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100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773013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化常识100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古代文化常识100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古代文化常识100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古代文化常识100题(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古代文化常识100题(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化常识100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化常识100题(含答案).doc(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高考全国卷改革指导古代文化常识100题(含答案)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xi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答案: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

2、了”相同。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经”是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主要是儒家的典籍,有儒学十三经: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史”是各种体裁历史著作,分为正史、编年、纪

3、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 “子”是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诸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十四类. “集”是收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等著作,分为楚辞、别集、诗文评、诗词五类.答案: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姓公输,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 “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

4、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八狄古代对北方部族的泛称。七戎古代泛称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六蛮古指我国南方各少数民族。)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

5、水,以姬为姓。答案:A,考查古文化常识,本题着重考查了古代帝王谥号。汉明帝谥号为显宗,汉章帝谥号为肃宗。此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长期注重文化积累。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B.阙qu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答案:C(“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5下列对文中加点

6、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答案:C“察茂才”“举孝廉”,是自下而上.(茂才,和秀才同义,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东汉第一个皇帝)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刘彻)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察举制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

7、官制和从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茂才的组成往往比较复杂,其中既有官员、州郡属吏、孝廉,也有太学生和平民,但以已仕官吏和孝廉为主要来源。这与孝廉多从平民中产生完全不同。从对茂才的任用看,绝大多数茂才担任县令或相当于县令一级的官职,这和孝廉多数仅拜为郎官的使用情况有很大的不同。)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D

8、.“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答案A【解析】在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一称为“朔”。“夏四月之望”是指夏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C践祚jin zu: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jin zu、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l、践

9、事等等。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崩,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薨hng,古代称候王死叫薨.唐以后二品以上官职死亦以此称之.卒,古代称大夫死曰卒。不禄,古代称士死为不禄。殇shng,古代称未成年人死为殇。死,古代平民之死亡.殒,殂c古代泛指死亡。缢,古代称吊死或绞杀。殪y,古代称被射死。答案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践事:供职、充役之意。践袭:蹈袭,沿用之意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

10、的一种名号。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8.C【解析】“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不正确。有的朝代,也可能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的是()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B“母艰”,就是“母忧”

11、,指母亲的丧事。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答案A“左迁”必是降职。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B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C床:古代的坐具。D肃宗:皇帝的谥号,肃,恭敬、肃穆之意。10.【答案】D。【解析】皇帝的庙号。庙号起源于商朝,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継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习用之),谥号为高皇帝。汉朝强调以孝治天

12、下,所以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到了唐朝,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周朝确立谥号制度。谥号,为东亚古代君主、诸侯(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

13、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C“明年进都督佥qin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 “都督佥事”是官职名称,即中央军事长官的助理、助手,通常协助都督分管军纪、训练等事务。佥事:相当于现在的副职或者助理等职。)D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

14、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11.B、“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年号发起于中国古代新皇登基,为了区别上一任皇帝,新皇帝根据自己的思想,起一个新的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始创年号元狩,并追建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C.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D.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12A(不是中午12点, 是11:00-13: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