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甘肃)剖析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8790408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6.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旅游地理(甘肃)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中国旅游地理(甘肃)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中国旅游地理(甘肃)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中国旅游地理(甘肃)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中国旅游地理(甘肃)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旅游地理(甘肃)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旅游地理(甘肃)剖析(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魅力之旅- 甘肃,中国旅游地理,YYY,历史渊源 古丝绸之路 风景名胜 民族风情 特色小吃,历史渊源,秦始皇统一中国前,今天甘肃省境东南已经设立北地郡和陇西郡。甘肃一名始于11世纪,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于西夏在其境分置十二监军司,甘肃为其一,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甘或陇。,甘肃古丝绸之路,丝绸古道三千里,黄河文明八千年,丝绸之路、长城边关,河西四郡、大漠孤烟,黄土高坡、甘南草原,在充满传奇色彩与浪漫神韵的丝绸古道上,在辽阔的中国西北腹地,甘肃传承着黄河上游八千年的文化与文明,丝绸之路两千年的

2、辉煌与梦想。敦煌宝窟、嘉峪雄关、拉卜楞寺、麦积云烟,甘肃的旅游美景魅力无限,成为旅游的梦境,旅游的天堂。,丝绸古道三千里,黄河文明八千年,甘肃位于中国的西北中枢,东邻陕西,西接新疆海,为中国丝绸之路旅游线和青藏旅游线的必经之地。古老的丝绸之路横贯东西,黄河干道纵穿南北。甘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古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有莫高窟、嘉峪关长城等2处世界文化遗产,72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5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甘肃自然风光雄奇壮美,类型多样,有戈壁、沙漠、冰川、雪山、森林、草原、雅丹、丹霞地貌等多种自然奇观。甘肃有45个民族,各民族风情浓郁,传统节庆活动独具特色。,风景名胜,莫高窟 月牙泉 嘉

3、峪关 崆峒山 天水麦积山 仙人崖 肃南马蹄寺,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

4、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多米, 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月牙泉,梦一般的谜,千百年来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在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在黑风黄沙中有此一水,在满目荒凉中有此一景,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神奇,令人神醉情驰。“晴空万里蔚蓝天,美绝人寰月牙泉,银山四面沙环抱,一池清水绿漪涟”。“月牙晓澈”为敦煌八景之一。

5、月牙泉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被称为天下沙漠第一泉。 月牙泉的周围是高高的沙山,中间有一个形似月牙的小湖。鸣沙山在晴天或有人从山上滑下时会发出声响,所以叫鸣沙山,这里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因为地势的关系刮风时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从山下往山上流动,所以月牙泉永远不会被沙子埋没,被称为沙漠奇观,月牙泉,鸣沙山和月牙泉,酒泉市,主要名胜以酒泉为最。酒泉名产是夜光杯,杯是用祁连山老山玉、新山玉、河流玉雕琢、打磨而成,色彩绚丽,有红、黄、绿、紫、黑等各种颜色,酒杯形制简洁、典雅、耐高温、抗严寒。酒泉夜光杯是一种用玉琢成的名贵饮酒器皿。当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会闪闪发亮,

6、夜光杯由此而得名。后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诗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更使夜光杯誉满中外。,酒泉夜光杯,酒泉夜光杯,嘉峪关关城文化景区,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 嘉峪关距今已有631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嘉峪关关城文化景区由嘉峪关关城、长城第一墩、悬臂长城、长城博物馆等景点构成。,嘉峪关关城,嘉峪关关城,嘉峪关关城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起点,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而有“天下雄关”、“边陲锁钥”之称。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

7、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以明墙连接第一墩,以暗臂连接悬壁长城,形成明代万里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最西关隘。整个建筑布局精巧,气势雄浑,与远隔万里的长城东起点山海关遥相呼应。 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从初建到筑成一座完整的关隘,经历了168年(13721539年)的时间,是明代长城沿线九镇所辖千余个关隘中最雄险的一座,至今保存完好。1961年3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而得有“天下雄关”、“连陲锁阴”之称。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嘉峪

8、关关城,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内城开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意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门台上建有三层歇山顶式建筑。东西门各有一瓮城围护,西门外有一罗城,与外城南北墙相连,有“嘉峪关”门通往关外,上建嘉峪关楼。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整个建筑布局精巧,气势雄浑,与远隔万里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嘉峪关,万里长城第一墩,万里长城第一墩又名“讨赖河墩”,位于嘉峪

9、关南讨赖河岸,距 关城7.5公里。始建于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3年)是原肃州西长 城的南端墩台,也是明代万里长城西段第一墩台,故名:万里 长城第一墩。它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 是长城沿线气势最为壮观的墩台。 “万里长城第一墩”是嘉峪关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的66座烽燧墩 台的南路十墩之首,除司屯兵、烽火、传递军情、保护屯耕和 保障通商、通讯外,由于其形威严高耸,其势雄壮险峻,还具 有重要的军事威慑作用。它的存在及其完整保存是构成现在嘉 峪关古代军事防御体系完整性的重要依据。,悬壁长城,悬壁长城位于嘉峪关关城北8公里处石关峡口北侧的 黑山北坡,距市区约14公里,属嘉峪关军事防御体

10、 系的一部分。始筑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原 长1.5公里,为片石夹土墙,现存长城750米,其中 有231米的黄土夯筑城墙攀援于高150米,倾斜度为 45度的山脊上,似凌空倒挂,因而得名“悬壁长城”。 顺城墙顶拾级而上,平坦处如履平地,陡峻处如攀 绝壁。悬壁长城又被人们称为“西部八达岭“。,崆峒山风景名胜区,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东瞰西安,西接兰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 。景区面积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观赏、文化和科考价值。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崆峒山色天下秀

11、”之美誉。,崆峒山,崆峒山,崆峒山风景名胜区,崆峒山属六盘山支脉,是天然的动植物王国,有各类植物1000多种,动物3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其间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韵。既富北方山势之雄伟,又兼南方景色之秀丽。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魄宏伟,底蕴丰厚。,天水麦积山风景区,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1982年公布的第一批44个国家级重点名胜之一,首批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地处西秦岭北支东段,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天水市东南部,北邻渭水

12、,南携嘉陵,是长江、黄河两大流域 的分水岭,南北气候的交替带。景区总面积平方公里,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街亭温泉个风景区,个主要游览小区,个外围游览点构成。,天 水 麦 积 山:,麦积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岩,其山势陡然起独峰,因形如农家麦垛而得名。山崖拔地而起,山势险峻,周围绿树成荫,环境清幽。石窟始凿于年,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多个朝代多年的开凿续修,成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它的海拔米,山顶距地面米,现存佛教窟龛个,泥塑石雕、石胎泥塑七千二百余身,壁画一千三百余平方米,全部窟龛开凿在山崖峭壁之上,分布于东、西两崖。东崖现存个洞窟,西崖现存个洞

13、窟。由于麦积山山体为第三纪沙砾岩,石质结构松散,不易精雕细镂,故以精美的泥塑著称于世,绝大部分泥塑彩妆。被雕塑家刘开渠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仙 人 崖:,仙人崖景区山巍、水秀、崖俊、林密,自然风景秀丽;人文景观仅次于麦积山景区,寺观、庙宇、窟龛多建于高耸的峰顶或凸凹的飞崖间。长期以来,这里是释、道、儒三家共存的风景胜地。仙人崖 。距麦积山石窟15公里,由三崖、五峰、六寺所组成。翠峰高耸于崖顶,寺观修建于峰顶或飞崖之间,颇有雅趣。三崖,依其方位,名曰东崖、西崖、南崖。五峰即玉皇峰、宝盖峰、献珠峰、东崖峰和西崖峰。六寺为木莲寺、石莲寺、铁莲寺、花莲寺、水莲寺和灵应寺。“五峰”和罗汉沟群峰众相参

14、差罗列,姿态万千,若揖拜“玉皇峰”,人称“十八罗汉朝玉帝”。,武威文庙,武威文庙,古称陇佑学官之冠,现被列为甘肃省级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武威东庙角,坐北面南,占 地面积五万多平方公里,它始建于明政统2-4年,公 元1437-1439年,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文庙由儒学 院,孔庙、文昌宫三部分组成,西边为儒学院,中间 以大成殿为中心,大成殿前有汉池,状元桥,四柱, 三间三楼结构的灵新门,东西厢房,民办祠,东西厢 房之后是尊经阁。,武威市雷台公园:,雷台位于武威市北关中路,因出土中国旅游标志“马踏 飞燕”而闻名于世,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史料记 载,雷台为前凉(公元年年)国王张茂所

15、筑灵钧台。因供奉、祭祀“雷祖”而得名。台上有明清时期 的雷祖殿、三星斗姆殿等座古建筑组成一个规模庞大 的古建筑群。,雷台汉墓,雷台汉墓位于武威市北关中路雷台公园内,是1969年由当地农民在雷台老槐树下发现的一处东汉晚期的大型砖石墓葬,因出土了文物珍宝、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而著名。雷台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因在一高约十米的土台上建有明朝中期建造的雷祖观而得名。据出土马俑胸前铭文记载,雷台汉墓系“守张掖长张君”之墓,约在公元186-219年之间。公斤。它三足腾空,右后蹄踏一飞鸟,既表达了奔马以风驰电 的速度超过飞鸟,又巧妙利用飞鸟的躯体扩大了着地面积,保证了奔马的稳定。它体形矫健,昂着嘶鸣,神势若飞

16、,艺术造型优美,合乎力学平衡原理,且给人以腾云凌雾,一跃千里之感。被著名考古学家郭沫若定为“马踏飞燕”,是一件举世无双,技艺水平极高的文物精品,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品,而且是世界人民的艺术瑰宝,它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出土后,曾多次作为中国优秀考古文化代表,邀游全球,引起了国内外极大的轰动和高度赞誉。,张掖大佛寺:,大佛寺,始称“迦叶如来寺“,因寺内供奉释迦牟尼涅涅磐像, 故称“卧佛寺“。明永乐九年(1411年)敕赐宝觉寺。康熙十七 年(1678年)改称宏仁寺。该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 1098年)历时五载,至西夏贞观三年(1103年)竣工,历经明 、清两朝扩建,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据明宣宗朱瞻基 敕赐宝觉寺碑记称:西夏时,有位叫嵬咩的国师,一日静坐 ,听到附近有丝竹声音,掘地三、四尺,得翠瓦金砖覆盖的碧 玉卧佛一具,因而就地建起了这座座东面西的佛殿。殿顶用青 筒瓦笨覆盖,殿周围绕廊。殿内塑释迦牟尼涅磐像,为全国最 大的室内泥塑卧佛,身长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