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生产技术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98773 上传时间:2016-11-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生产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生产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生产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生产技术(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锄头农业技术库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生产技术 一、苗床整理基质选用主要采用的基质是珍珠岩,直径为 米, 6间。苗床整理苗床底面铺一层塑料薄膜再用珍珠岩铺成 8米高的移栽苗床并整理铺平墒面。苗床消毒移栽前任选一种 750液的代森锰锌、800液的敌克松、1000 倍液的多菌灵、600液的百菌清、1%的福尔马林溶液进行苗床消毒。消毒后的苗床 5 天后即可移栽脱毒苗。苗床杀虫喷施 10%的一遍净或 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消灭网室中的多种传播病毒的媒介害虫。二、移栽脱毒苗移栽标准苗龄:20左右,苗高:7米,茎粗:米,叶片数:5。脱毒苗移栽将脱毒苗用镊子从培养瓶中取出,放在清水中轻轻洗除根部的培养基,按株

2、距 5 厘米,行距 12 厘米,密度为 167 株/平方米打孔栽植,栽植时压实基部的珍珠岩,浇透定根水。移栽后,苗床加盖薄膜以保温、保水提高成活率,7 天后揭出薄膜。三、茎段扦插技术茎段的采集处理从苗高为 15米的植株上采集长为 10 厘米左右的茎段。再把采集的茎段剪成 3 厘米左右的茎段,每茎段保留一个腋芽和一小片叶,用浓度为 15奈乙酸浸泡扦插部位 15 分钟促进生根。扦插密度按株距 4 厘米,行距 6 厘米,密度为 416 株/平方米打孔扦插,苗床加盖薄膜以保温、保水提高成活率,10 天后揭出薄膜。成活后肥水管理与移栽苗的管理相同。营养液的配制及施用量配制营养液,主要满足植株对氮、磷、钾

3、的需求。常用NPK151515 或 101010 的复合肥,加减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作营养液,也可用 养液。配制好的营养液根据植株生长发育状况每 5浇施一次。四、生产管理技术水分苗期水分:盖膜的苗床 7 天浇 2 次水,不盖膜的苗床每天浇水 1;夏季蒸发量大,温度较高,需多浇;冬季温度较低,可少浇;春秋季时干时潮,晴天多浇、雨天少浇;现蕾、开花至成熟期:保持基质湿润即可。温度夏季气温高,应注意网室的通风,同时用遮光率为 70%的遮光网遮挡幼苗或扦插苗至成活;冬季气温低时,用地膜覆盖增温。光照在移栽期 15 天左右用遮光网遮挡光照至幼苗成活,以后可揭开遮光网,尽量满足马铃薯

4、生长所需要的光照。营养条件按照不同生育时期的不同营养液配方,5浇施一次,同时观察植株的营养生长情况,马铃薯苗生长较差时,可加大营养液的施用量和施用次数,并辅以根外追肥,植株营养生长过剩时,应减少营养液的施用量和施用次数。培土苗高 10 厘米左右时用珍珠岩粉培土,每次埋一个节,合计 3。控制徒长当营养生长过旺,冠盖层覆盖率达 95%以上时应施用浓度为 150多效唑控制徒长。晚疫病防治当出现中心病株,及时喷施 800液的瑞毒锰锌或甲霜灵锰锌,金锄头农业技术库每 7 天一次,连续 2。五、收获及贮藏收获及注意事项在生理成熟时采用人工收获,收获前 7 天清除地上部茎叶,及时运出网室。收获时注意减少机械损伤。分级与质量要求按 Q/定的分级与质量要求执行。种薯贮藏种薯按不同品种在散射光条件下贮藏,贮藏期间翻拣 1烂薯,并保证种薯正常生理所需贮藏条件,以减少病、烂薯,确保种用品质。会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