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7年中考物理 第六章 力 力和运动复习课件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8790410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6.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7年中考物理 第六章 力 力和运动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江西省2017年中考物理 第六章 力 力和运动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江西省2017年中考物理 第六章 力 力和运动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江西省2017年中考物理 第六章 力 力和运动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江西省2017年中考物理 第六章 力 力和运动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7年中考物理 第六章 力 力和运动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7年中考物理 第六章 力 力和运动复习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力 力和运动,复习课件,标枪运动,我们生活在一个力和运动的世界,力 力和运动,力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磨檫的种类:滑动磨檫、滚动摩擦、静摩擦,弹力和重力,摩擦力,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二力平衡,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影响

2、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定义: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就是平衡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是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考点一 力的概念,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力产生时,必然存在着两个物体,一个叫施力物体,一个叫受力物体. 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3.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具体来讲就是可以使静止的物体变为运动,使运动的物体变为静止,也可以使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方向发生改变;(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

3、状.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我们把它们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个箭头,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线段的长短 表示力的大小; 箭头 表示力的方向;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 表示力的作用点.,(1)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力作用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二者同时存在. (3)施力物体同时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是施力物体.,脚好痛,考点二 弹力和重力,1.弹性和弹力:物体受力时会发生

4、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我们平常说的推力、拉力、压力、支持力都是从力的作用效果上区分的,实际上它们都属于弹力. 2.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 (2)构造:弹簧、指针、刻度板外壳、拉钩、吊环. (3)使用: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及分度值,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其量程;使用前将测力计 的指针调到0; 使用时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的轴线一致;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板面垂直. 3.重力:地面附件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4.重力的三要素:大小

5、、方向和作用点 (1)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数学表达式为G=mg,g=9.8N/kg.在同一地点,G/m为一定值,用g表示,其物理意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为9.8N. (2)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3)作用点:物体的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5.稳度:是指物体的稳定程度,稳度越大,物体就越不容易翻倒. (1)影响稳度的因素:物体重心的高低和物体支撑面的大小. (2)提高稳度的方法:降低物体的重心和增大物体的支撑面.,考点三 摩擦力,在雪地上行走,静止在手中的水杯,1.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

6、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要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或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摩擦力的种类: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滑动时,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会产生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静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而又相对静止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若只具有相对滑动趋势,而又未发生相对滑动,则它们接触面之间出现的阻碍发生相对滑动的力,称为静摩擦力. (3)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同样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7、.,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重、速度、接触面积无关,4.增大有益摩擦:,(1)增大压力 (2)使接触面粗糙,5.减小有害摩擦:,(1)减小压力 (2)使接触面光滑 (3)使接触面分离,如加润滑油 (4)变滑动为滚动,考点四 牛顿第一定律,运动的汽车和足球为什么总是要停下来?,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1)原来静止的总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就总保持原来的

8、速度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种状态必有其一,不同时存在.,(2)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2.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因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所以牛顿定律又叫惯性定律,(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 (2).惯性并不是力,所以不能说成惯性力或受到惯性的作用. (3).惯性只与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 (4).物体受外力作用时,惯性表现为阻碍其运动状态的改变.,我们常常利用惯性。,掷铅球,投篮,也要避免惯性带来的危害,雨雪天减速,开车

9、系安全带,考点五 二力平衡,匀速行驶的小汽车,桌面上的花瓶、天花板上的吊灯,1.二力平衡的概念: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只有两个且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就说这两个力平衡.,这时物体处于 平衡状态,静止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2.二力平衡的条件,简记:同体、等大、 反向、共线.,4.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其运动状态一定会发生改变.反过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所受的力一定是平衡力. 5.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相同点是:它们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同点是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

10、上,而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重点实验解读,实验一 探究影响滑动磨檫力大小的因素 考查要点: 1.实验时水平匀速拉动物体的原因:使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其大小相等. 2.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3.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4.实验结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磨檫力越大.,1.(2015济南) 图甲为小刚和小强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提出猜想时的情景。为了验证他们的猜想.他们找来了量程合适的弹簧测力计一个、长木板一块、质量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和塑料块各一块.,(l)要验证他们的猜想.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测量滑动摩擦

11、力.他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要准确地测出物体与长木板之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使它沿水平长本板 _滑动. (2)他们通过图乙、丙所示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保持_ _一定时_ 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小强对小刚说:“我只要用丙中的器材再做一次实验,就能验证我的猜想.”小强的做法是: _ 重新做一次实验. (4)小刚和小强都感到实验中弹簧测力计读数有一定的困难。经过思考小刚提出如果按照图丁所示来改进实验装置.实验效果会显著改善。请写出这样改进的好处: _.,【答案】,(1) 匀速直线 (2)粗糙程度 压力 (3)将塑料放在下面,木块叠放在上面,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

12、它们 (4) 操作方便,实验中不必再控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读数方便,弹簧测力计是静止的,比较容易读出数据,实验二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考查要点: 1.改变小车所受阻力的方法:在水平桌面上铺上材料不同的物体,如毛巾、棉布、木板等. 2. 使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的目的:保证小车到达斜面底部时的速度相同. 3.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后继续运动的原因:小车具有惯性. 4.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5.实验结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得越远. 6.推理结论:假如小车不受阻力,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2.(2012梧州市)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时,

13、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实验中该同学先后三次将同一小车放在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然后分别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小车,使其沿斜面向下运动,先后在水平桌面上铺上毛巾、棉布、木板,使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越来越小,观察小车移动的距离,从而得出阻力和运动的关系.,(1)在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不必解释错误的原因) _ (2)小明用正确方法做了三次实验,小车分别停在如图乙、丙、丁所示的位置上.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是: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运动的距离越 ,运动速度减小得越 . (3)由实验结果可推出:若运动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将做 运动,推出实验结论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 (4)实

14、验结束后,小明和小华进行了交流,为什么在实验中不可能观察到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形呢?是因为( ) (1)用不同的力推小车 (2)小 远 慢 (3)匀速直线 理想实验法 (4)小车受到阻力作用,【答案】,真题体验,1(2016巴中)一个球沿斜面匀速滚下,图中关于该小球受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B ),A. B,C,D,【分析】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画力的示意图,首先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看物体受几个力,要先分析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再按照画图的要求画出各个力 【解答】解:分析可知,球沿斜面匀速滚下,小球在下滑过程中受到

15、竖直向下的重力、沿斜面向上摩擦力以及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三个力的作用,在作图时,三个力的作用点都在球重心上故ACD错误,B正确,【答案】B,真题体验,2(2016株洲)小球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经历了如图甲、乙所示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 C弹开过程不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整个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解答】A、小球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在弹簧的压缩过程,弹簧变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正确; B、小球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在弹簧的压缩过程,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小,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

16、的运动快慢,故B正确; C、小球被弹开的过程中,弹簧变长,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错误;,D、在整个过程中,小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故D正确,【答案】C,真题体验,3.(2016成都)踢足球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下列与踢球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踢球时,脚对球施加了力,球对脚没有力的作用 B只要脚对球施加的力大小相同,其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C踢出去的球再空中运动的过程中,没有受到力的作用,D守门员使球停下来的过程中,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解答】A、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脚踢球时,脚对球施加力的同时足球对脚也施加了力,故A错误; B、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影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