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学概论期末总复习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809459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学概论期末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城市学概论期末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城市学概论期末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城市学概论期末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城市学概论期末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学概论期末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学概论期末总复习(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学概论期末总复习一、名词解释1、 城市:城市是大量人口和非农产业活动在较大地域空间的集聚,是构成对社会生活起重要作用的人居中心,是人类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环境的高级形式。2、 城市学:城市学是从整体上研究城市产生,发展规律的科学。3、 城市发展:城市发展是指城市的演变和进化过程,包括量的扩张和质的飞跃。 从历史上看,无论城市量的扩张还是质的发展都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制约。4、 集聚效益:指 在一定集聚和协调程度上城市活动的效果和水平,是在投入基础上产生的综合效益,是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5、城市地域结构:指各种城市功能分区及其空间组合;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由职

2、能分化带动形态分化而形成的结构。6、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经济和社会物质实体在空间形式普遍联系的体系,是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空间投影和空间形式,主要包括城市内各种物质实体的密度、位置(布局)和形态3个方面。7、城市运行:是指与维持城市正常运作相关的各项事宜,是政府、市场与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而共同作用于城市各结构要素产生的动态过程。8、城市功能:指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中所负担的任务和作用,以及由于这些作用的发挥而产生的效能。9、城市功能的优化:指在现有资源、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依据城市功能发展的客观规律,调整城市功能的合理结构和空间布局,确立城市功能运作的有效方式,对原

3、有城市功能中不合理部分进行调整,使城市功能系统更加有效的运行,提高城市竞争力,以实现城市价值的不断增值。10、城市社区:指在特定区域内,由从事各种非农业劳动和社会分工的密集人口组成的社会,即以非农业或第二、第三产业为基础的,规模较大、结构比较复杂的社区。11、社区服务:广义:泛指为居民提供的所有服务。狭义:主要是为基本日常生活服务,解决生活便利问题。 社区服务既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基层管理的组成部分。12、城市规模:有两个含义:一是城市总规模,即国家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它表示城市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二是单个城市规模,即每个城市的人口数量、用地数量和经济实力。13

4、、城市IT级别指数:是指综合了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全市总人口、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主要电子信息产品销量、软件业规模、上网计算机数量等各项指标,考察了城市IT市场发达程度,并通过精细的调查研究、计量研究和案例研究,形成了对中国城市IT环境的现状倾向性、变化趋势和规律性的重要发现城市分级标准。 14、城市管理:指城市各职能部门对城市各部分及各子系统进行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使城市能够正常运转。 15、城市文化:指城市社会成员在特定城市区域内,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为该城市社会成员所共享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6、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

5、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前提。 17、城市化 :指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或城市化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逐步演变成城市地区、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生产力进步所引起的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的过程。)18、城市现代化:指社会生产力变革引起的人类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不断提高的过程,包括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业地区逐渐演化为城市地域,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

6、完善,城市居民生活和居住水平不断改善,城市文化和价值观念成为社会文化主体等。二、简答题1、 简述城市学的产生和发展。城市学的产生:现代城市在上世纪70年代后得以快速发展,使城市的综合性较之过去更加显著,综合性的城市问题层出不穷,如果仅以某一学科单独来完成任务,几乎已不可能,故需多学科交叉,综合分析以求应对城市问题。 正如钱学森认为的“科学的突破点,往往发生在社会需要和科学内在逻辑的交叉点上”。 需要一种多学科联合作战研究城市的做法,来应对日益复杂的城市问题,这就是城市学产生的实践基础和时代条件。 故另外建立一个设计多学科知识而又自成体系的综合性极强的单独学科城市学,它应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不

7、可阻挡的趋势。城市学的发展:作为科学术语,“城市学”(urbanology)一词最早是由苏格兰生物学家帕特里克盖迪斯在1915年出版的城市的演化中首次提出的概念。 日本学者吉村英一在城市问题事典中增补“城市学”Urbanology(城市学)条目,提出了城市学研究的内容和理论框架。 1979年美国出版的韦伯斯英语大辞典第一次收入“城市学”一词。2、 简述韦伯的“理想型的完全城市模型”。第一:城市以贸易和商业为基础。第二:城市是相对自治的。第三:城市内存在一定的民间社团和正式组织,城市居民通过这些组织参与社会生活。3、社会经济条件对城市的形成有哪些影响?城市是由于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

8、(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以及阶级和国家的出现,在奴隶社会开始后形成的。因此,城市不是产生于一切社会阶段而是产生于特定的社会阶段中。 A、 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者生产的东西自食、自用而有余,可以供给别人食用和交换后,产生了部落管理阶层。 当掌握更多生产资料着凭籍手中的生产资料能够剥削他人时,就产生了剥削者。管理阶层和剥削阶层的出现和存在,产生了集中居住和活动的需要。 B 、 社会分工推动城市的形成。 由于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手工业者可以脱离土地而集中于城市生产,而生产者也有多余的物品需要互相交换时,才有城市形成的必要物质基础。 C、 城市是生产发展的产物。 城市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生产的变化

9、而变化。 每个时代的生产方式决定着这个时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由于每个时代的生产方式不同,每个时代的城市也就有着不同的特点、性质和作用。 D 、不同社会不仅城市形成的条件不同,城市的规模、内部结构、城市布局也都不同。 不同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技术发展、运输状况以及社会需要决当时城市的规模、结构和布局。4、现代城市发展有哪些新趋势?一是城市快速通道日益发达。二是人口郊区化发展迅速。三是形成诸多国际性城市。四是开始启动生态城市建设。5、中国近代城市有哪些特点?(1)近代出现了直接受帝国主义控制的城市,分2种。一是由某一个西方长期控制,如青岛、哈尔滨、大连等,是典型的殖民地城市。这类城市一般都

10、有明确的建设意图,按照帝国主义需要制定规划,进行建设; 二是由几个西方列强共同控制的城市,如上海、天津、武汉等。这些城市开始是由分属不同国家管辖的租界发展而来,故没有统一规划,布局混乱,使得城市畸形发展,基础工业极端落后,为帝国主义和买办官僚服务的商业及服务业过分膨胀。(2)出现了依靠民族资本兴建的近代工商业城市。 (3)广大的传统城市变化微小,有些发生局部变化,如济南、北京、西安、成都等,有些仍保持原状,甚至在资本主义经济排挤下衰落。6、城市的一般特征有哪些?第一,城市生产和生活功能多样化。第二,城市生产力日趋智力化。第三,城市生活日趋社会化。第四,城市系统日趋开放化。7、城市和农村的区别有

11、哪些特征?1、高度集中性:人口的高度集中;活动的高度集中;设施的高度集中;物资的高度集中;文化的高度集中2、系统综合性;城市是一个由许多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子系统所组成的复杂巨系统。 横向:人口、活动、设施、物资、文化等多种因素与空间相结合而形成的各个社区。 纵向:如经济子系统、政治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空间环境子系统以及要素流动子系统等。3、动态开放性:现代城市经常地、大量地与外界(其他城市和广大农村)进行人口、人才、物资、能源、信息的交换(输入和输出)。8、城市社会效益主要有哪些指标?(1)、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额与家庭全部生活支出额的比值。恩格尔定律指出:随着收入增加,个人开支用

12、于购买食品部分对全部个人开支的比率将下降。恩格尔系数是反映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的综合性指标,它包含质量互换涵义,即通过对食品支出比例的量的分析来划定不同质量的生活水平和时期。(2)、城市就业率,即城市就业劳动力总数与劳动力总数的比率,是衡量城市满足人口工作需求程度的指标,也是衡量城市社会安定程度的指标。 (3)、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即城市人口平均住房面积。它反映城市人口居住水平和建设发展水平。(4)、人均出行时间,即城市职工平均上下班单向出行所用时间。这是反映城市服务水平和效率的指标。(5)、人均受教育年限,即城市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包括小学、中学、大学等)。它反映城市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水平、城

13、市居民文化和道德修养水平。(6)、人均寿命,即城市人口在某一时期或某一年的平均寿命。它反映城市医疗保健和卫生防疫水平,反映居民健康状况和消费水平。(7)、城市犯罪率,即城市犯罪人口与市区总人口的比率,它反映城市治安和安定程度,也是反面衡量城市社会效益的综合性指标。9、城市基础设施有哪些特点?和城市主体设施、社会设施相比:第一、服务的公共性和两重性。第二、效益的间接性和综合性。第三、运转的系统性和协调性。第四、建设的超前性和发挥作用的同步性。10、简述城市内部结构间的关系。第一、城市和其各结构间是一种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而各结构之间及它和城市整体之间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城市整体是由各结构

14、间有机联系组成的。 第二、城市整体的各构成部分相互依赖、相互作用,谁也离不开谁。 第三、城市内部各结构之间虽然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但并不是平等平行的,有主从之分,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城市经济结构。11、简述城市运行与城市结构的关系。(1)城市经形成后城市结构决定城市的运行。城市结构质的规定性决定着城市运行的性质。城市结构的不同决定城市各结构间量的比例。城市形成产业性质的不同决定与它配套的各产业数量。形成产业和配套产业性质的不同决定为它们服务的城市基础设施数量。城市各结构的比例不仅决定城市运行状态,而且城市结构性质和状况还决定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2)城市运行决定城市结构的建立和发展 城市各结构间

15、的比例关系及变化,亦即从平衡到不平衡,再从不平衡到平衡,也是由城市运行来实现的。 总之,城市的运行和城市结构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城市形成决定城市结构的形成和建立,城市运行决定城市结构。城市在运行过程中的调整又会打破旧有结构的平衡,实现从不平衡到新平衡的转变。12、社区有哪些功能?第一、经济生活第二,社会化功能第三,社会控制功能第四,社会参与功能第五,社会福利功能13、决定最佳城市规模的因素有哪些?(1)国家和地区土地面积、人口数量及构成;(2)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及城市在国民济济的地位;(3)城市体系结构和城市性质、类型和功能;(4)自然条件,包括用地、气候、资源等;(5)国家行政体制。14、概述城市体系的基本特征。第一、整体性。城市体系由城市、联系区域、联系通道、联系流等多种要素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第二、动态型。城市体系形成之后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城市体系组成要素和外界环境的变化,都会通过交互作用和反馈,使城市体系的形态、规模和结构发生变化。第三、开放性。城市体系不是一个封闭的组织体系,而是一个频繁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开放的系统。第四、层次性。城市体系有大有小,根据所在经济区的规模和层次而定;城市体系内部的城市有大有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