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人文教育启蒙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8816983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人文教育启蒙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大学人文教育启蒙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大学人文教育启蒙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大学人文教育启蒙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大学人文教育启蒙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人文教育启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人文教育启蒙(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启 蒙,第一节 何谓启蒙,“启蒙”既是一个外来的概念,又是中国固有的词汇。,英文 “启蒙”(enlightenment)意味着使人通过开导而摆脱无知、偏见与迷信。 在中国,“启蒙” 固有含义的要点是“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 必须注意区分以上二者含义。,启蒙的根本标志在于:以人自身为目的。,它以人的解放与权利的保障为出发点。 这来自两方面的论据,一、启蒙思想家的经典论述。,“启蒙就是人从他自己造成的未成年状态中走出。” 康德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启蒙?,二、启蒙运动本身。,欧洲启蒙运动的根本精神是人的解放和人权的确认。,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思潮以人为旗帜,反对一切扼杀人的力量,肯定人的自

2、然本性和世俗生活,强调人的中心地位和自由意志,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歌颂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呼唤个体的主体地位。,思想启蒙运动继承文艺复兴运动的任务,是用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自然神论和无神论对抗宗教偶像,用天赋人权对抗君主和贵族特权,把人的解放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他们要保护的就是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从文艺复兴运动到思想启蒙运动的全过程是: 从人的自由和解放入手,把在蒙昧主义与专制主义束缚下丧失了生命力的人还原为富有生命力和自由意志的人,然后以理性建立一种社会秩序,以保障自由、平等和人权不被侵害。,文艺复兴时代对自由的追求 是单纯意义上的 个人自由和世俗欲望的解放;而启蒙运动中的人 则不再

3、满足于 个人的叛逃和解放, 而要求法律保护之下的 个人权利。,第二节 西方学人对启蒙的反省,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使一些西方学者对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思想主流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他们认为启蒙是一种对权力的追求,这种追求试图对一切进行支配和征服,即以各种知识的形式把主体的暴力施加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 在他们看来,正是启蒙导致了法西斯主义,科学和理性导致了极权主义,因而启蒙的结果是对群众的蒙蔽与欺骗。,代表人物和作品有 ,霍克海默与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 它把对法西斯主义的批判追溯到启蒙精神,把极权主义归结到科学和理性,进而对西方近代以来的主流思想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一些“后现代”思想家 后现代的批判矛头

4、指向了人类文明的价值基础和核心概念:人,科学,理性,启蒙。,“可以连接我们与启蒙的绳索不是忠实于某些教条,而是一种态度的永恒的复活这种态度是一种哲学的气质,它可以被描述为对我们的历史时代的永恒的批判。” 福柯,杰姆逊和萨义德等 他们把启蒙看作西方中心主义所衍生的文化霸权和文化侵略形式,把后发达国家的启蒙运动看作为对西方文化的臣属。,对于西方思想界来说, 这一切并非全无意义, 但在中国语境中 却很容易导致对中国问题的遮蔽 和对现代化进程的侵害。 对于中国人来说, 现在还远远不是批判和否定 人类健康文明所形成的基本价值的时候。,第三节 中国现代启蒙运动的浮沉,严复:强国需要标本并治,进行经济、政治

5、、文化的全面变革。,“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严复),梁启超:“新民”运动。,中国的灾难并非因为礼崩乐坏或对传统权威的背叛,而是恰恰由于中国人对于传统权威的迷信,在于失掉了人格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 “新民”只是手段,强国才是目的。梁启超的新民思想是从国家本位出发的,而不是从个人本位出发的。,“自由云,立宪云,共和云,如冬之葛,如夏之裘,美非不美,其如与我不适何!一言以蔽之,则今日中国国民,只可以受专制,不可以享自由。” 梁启超,梁启超们“新民”的意义 只是为国家制造 更合格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而不是造就人格独立、精神自由、 个性全面发展的个人。,新一代思

6、想者:开始更多接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健康主流。,他们不再仅仅为中国“国将不国”而忧虑,而是更多地开始为中国人“人已非人”而痛心。 他们强调人权天赋,呼唤人格平等,强调公民与奴隶的区别,开始致力于从政治领域和道德领域全面地确立人的最高价值。,中国现代启蒙运动的高潮五四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开始了 启蒙的努力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看到了生为中国人的悲哀:,缺乏人格独立的合法性 缺乏个人权利的合法性 缺乏自由发展的合法性,五四启蒙运动的目标: 人的自由、尊严和权利。,以新青年为核心的新潮报刊讨论了一系列问题:孔教问题、伦理问题、女子解放问题、贞操问题、婚姻问题、教育改良、文学改革、语言改革这些问

7、题的出发点和目标指向都是人。,人是出发点和根本目的, 是评判一切的最高价值尺度。个人的自由、尊严和权利 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国现代启蒙运动一开始就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矛盾。,启蒙和民族救亡的矛盾 启蒙和阶级翻身的矛盾,启蒙与救亡的矛盾不可避免:,启蒙强调个人的自由、尊严和权利;救亡却要求步调一致和统一的意志。,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往往使人们抵抗西方的思想和文化;新文化运动所要实现的恰是从西方拿来的现代价值。,启蒙和阶级翻身的矛盾:,只要社会存在不平等,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就会有翻身的愿望。 致力于阶级翻身的人们不愿让个人的自由、尊严和权利干扰其推翻旧世界的构想和行动上的步调一致。,五四高潮过后 是

8、国民革命的高潮 尖锐的冲突 是从192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 ,三民主义作为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与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目标很不一致。,新文化运动以人为基本出发点和最高价值尺度,其努力目标是个人自由与权利保障;孙中山反复强调的是民族和国家,为了国家的自由,必须牺牲个人自由。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专制政治是相互适应的,要在中国实现民主和自由,就必须彻底批判旧文化;孙中山却盛赞中国旧文化,认为应该发扬旧道德,但把新文化看作西方的文化侵略。,国民革命高潮掀起之日, 也就成了启蒙运动落潮之时。,联俄政策,使国民革命受到了俄式极权主义思想和体制的影响,这使国民革命的意识形态与五四启蒙精神明显背道而

9、驰。,国民革命的高潮同时助长了阶级意识的觉醒和民粹主义的膨胀:,当阶级分析的观点覆盖思想界时,启蒙主义成了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 “知识分子必须放弃启蒙立场,努力获得大众意识,做大众的留声机器”。,在世纪之交, 仍有一些知识分子坚守启蒙立场, 致力于 思想启蒙和文化现代性的建构。 因为在他们看来, 启蒙是中国人从根本上 获得自由、尊严与权利的 必由之路。,第四节 启蒙的障碍与难题,首先,专制统治者及其一切候补者都要反对启蒙。,启蒙能使奴隶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尊严与权利,产生独立与自由的要求,不愿无条件地为主子牺牲和奉献。 启蒙的呐喊常常威胁着专制与残暴的最后领地。,其次,大众也不喜欢启蒙。,启蒙要

10、对传统的一切提出质疑,努力摆脱对这一切的依赖和迷信,而且要反省自身“未成年”的弱点。 知识分子与大众在精神上的距离是必然的。,最大的难题:化大众与大众化的怪圈。,启蒙陷入了一种困境:若要化大众,必须大众化;但是,一旦大众化,就往往不再能够化大众。 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中国的启蒙运动的确是一次民族的精神换血运动。换血往往遇到抵抗与排斥,成功并非容易事。,胡适和鲁迅提供的启示:,形式尽可能通俗,使大众易于接受; 精神立场和价值观念却不应妥协。,第五节 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就中国历史而言, 启蒙是一个没有完成就被打断 的历史任务。,今日中国是否需要启蒙?,就今日中国现实而言,启蒙无疑是一个迫切的

11、任务。,人的解放这一目标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将其超越,只要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历史就必须进行补课。 现代化的种种挫折都在提醒着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的任务是不可逾越的。,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 在中国的传统 特别悠久而深厚 ,一些人认为20世纪中国的悲剧在于激进主义,但必须注意的是,在这段历史上,无论出现过多少过激事件,也无论它激进到何种程度,都没有超出传统的模式,因而也没有冲破传统的模式。 以政治伦理为中心的传统文化阴影,依然笼罩着中国人的精神。,“如果我们不能继承五四先贤的志业,进行持久的、全面的、认真的启蒙,历史不但已经重复了,而且还不是没有可能再重复,至少至今还没有能看到足以防止的保证。”

12、 李慎之,一些人否定启蒙的理由是大众的拒绝。,正因为大众拒绝,启蒙更是必需的。,一些论者把各种历史灾难算到启蒙的账上,是很不公正的。,几千年的历史已经提供了证明,自然演进只能在专制与蒙昧的路上滑行。,中国要实现现代化, 启蒙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人要获得 人的自由、尊严和权利, 启蒙是必不可少的。,小辞典:,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各国兴起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最先兴起于意大利,随后扩展到欧洲各国。其思想核心是肯定人的价值,肯定人的自然本能和世俗欲望,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它对人的解放和近代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曾说:“在中世纪

13、,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部观察都一样一直处于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了。”,小辞典:,启蒙运动: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1718世纪在欧洲各国发生的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兴起于西欧,波及欧洲大多数国家,后来影响到全世界。它以自由、平等、民主和法治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各种特权,以科学、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和教会的世俗权威。它的理想目标是以理性破除蒙昧和迷信,变革社会制度,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启蒙运动在法国的表现最引人注目,产生了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

14、罗等卓有成就的思想家,而且直接造就了后来的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小辞典:,新青年:1915年创刊,第一卷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开始改为新青年,陈独秀主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也是新文学和新文化的摇篮。其主要成员是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鲁迅、周作人、刘半农等。从1915年创刊到五四运动,该刊大量介绍了西方近代文明,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反省和批判。,思考题 :,、何谓启蒙?启蒙的目标是什么? 、如何看待西方当代思想家对启蒙的反思和批判? 、今日中国是否需要启蒙?如何面对启蒙的难题?,参考书目 :,启蒙哲学,卡西尔著,顾伟铭等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启蒙辩证法,霍克海姆、阿多尔诺著,洪佩郁等译,重庆出版社,1990。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著,东方出版社,1987。 中国现代思想散论,袁伟时著,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 中国的道路,李慎之、何家栋著,南方日报出版社,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