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组教育叙事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8819630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语文组教育叙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年级语文组教育叙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年级语文组教育叙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语文组教育叙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组教育叙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主任教育叙事:温暖每一颗心灵作为一名新班主任,很容易把自己扮成“庙堂之上的”的“严师”,以为这样就可以有威严了,能让学生敬畏三分。按照常理这样做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刚开始担任班主任的前几个月里,我就以自己所认为的班主任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天天拉长了脸,特别是对待差生、调皮捣蛋的学生,没有一个好脸色,见到他们有什么不良行为,立即当面呵斥,当时的自己还觉得自己工作做得很及时、认真负责。可是我没有体会到我在学生特别是差生心目中的地位在一天天降低,慢慢地我觉得与他们心灵的距离上越来越远。特别是在一次“与你交流”班级活动中,很多学生都写到“老师你对后进生太苛刻了,所以他们都不喜欢你”.我突然幡然悔悟,

2、如果长此以往,那么班级的这部分后进生我是永远也转化不了得。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有人格尊严、有思维、有情感的人。“情”的投入是教师工作的内在要求,情到深处,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向你敞开,他有话愿意和你交流,有困难愿意请你帮助,有苦闷愿意向你倾诉。你的“爱”他能领悟,你讲的道理他能接受,你指出的缺点他愿意改正,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效应。从那之后我开始着手改变自己,一点一滴地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开始打心眼里关注他们,关心他们,遇到事情不再是呵斥他们,而是先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让其自己来陈述自己的问题,也就是给予他们发言权,不再是自

3、己先劈头盖脸来一顿了。慢慢地,我发现这些问题孩子也不再是像以前那样讨人厌了,开始发现原来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班级里有位女同学“晴”.性格内向,孤僻,喜欢自己一个人独来独往,学习习惯差,基础差,班级里的同学都不太喜欢和她一个组,因为她每天作业上交都很困难。了解到这个情况,我开始每天来关注、关心她,我先把孩子的妈妈叫到学校跟她沟通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才,这位母亲也是如此,只不过她的方式方法存在问题,一味急于求成。而孩子是很反感这种方法的,所以有抵触心理,这样母亲就会越来越抱怨,乃至于动手打孩子。这时我能够想象到“晴”的内心是多么地痛苦,没有人理解她,没有人倾诉,没

4、有人安慰,有的只是无情的冷漠,长此以往把自己封闭在黑暗的内心世界里。我开导了其母亲,她的母亲含泪离去。对于“晴”我不打算找她安慰她,我怕揭她伤疤,她会排斥我。我就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她忘带作业要去打公用电话,我就把我手机借给她,她忘带钱无法吃饭,我就借钱给她。她作业不会,我就找同学帮助她,而且跟她组长提出要经常表扬她,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就要表扬她。由于基础差,所以成绩非常差,为此她一直抬不起头来,为此,我隔三差五地给她补习语文、数学,还让她的妈妈给她专门找了个辅导老师,慢慢地我看到她脸上偶尔有了丝笑容,慢慢地她碰到我会怯生生地挤出“老师好”.一次家长会上,我当着所有的家长表扬了她,并且开完会

5、后单独把她留了下来。她主动跟我说,老师,我英语能跟上了,但是数学还是跟不上,你能不能跟我爸爸说说,找个老师给我辅导辅导。一句简单地话语,让我看到了“晴”内心积极向上的劲头,看到了她那颗紧闭地内心世界在慢慢地打开,我知道这一段时间来我的努力没有白费,而且我也慢慢地喜欢上了这个性格内向的孩子。从那之后,我经常地表扬她,小到值日、作业,大到考试,从她脸上看到了自信的笑容,从她的身上看到了积极努力进取的精神面貌。可以说我做的这一切其他同学也都看在眼里,看到了她们对我的信任,看到了她们对我的尊重,周记里学生写道:老师,您变了!您变得容易接近了。我能跟你说说心里话吗?老师,今天我碰到一件事情我知道我与孩子

6、的心灵距离越来越近了。那些学习有困难、性格有偏差的学生,其实他们更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和温暖的鼓励,来树立学习的自信。充满爱意的关切,会改变一个学生的行为;反之,哪怕是一次不当的批评,也可能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每个孩子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乐园,我们不能发现它,那是我们还缺少一双智慧的眼睛。我们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我们要相信:每一朵花都会绽放熠熠光彩。用我们的真心去温暖每一个学生,去关爱每一颗稚嫩的心灵,那么你将收获整片天空。教育是慢的艺术 郝小华 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中提到,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

7、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所以给孩子慢慢成长的时间,放轻松些,和孩子一起慢慢地成长,经历该经历的,体验该体验的,这样的教育才是有生命的教育,才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是啊,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慢的“工程”,我们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在乎别人的期待。否则每个人都活在别人的期待中,那样我们会少了些许自我的生活体验与生命的感动.在教学中,有时候我也有些急躁.就是在课堂上,一个提问总是期待心里的答案,一幅创作总是期待心中的图画。记得在爱迪生救妈妈一课时我进行一个拓展延伸的练习:读了课文,你想对爱迪生说什么?我的预设是学生各抒己见,接着老师小结:爱迪

8、生小小年纪就用自己的聪明救了妈妈,他不但爱动脑筋,还爱动手做做看,老师希望你们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多动脑,勤动手,争做小小爱迪生。然后课件出示爱迪生名言,学生集体读一读 :有志者,事竟成。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以为这样就大功告成了。然而事与愿违,有个学生,他在回答问题时很有自己的想法,但有些是答非所问,而且是侃侃而谈。我怕耽误时间,干脆来个急刹车:“好了,那我们来听听其他小朋友的想法。”结果这个学生有些不情愿地坐下了。现在想来,这不情愿,会对他今后有什么影响呢?有可能他不再喜欢这门课,上课也不再积极发言,甚至不愿与人多交流因为在他看来,老师曾经伤了他的自尊心.如果老师

9、换一种方式,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答非所问,他一定会对自己信心十足的,而且也会非常开心的。我曾经为此事反思过.但是反思是远不够的.我认为有时候我们当老师应该多听听不同孩子的不同想法和见解,也许在你看来是不太满意,但是在孩子的心里他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我们应该去尽最大的可能,多鼓励孩子,多为孩子打开一扇窗门,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自己是好样的.其实我们也在造就着自己。这就是教育. 所以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最好是先思考,思考如何解决这样的教育教学现象,而不是想当然地采取条件反应式行为.要知道教育是慢的过程. 老师们最好常常问问自己,今天我对学生耐心了吗?是不是有些急躁?心中要有一个原则教育是慢的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