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制度.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759458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制度.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通县人民医院医疗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医疗不良事件是指由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损害。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医务人员根据规定的要求和途径,上报已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目的是通过医疗不良事件的上报,收集分析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从而发现整个医疗服务系统中存在的影响病人安全的因素,从系统入手,改进相关流程,避免这些影响病人安全因素的出现,以防范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病人安全。为加强医院管理,保障病人安全,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度该制度:1、当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和医务科、护理部,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降至最低,必要时组织进行全院多科室的抢救、会诊等工作,并且

2、填写书面大通县人民医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详细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内容。2、其他人员对发现的医疗不良事件可以匿名、电话向医疗监管科举报,举报电话:,监管科接到举报后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如情况属实,给予当事人严厉处罚、举报人一定奖励。3、重大事件、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上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医务科、护理部接到报告后立即积极妥善处置医疗不良事件,把损害减轻到最低程度。4、事后科室主任组织对本科室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及时进行分析、讨论,并将本科室讨论结果和改进措施上报医务科,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48小时内报告,重大不良事件要求48小时内报告。5、医务科对上报的医疗不良

3、事件每三个月组织医疗质量委员会对所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进行剖析,分析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加以落实。6、医院定期将医疗不良事件上报情况、原因分析、改进措施及成效报县卫生局医政科。7、全院医务人员自觉主动地上报医疗不良事件,医院鼓励上报潜在不良事件、无伤害、轻度伤害、中度伤害事件,要求必须上报重度伤害、极重度伤害事件。对瞒报、不报者经查出后严厉处罚。附件一:医疗不良事件的定义、分类、常见的医疗不良事件归类附件二: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附件一:医疗不良事件的定义、分类、常见的医疗不良事件一、医疗不良事件的定义医疗不良事件: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损害。包括诊断治疗的失误及其相关的设施、设备

4、引起的损害等。不良事件包括可预防的和不可预防的两种。潜在不良事件:由于不经意或是及时的介入行为,而使其原本可能导致的不良事件或情况并未真正发生在病人身上。无伤害:事件发生在病人身上,但是没有造成任何的伤害。轻度伤害:事件虽然造成伤害,但不需或仅需稍微的处理或观察;如捏伤、擦伤、皮肤小撕裂伤。中度伤害:需额外的探视、评估或观察,但仅需要简单的处理;如缝合、夹板固定、冰敷、抽血检查、包扎或止血治疗。重度伤害:除需要额外的探视、评估或观察外,还需住院、延长住院时间或会诊等特别处理。极重度伤害:造成病人永久功能障碍或永久残疾。二、医疗不良事件分为一般医疗不良事件和重大医疗不良事件。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5、者,为一般医疗不良事件:1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诊疗护理, 但由于诊断、治疗、护理水平有限等原因过失而造成或未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诊疗护理, 但因实验检查器械或设备原因过失而造成或未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3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诊疗护理, 但因在诊疗或操作过程中,未能预见或预见不够等原因过失而造成或未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4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诊疗护理,但因在诊疗或操作过程中,未能尽到足够的注意义务而造成或未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5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未能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同

6、意权,使医疗信息沟通过程或沟通信息失真导致的不良事件。6医疗机构设施存在缺陷,未能尽到足够的安全义务导致的不良事件。四、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重大医疗不良事件:1擅离职守或对急、危重病人借故推诿拖延,贻误诊治和抢救时机; 2诊治中遇到明知复杂疑难问题,不请示或不执行上级医师指导,擅自处理;或在抢救危重病人时,上级医师接到下级医师报告后不及时处理;3手术治疗中开错部位、摘错器官、遗留异物在病员体内的;4麻醉方式、部位、药品剂量错误,麻醉过程中不认真观察病情变化;5因不遵守操作规程、不查对而造成错发、错配、错用药物,或违反药物配伍禁忌,或不按规定做药物过敏试验;6护理中不按规定交接班,不遵守医嘱,

7、不严格执行查对等制度,违反操作规程;7不认真执行隔离消毒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供应的器械、敷料、药品不符合消毒要求; 8检验病理放射等技术诊查中,丢失或弄错标本,拍错部位,配错血;漏报、错报、迟报结果及违反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延误治疗; 9不按医疗原则,滥用毒麻限剧药品,不见病人乱开药、开错药;10中医人员不懂西医知识擅用西药西医疗法或西医人员不懂中医知识擅用中药中医疗法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五、常见医疗不良事件1病人辨识事件:诊疗过程中的病人或身体部位错误(不包括手术病人或部位错误)。2检验病理放射等技术诊查中,丢失或弄错标本,拍错部位,配错血;漏报、错报、迟报结果等引起的不良事件。3手术

8、事件:手术治疗中开错部位、摘错器官、遗留异物在病员体内的事件。4麻醉事件:麻醉方式、部位、药品剂量错误,麻醉过程中不认真观察病情变化。5医疗处置事件:诊断、治疗、技术操作不当等引起的不良事件。6烧烫伤事件:治疗或手术后发生烧烫伤。7呼吸机事件:呼吸机使用相关不良事件。8管路事件:如管路滑脱、自拔事件。9输血事件:医嘱开立、备血、传送及输血不当引起的相关不良事件。10针扎事件:包括针刺、锐器刺伤等不良事件。11药物事件:医嘱、处方、调剂、给药、药物不良反应、药物过敏等相关的不良事件。12特殊药品管理事件:病人在院内自行服用或注射管制药品。13医疗设备事件:设备故障导致的不良事件。14院内感染相关

9、事件:可疑感染暴发事件。15跌倒事件:因意外跌至地面或其它平面。16公共设施事件:医院建筑、通道、其它工作物、有害物质外泄等相关事件。17治安事件:如偷窃、骚扰、侵犯、暴力事件。18伤害事件:如言语冲突、身体攻击、自伤等事件。19患者不满:患者或家属对工作人员不满。20非预期事件:非预期重返ICU或延长住院时间。21患者约束事件:不适当约束或执行合理约束导致的不良事件。22医疗沟通事件:因医疗信息沟通过程或沟通信息失真导致的不良事件,包括检验检查结果判读错误或沟通不良。23不作为事件:医疗护理工作中已经发现问题,但未及时处理导致的不良事件。24其它事件:非上列之异常事件。在清洗液中硅表面为负电

10、位有些颗粒也为负电位,由于两者的电的排斥力作用可防止粒子向晶片表面吸附,但也有部分粒子表面是正电位,由于两者电的吸引力作用,粒子易向晶片表面吸附。大通县人民医院医疗不良事件主动报告表(一)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时 分 事件发生日期: 年 月 日 时 分一患者资料患者姓名:年龄:性别: 男 女科室 床号 病案号临床诊断: 在场相关人员: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表现: 三不良事件类别 一般事件 重大事件 病人辨识事件:诊疗过程中的病人或身体部位错误(不包括手术病人或部位错误)。 检验病理放射等技术诊查中,丢失或弄错标本,拍错部位,配错血;漏报、错报、迟报结果等引起的不良事件 手术事件:手术治疗中开错

11、部位、摘错器官、遗留异物在病员体内的事件。 麻醉事件:麻醉方式、部位、药品剂量错误,麻醉过程中不认真观察病情变化。 医疗处置事件:诊断、治疗、技术操作不当等引起的不良事件。 烧烫伤事件:治疗或手术后发生烧烫伤。 呼吸机事件:呼吸机使用相关不良事件。 管路事件:如管路滑脱、自拔事件。 输血事件:医嘱开立、备血、传送及输血不当引起的相关不良事件。针扎事件:包括针刺、锐器刺伤等不良事件;药物事件:医嘱、处方、调剂、给药、药物不良反应、药物过敏等相关的不良事件。特殊药品管理事件:病人在院内自行服用或注射管制药品; 医疗设备事件:设备故障导致不良事件。院内感染相关事件:可疑感染暴发事件。 跌倒、坠床事件

12、:因意外跌至地面或其它平面。 公共设施事件:医院建筑、通道、其它工作物、有害物质外泄等相关事件。 治安事件:如偷窃、骚扰、侵犯、暴力事件。 伤害事件:如言语冲突、身体攻击、自伤等事件。患者不满:患者或家属对工作人员不满。非预期事件:非预期重返ICU或延长住院时间。 患者约束事件:不适当约束或执行合理约束导致的不良事件。医疗沟通事件:因医疗信息沟通过程或沟通信息失真导致的不良事件,包括检验检查结果判读错误或沟通不良。不作为事件:医疗护理工作中已经发现问题,但未及时处现导致的不良事件。其它事件:非上列之异常事件。报告人: 医师 技师 护士 其他报告人签名: 事件责任人: 备注:大通县人民医院医疗不良事件分析报告表(二)事件发生后处理与分析参加讨论人员可能相关因素分析 立即采取的措施:事件处理情况: 科内持续改进措施: 科主任、护士长签名:医务科、护理部意见: 医务科、护理部签章: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