局限性肿块突入腔内所致。 常见于肿瘤。,右侧 下咽癌,食道上段异物,正常粘膜皱襞消失,粘膜皱襞极度增宽迂曲,呈团块状充盈缺损,食管张力降低,管腔扩张、

6、蠕动减弱,排空延迟。,胃底静脉曲张表现为粘膜皱襞呈息肉状,即为卵圆形、类圆形或弧形充盈缺损,偶呈团块状。,胃底静脉曲张CT表现: 食道下段胃底和脾门静脉血管增粗、扭曲扩张。,充盈缺损,龛影:管壁溃烂形成的缺损凹陷,造影时将被钡剂充填 切线位表现为向外突出的含钡影像,轴位呈钡斑(点)。,龛影,胃窦大弯侧分叶状充盈缺损,双对比像显示扁平状软组织肿物影,胃窦大弯示一小的腔内龛影,周边呈半环形透光带,憩室:管壁局部薄弱,形成的向腔外突出的囊袋状或幕状含钡影像。,憩室,憩室,三、基本病变,位置改变 轮廓改变 粘膜改变 粘膜破坏 粘膜增粗和紊乱 粘膜纠集 管腔改变 功能性改变,粘膜破坏:正常的粘膜皱襞消失

7、,多系恶性肿瘤侵蚀所致。,粘膜增粗和紊乱: 粘膜和粘膜下层的炎性浸润、肿胀和结缔组织增生所引起,常与粘膜皱襞迂曲同时存在。如慢性胃炎、静脉曲张。,粘膜增粗和紊乱,粘膜纠集:表现为皱襞从四周向病变区集中,呈放射状。常由慢性溃疡产生纤维组织增生、瘢痕收缩而造成。,粘膜纠集,胃体后壁较大溃疡钡斑,密度不均匀,周围粘膜集中,粘膜纠集,项圈征 0.5-1厘米,狭颈征,杵状粘膜,环堤粘膜中断,回肠末端粘膜多发小颗粒状充盈缺损,三、基本病变,位置改变 轮廓改变 粘膜改变 管腔改变 管腔狭窄 管腔扩大 功能性改变,管腔狭窄,管腔扩大,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食道下段充盈缺损,偏心性狭窄,上段食道轻度扩张,狈剂

8、通过缓慢。 食道下段粘膜破坏,食道壁不连续,壁僵硬。,充盈缺损,十二指肠溃疡 的各种类型球部变形的X线表现。,山字形,三叶草,假性憩室,花瓣形,食道中下段不规则性狭窄,粘膜破坏和壁不连续,食道壁僵硬。 食道下段充盈缺损,腔内长条形龛影,粘膜中断破坏。,降结肠局限性狭窄,粘膜破坏,肠管内充盈缺损。,盲肠和末段回肠狭窄,外侧见不规则性龛影,粘膜破坏,末段回肠梗阻性扩张。,三、基本病变,位置改变 轮廓改变 粘膜改变 管腔改变 功能性改变 张力改变 蠕动改变 运动力改变 分泌功能改变,、张力:食管及胃肠平滑肌收缩和舒张的程度,张力高低表现为管腔的大小: 张力高:管腔小 张力低:管腔大,张力高,张力低,

9、、蠕动 食管及胃肠肌肉有节律性的收缩。,表现为蠕动波的多少、深浅、蠕动速度及方向的改变: 蠕动增强、减弱,逆蠕动(反向蠕动)、激惹征等。,胃大于三个蠕动波则为功能增强。,、运动力,指胃肠道输送食物的能力,表现为钡剂到达和离开某部位的时间,即到达时间和排空时间。,胃: 服钡后小时内排空 服钡后排空小时称胃排空延迟 服钡后排空6小时则为胃潴留,小肠: 服钡后小时到达回盲部 服钡后小时到达回盲部为小肠运动过快 服钡后小时到达回盲部为小肠运动过缓 服钡后小时排空 服钡后排空超过小时为小肠排空延迟,服钡后2小时,小肠运动过快,服钡后9小时,小肠排空延迟,、分泌功能的改变,分泌正常时,钡剂可均匀涂布于粘膜上。 分泌增多时,可见分泌液增多,钡剂散在分布,呈团块状或絮状沉淀,钡剂涂布不均。,小肠分泌液增多,肠黏膜钡剂附着差,钡剂呈分节状或雪花状表现。,凝集,雪花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