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与城市规划委托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757286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与城市规划委托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区域经济与城市规划委托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区域经济与城市规划委托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区域经济与城市规划委托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区域经济与城市规划委托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与城市规划委托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与城市规划委托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方政府委托课题的一般研究方法探讨现在很多专业的老师、博士们都在给地方政府做委托课题,这也算是一件很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方式。地方政府咨询和企业咨询的差别还是很大的。这种课题一般被称为“横向课题”。我们的专业与此密切相关,这些年做了很多类似的课题,主要就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空间规划的相关课题,自己有些感想,写出来和同行们讨论讨论。不谈专业知识,纯讨论方法。1、委托课题的学术价值在高校里面,虽然大家都在做横向课题。但从“价值观”上来看,很多人心里还是觉得做横向课题属于“不务正业”、“揽私活”。国外的高校一般是没有这种横向课题可做的,研究项目都是比较严肃的资助型研究,跟“纵向课题”比较接近。不过,横向

2、课题也有它的优点。个人觉得有两点,第一是可以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广泛接触大量第一手信息。纵向课题的调研往往比较困难,因为地方政府没有利益在里面,他们没动力来帮助研究者提供各种信息。横向课题地方政府自己掏钱,搞出来的成果就是要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所以在调研上往往会给予大力支持。所以,每一个横向课题,都是研究地方政府实际情况的一个好机会,接触到很多公开渠道接触不到或者很难获得的信息,也是一次和地方政府官员们畅所欲言的好机会。第二是横向课题的条条框框比较少,是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想法的好机会。这第二条是一把双刃剑。由于门槛比较低、开题审查几乎没有,最后的审查也不严格,有些人就喜欢胡搞,整一些没用的材料堆

3、积,说一些空洞无物的废话,把钱拿到手就算了事。这是很糟糕的。我在做课题的过程中,也经常听到地方政府官员的这种抱怨。这种态度是一定要不得的。不要说学术态度,就是做人的基本态度也不能这样。拿了人家的钱,能力如何先不说,起码要认真办事,尽自己最大所能替人家解决实际问题。有了这种态度,由于没有很多规范性的限制,比如文献综述、数学模型、参考文献这些东西。可以放开了想、放开了写作、放开了说想法提意见。很多新的东西就可以在这中间被发现。课题结束以后,这些新材料、新思想可以好好综合综合,再来以符合学术规范的方式加以提炼,写成学术文章发表。所以,横向课题做好了,对研究地方政府问题的学者来说,是一个学术创新的好机

4、会。2.做课题的基本态度我认识一位在研究区域和城市方面比较德高望重的老师,他的做法我很赞同:不管钱多钱少,委托者来头大小,关键看这个课题有没有新意,以此来判断值不值得做。因为他名气大,找他做课题的应接不暇。省级课题都接不过来,地市级就更不用说了。但省市级的课题,往往会被他拒绝,反而一些西部小县城的跑来找到他,他却很乐意接。因为这些偏僻的地方的问题,正是被深入研究得比较少,他自己也很感兴趣的方向。有一次我们跟西部某个市做了一个课题,对方很满意。做完之后不久,那个市的市长调到旁边一个市当书记了,回头又来找我们再做一个该市的经济发展研究。我们最后就没有做,因为那两个市情况比较接近,而且研究的内容、委

5、托方的要求都差不多,没有什么新东西,所以干脆不做。我自己主持做课题的时候,也一直坚持跟团队里面的人说:不管委托方怎么要求,我们首先是努力帮人家解决问题,但如果要求比较低,自己也不要马虎大意,心里坚持一个标准:你负责的这一摊,把它研究好了,将来课题结束了以后,这个部分经过整理可以弄成一篇文章在比较好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不管什么课题,都朝着这个方向做,这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要求。由于地方委托课题有可能有保密的要求,因此发论文必须经过委托方同意并审核。但我们要朝这个标准努力,这是不变的。这个要求,就是高校做课题,跟咨询公司做课题最大的区别。不能搞流水线作业。3、调研前的准备课题研究的核心环节是调研。地方

6、经济发展的问题,坐在学校里面查资料、查数据,不可能搞出什么有意义的东西出来。实地调查是核心。实地调研之前,团队成员必须做好充分的细致的准备。调研花费很大,五六个人去五六天,吃住路费就是很多钱,而且关键是时间紧、任务重,五六天要跑很多部门,逐一访谈,要做调查问卷,有时候还要挨个区县乡镇的去跑。一般主要的调研只有一次机会,地方政府也只提供一次配合,后来补充调研的就只能一两个人去具体了解一些个别信息。所以,调研之前,有几个事情必须先做扎实。第一、相关资料的搜集一般会分配给团队里面的每个人,各自负责搜集某一部分的资料。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搜集资料的人自己不认真看,以完成数量任务为原则,送上来一大堆。看起

7、来很多,但大部分是未经筛选的垃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的做法是:要求每个搜集资料的人必须先自己看,先筛选,把一些没用的垃圾文章筛掉。交上来给大家看的材料,搜集者必须自己写一两句话,简要说明这份材料有何价值,为什么值得看?如果全文有一部分属于垃圾,有一部分还有点新意,那就说明哪个部分值得看。第二、向委托方要资料,把能要到的都先要过来最好不要到了地方上再要,因为调研时间紧张,能在调研之前要到的最好先要到。拿过来先看,这样对调研的时候问问题也有好处。第三、资料的分发研读要做到所有资料人手一份。全部复印分发。电子版的资料最好也打印出来。现在高校里面打字复印很便宜,双面复印每面才几分钱一页,每人两千页的

8、材料,五六个人算下来也就不到1000块钱。看起来很多,但如果只有一份,能省下来几百块钱,可彼此之间借阅很麻烦。一般人都没有积极性去借来借去,最后的结果就是每个人都只看自己手里有的那些东西。如果调研之前不能充分阅读吸收各种资料,对调研成果、整个课题最后的成果质量都影响极大。所以这个“冤枉钱”一点也不浪费,花的很值。第四、资料研读的考核由于现在大家都很忙,不管老师学生,手里总有一大堆事而在做,上课、考试、出国、出书所以如果在有些方面能偷懒就偷懒,这是人之常情。个人自己的事务如何处理我不管,只要参与课题就得把这个课题做好。所以文献研读不能作为一般的任务,发下去就完了。还得有必要的考核机制。这种考核一

9、般分两块一块是地方政府提供的反应地方实际情况的材料。这是纯客观的内容,这就直接用客观题来考。全部用单项选择题,比如:某市推出的解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就业的政策,在就业培训上享受与(?)相同的政策?A、下岗职工B、待业青年C、40、50失业人员D、本市户籍居民几十道题目,也不要求很高的分数,总之是要求认真看过一遍,有个大概印象,几十道题一路选下来,能够及格了,说明这些材料是读过的,就可以。这是基本功。另一块是与研究内容相关的已有的研究成果。这一块主要就采用开会讨论的方法,让大家发表意见和看法,从讨论中即可看出对文献研读的认真程度。相当于面试。考核成绩要匿名公布,给参与者制造一点压力。表现好的给予奖

10、励。表现太差的,分配的任务就会减少,或者分配不怎么重要的部分,最后的劳务报酬也要少一些,实在不行的就安排负责跑腿干一些杂务,不参与课题研究工作。一般这种情况很少,因为团队成员都是找的比较能干、比较放心的,留着这个奖惩措施,是为了给大家保留压力,督促其认真研读材料,不要偷懒。第五、开会讨论基本的研究思路课题的主持者一般来说,比团队成员的学术地位要高一些,在这个方面见解也要高明一点。但是,如果完全由主持者提出研究思路,然后分配给团队成员来负责,效果不一定好。因为个人的思路总是有限的,而且团队成员没有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硬性发派给他们一段提纲让他们负责写作,调动不起他们的积极性。所以,研究思路我个人

11、觉得最好是要经过集体讨论,让所有人都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互相启发,最后形成一个思路。也是一个让整个团队成员充分理解的过程,大家可以统一基本思想,整个课题最后的研究成果看起来才比较连贯,配合得比较好。调研之前的研究思路,是一个粗略的大纲,要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做一些更改。但一定要带着基本思路去调查,不然去了面对众多纷繁复杂的信息,可能会一片混乱。有了基本的研究思路以后,再来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喜好做一个初步分工,让参与者有一个 关注点,在调研的时候每个人可以适当关注自己负责的部分。最后是和委托方商议制定调研计划。4、调研调研中需要注意一些基本的礼仪和人际交往的准则,这是基本的,无需细说。第一、调研会

12、议的组织最好的方案是开小会,不要开大会。对于需要访谈的人员,不要一下子全部通知到会。这样会耽误大家的时间,而且访谈者在那么多人中间,说话也容易紧张。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如果一屋子都是同僚,很多话不方便说,甚至不敢说。所以最好是一个一个来。先提前通知:有这么一个事,大概什么时间会进来谈话。访谈对象先在办公室或者别的什么地方等着,可以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一个人谈完了,到了时间了再电话通知下一个过来。这样聊起来比较放得开,也更容易了解真实情况。书面上的汇报材料,我们提前都看过了,要反复提醒访谈对象,不要照着提前准备的稿子念。说话的口气要委婉客气,但是态度要坚持,反复说,不断提一些问题让他

13、回答,一直说到对方放下稿子为止。不然听稿子就是在浪费时间。第二、访谈要低调,要引导对方多说问题说话的时候,既要说明自己希望了解的问题,关键还要强调自己的学者身份。因为受地方政府委托,委托方为了在调研中取得各个部门的配合,总会打一个旗号,说是某某领导十分重视之类的话。比如,县政府委托的课题,一般政府办或党委办有人出面陪同,有时候甚至会有级别更高的官员。一下去,就说:“这是书记亲自布置的任务,要解决什么什么问题,意义重大” 云云。这样,下面的工作人员往往会有一种“汇报”心里,跟领导讲话必须十分慎重。所以,访谈一开始,先要说清楚:我们是学者,是来了解问题的,如果有什么实际情况,我们可以把它反映到高级

14、领导那里,但是不会对个人的话做出评价或者直接引用,主要是提供信息和建议来解决问题。尽量多说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的困难,不必担心说错话等等有时候还要来一点“利益引诱”:你们把问题说严重一点、充分一点,我们写报告就可以多反应一点,多强调给你们这个部门解决困难,将来对你们有好处。如果全是成绩,我们就提不出问题,也没办法给你们争取好政策访谈的时候可以时不时的拉拉家常,说点大家都关心的经济社会热点比如房价物价之类的,谈着谈着就放开了。第三、访谈对象级别的问题调研者往往有一种心理:接待者的级别越高,说明我越受重视,自我感觉也就越好。其实这些年调研的感受是:接待的级别比较高的,往往难以得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15、倒是普通的一线工作人员,从他们口中可以听到很多很有价值的信息。这一点,调研之前最好就跟委托方说清楚:去下级部门调研,不要要求下级部门的一把手、二把手来接待,最好安排在地方或某部门工作时间很长的一线人员来。这句话很重要。因为陪同者往往会比较重视下级部门接待的级别。比如县政府办副主任陪同我们去镇里调研,一把手不来接待,派个办事员出来,我们倒无所谓,该副主任反而会不高兴,觉得自己被慢待了。但他不会直接说,而是拿我们说事:“北京来的专家非常辛苦,你们接待工作不到位”云云。所以要提前打好招呼,先跟陪同者沟通好。最好的人选是在某个部门工作了十年二十年的老人,对本部门的相关信息了解得很充分,他们经验很丰富,但由于年龄原因,晋升没有什么希望了,也不怕得罪人说错话,什么问题都能娓娓道来,把它从头到尾理清楚,这是最难得的。有些部门,一把手是从别的岗位调过来不久,一问三不知,还跟我们打官腔。这种调研基本上就是在浪费时间。第四,对普通居民的访谈以上是在政府内部或企事业单位的调研。对普通人的调研,难度比较大。如果是上级政府布置任务,下级部门负责找人来跟我们谈。很有可能找来的都是一些政府工作人员的亲戚朋友。这不是说下级部门想要欺上瞒下,因为我们是调查情况,不负有政绩考察的责任和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