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学发展论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798862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民经济学发展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民经济学发展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民经济学发展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民经济学发展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民经济学发展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民经济学发展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民经济学发展论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民经济学发展论文 国民经济学是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课程。通过对国民经济学历史形成的分析,展望了国民经济学未来发展的方向。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国民经济学发展论文,供大家参考。 国民经济学发展论文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与信息资源产业探讨 提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从规模上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通过对国民经济发展与信息资源产业关系问题的研究,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国民经济发展;信息资源;关系 国民经济是指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活动的总称,是由互相、互相影响的经济环节、经济层次、经济部门和经济地区构成。

2、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中,按生产资料的不同所有制形式,我国的国民经济可以分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或民营经济、个体经济等,它们共同构成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稳步发展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同时也要适度发展民营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使各种经济成分都能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国民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只有国民经济发展了,才能使我国的国民经济百花齐放,百家争容,只有国民经济发展了,才能使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得到提升,使国家不断发展壮大起来。信息资源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重要的战略性

3、新兴产业,它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在进一步推进工业化的大背景之下,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新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就为信息资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也是参加国际竞争的需要。因此,厘清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与信息资源产业的关系十分重要。本文从国民经济发展与信息资源产业的关系、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加快信息资源产业升级建议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和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以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加快信息资源产业升级服务。 一、我国

4、国民经济发展与信息资源产业的关系 总体来说,国民经济发展与信息资源产业是紧密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信息资源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繁荣,经济的发展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经济已经进入到了知识经济时代,而作为知识经济代表的信息资源产业必将取代生产力中的其他要素,成为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要素。它必将改变人们现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信息资源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将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式转变,从而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信息资源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新经济发展理论强调,经济发展要依靠经济体系

5、内部力量(如内生技术的变化等),专业知识和专业人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内生动力。因此,知识水平和人才质量提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就会提高。从而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随着信息资源产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世界经济的运行模式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知识和人才是社会财富积累的重要因素。而信息资源是社会知识的重要来源,社会知识从信息资源中产生出来,信息资源产业的发展加快了信息资源向社会知识转化的速度,在推动信息资源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从社会生产力各构成要素上看,社会知识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专业知识

6、和科学技术也成为决定劳动力素质、生产要素结构调整、能源开发利用程度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社会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 (三)信息产业的兴起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随着社会信息需求的增长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商品化已成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条件之一。信息技术是现代的高科技,其生命力在于应用。信息技术产业化还会带动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化,导致门类齐全的新兴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信息产业是为其他产业服务的产业,兼有基础产业与支柱产业的特性,会形成一个有战略意义的庞大产业群。近几年世界信息产业发展很快,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信

7、息产业的兴起不仅会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而且还会导致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使产业结构优化和创新,并通过经济信息化促进经济现代化的实现,是推动当前和21世纪社会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决定因素。 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加快信息资源产业建设的建议 (一)抓住机遇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升级改造。 信息产业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旧有的经济结构,而且通过加快信息资源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了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推动了经济方式的转变,使国民经济得到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加快信息资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为信息资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信息资源产业

8、是一种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国民经济为信息资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和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信息资源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又促进了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与信息资源产业的发展水平成正比。 (二)国家要制定统一的信息资源产业发展政策,明确信息资源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通过政策倾斜和技术创新,逐步缩短我们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加快信息资源产业的发展步伐。在信息资源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协调和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协调作用,实现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兼顾政府和市场的力量,取长补短,发挥优势,形成合力,在政府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信

9、息资源产业的发展创造优良的市场环境,提升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从而提高广大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促进知识产权保护。 随着信息安全领域和范围的不断扩大,信息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及其安全的各个方面。要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就必须加强信息安全管理。而知识产权保护除了各信息收储单位的已经明显失去知识产权保护内容的数字化信息转化不具有侵权之外,其他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大多存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因此应该清楚如何加强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制定与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促进知识产权

10、保护相关制度的完善,遵守国际条约和协议,还应该尽可能地保护各类信息资源的使用权,这将最大限度地节省经费,有效地规避侵权问题,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 三、结语 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信息资源产业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信息资源产业发展提供经济基础,而信息资源产业又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保障,为人民的小康生活提供经济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徐红梅,陈玉娟,查奇芬.提高信息资源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应对金融危机J.科技

11、管理研究, 刘建英.论信息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J.现代情报, 刘冬梅.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开放共享问题研究以长春市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 国民经济学发展论文二:浅析地下水环境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 摘要: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是客观的,主观上要看我们能否正视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地解决,这对于我市国民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把我市建设成园林化生态城市极为重要。 关键词:地下水环境;国民经济发展 地下含水层按其水力学特征分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孔隙潜水、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孔隙承压水和第三系大安组裂隙孔隙承压水3种类型。第四系上更新统孔隙潜水含水层岩性以砂砾石为主,含水层厚度大,水位埋藏浅

12、,富水性强。该层地下水的补给源为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江水的侧向补给、灌溉水的回渗补给及邻区地下水的侧向径流补给;其排泄主要是向下层承压含水层的越流排泄、农灌区的开采排泄、蒸发排泄以及向下游邻区的侧向径流排泄。潜水主要化学类型为重碳酸一钙钠、钠钙型水1)分布于城区的外围、局中,铸碱性水、铁、锰和有机质含量普遍升高。由于人为影响潜水普遍遭受污染,日前E1出现较大范围的重碳酸、氨化物一钙钠型水,主要分布在大民屯、劳动湖和浏园一带,因此潜水已不宜生活饮用。造成潜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重、中污染区大部分在氧化塘和劳动湖一带,塘、湖水直接渗透污染潜水。2)工业渗坑、生活污水井遍布,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极易通过

13、渗坑、渗井渗入地下。3)郊区菜田和农业区长期大量地施用农药、化肥,经灌溉水和大气水而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的污染。4)工业废渣、生活垃圾未经处理堆放,雨水将有害物质带入地下,简易厕所无防渗措施都是造成潜水污染的重要途径。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孔隙承压含水层岩性以含砾中粗砂、含砾细砂为主,含水层厚度大,承压水水位埋深浅,承压水水头高度69m,富水性强。本层地下水的补给源主要是上层潜水的越流补给及侧向径流补给,其排泄主要是工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开采地下水。承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是重碳酸一钙钠、钠钙水,属中偏弱碱性水,矿化度一般为,除铁、锰含量略高外,水质可称为优质水,但在城区局部地带出现重碳酸、氧化物一钙钠

14、型水,显示地下水的污染。承压含水层上覆亚黏土、淤泥质亚黏土,构成承压含水层区域隔水层但分布不稳定,岩性、厚度、埋深等变化较大,局部地带隔水层厚度1m或缺失,成为沟通承压水与潜水含水层之间水力的天窗。第三系大安组裂隙孔隙承压水含水岩组,勘探资料比较少,基本处于未开采状态,该含水层是齐市未来水源开采目的层。 地下水开采降落漏斗的产生和环境地质问题 齐市中心城区目前城市供水主要由市政供水和自备水源两大供水系统组成,其中市政水源7处,年开采量4015万m3,自备水源井187眼,年开采量万m3,呈污染趋势。工业及生活用水主要开采第四系中更新统孔隙承压水。由于长时间的大量集中开采,承压水天然状态已被破坏,

15、形成较大的封闭状的开采降落漏斗,降落漏斗呈椭圆形,长轴北东至南西向,漏斗中心在龙沙水厂,中心最大水位降,降落漏斗范围约200km2。开采降落漏斗的形成引发了环境地质问题的出现。 1)开采降落漏斗的形成改变了地下水的天然流场,使原来单一的北部侧向补给变为四周环状补给,增加侧向补给带的长度,同时水力坡度的加大,也使侧向补给量得到增加,这就使处于龙沙水厂以南的大民氧化塘成为威胁水厂水质的一大隐患。 2)随着承压水层水位与局部潜水位差P的増大,使局部潜水向下部承压含水层的越流量得到增加,导致承压含水层的水质发生变化,局部地出现水污染现象,如第一机床厂和省农机厂等地承压水水化类型为HCO3一CL型,属污

16、染类型,总硬度、矿化度、硫酸盐、氰化物等含量也高于其它地区。龙沙水厂至肉联厂一带,地下水中硝酸盐、氧氪、亚硝酸盐等指标都不同程度地超过饮用水标准,呈现超量、集中式开采地下水产生的水位降落漏斗是人为开采条件下地下水资源状态的必然体现,是很正常的现象,据1987年至今的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结果显示,开采降落漏斗在枯水期扩大,丰水期缩小,这是由于齐市含水层厚度大,地下水储存功能、调节功能比较好,枯水期消耗的水量在丰水期能够得以充分补偿,地下水基本处于均衡开采状态,因此开采降落漏斗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可通过调整开采井布局和开采强度得到控制和恢复。但是也应看到开采降落漏斗的环境地质问题地下水水质的变化(潜水基本遭受污染,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