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析与规划实验报告.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757169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分析与规划实验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区域分析与规划实验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区域分析与规划实验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区域分析与规划实验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区域分析与规划实验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分析与规划实验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分析与规划实验报告.doc(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科生实验报告学 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 课程名称: 区域分析与规划 班 级: 14城规 姓 名: 胡贤哲 学 号: 指导教师: 罗君 教务处印制 资源与环境 学院实验(实习)报告实验一1.兰州市概况 甘肃位于祖国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北部和东北部毗邻白银市的白银区和景泰县、靖远县;东部和南部与白银市的会宁县和定西市的安定区、临洮县及临夏回族自治州的永靖县相邻;西南部和西部与青海省民和县相连;西北部与武威市的天祝藏族自治县接壤。全市总面积13085.6平方公里。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呈

2、狭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复杂的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兰州市的行政区划,截至2013年底,全市行政区划共设置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5个市辖区,永登、皋兰、榆中3个市辖县。全市设399个社区居委会,731个村民委员会,4158个村民小组。其中:城关区设置25个街道办事处。七里河区设置9个街道办事处,2乡4镇。西固区设置7个街道办事处,4乡2镇。安宁区设置8个街道办事处。红古区设置4个街道办事处,1乡3镇。永登县设置5乡13镇。皋兰县设置2乡5镇。榆中县设置12乡8镇。 2.资源与环境的基础分析 1.地势,兰州市位于陇西黄土高原的西部,市区南北群山

3、对峙,东西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百余里。是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区。境内大部分地区为海拔15002500米的黄土覆盖的丘陵和盆地。石质山地是祁连山的余脉,分布在市境的南北两侧。榆中县南部和永登县西北部的石质山地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其中马衔山海拔3670米、兴隆山海拔3021米、奖俊埠山主峰海拔3455米。兰州地势西部和南部高,东北低,黄河自西南流向东北,横穿全境,切穿山岭,形成峡谷与盆地相间的串珠形河谷。峡谷有八盘峡、柴家峡、桑园峡、大峡、乌金峡等;盆地有新城盆地、兰州盆地、泥湾一什川盆地、青城一水川盆地等。还有湟水谷地、庄浪河谷地、苑川河谷地、大通河谷地等。 2,气候,兰州属中温带大陆性

4、气候,温差大,降水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年均降水量327mm,年均气温10.3,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446小时,无霜期180天以上。兰州深居内陆,地处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地带,属典型的温带半干旱气候。市区海拔平均高度1520米,年均气温10左右,南北群山环抱,气候干燥,日照充足,年温差和日温差均较大。 冬季漫长且较寒冷,雨雪少;春季转瞬即逝,冷暖变化大;夏季短促,气温较高,但无酷暑;秋季短促,降温快。兰州地区降水不多,年均降水量仅310mm左右。3,矿产资源,截至2014年,已发现矿产48种。主要有煤、石英石、石灰石、玻璃硅质原料、水泥黏土、铁、铜、铅、金、银等。水泥石灰石

5、分布广,储量4.8亿吨,占甘肃省的三分之一。石英石质量好、品位高,储量约3.8亿吨。煤矿已探明储量的有8.26亿吨,占全省的12%。4,水资源,兰州市域内水资源低于中国平均水平,但入境水资源丰富,贯穿市域的黄河及其支流湟水,大通河的入流量达337亿立方米,且水量稳定,各季不封冻,含沙量也较小,可满足城市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兰州市每年地下水9.6亿立方米。河川径流地表水资源总量384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9.6亿立方米。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上游干流段可建25座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可达1500万千瓦,刘家峡、八盘峡、盐锅峡、大峡水电站与邻近地区的其它水电站构成中国最大的水力发电中心之一。5,人口

6、资源,2010年,兰州市常住人口为人,2010兰州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户,家庭户人口为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2人,兰州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人,占51.15%;女性人口为人,占48.85%。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中国人口普查的108.56下降为104.72。户籍人口322万,常住人口420万,其中,建成区内非农业常住人口261万人,外来流动人口50余万 6,文化资源,2011年,兰州市拥有图书馆9个,文化馆10个。成功举办了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环青海湖自行车赛兰州段比赛、中国MBA黄河漂流赛、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首届中国车联

7、网大会等体育活动。2012年,全市拥有图书馆9个,文化馆10个。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兰州国际马拉松,被中国田径协会评为年度“金牌赛事”。广泛开展“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宣传推介,有效扩大了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2013年,兰州市拥有图书馆9个,文化馆10个。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兰州国际马拉松,第19届兰洽会等重大节会活动,有效扩大了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7,州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历史和大自然为兰州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并曾入选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兰州市拥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文物点50多处,古遗址50处,古城12处,古建筑15余处。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徐家山、吐鲁沟、石佛沟;市区有五泉山、白塔山、白云

8、观、等名胜古迹,还有兰山公园、西湖公园、滨河公园、水上公园等风格各异的景点。兰州是驰名中外的瓜果名城,夏秋季节更是具有避暑和品瓜果的旅游特色。兰州是一个东西向延伸的狭长型城市,夹于南北两山之间,黄河在市北的九州山脚下穿城而过。经过城建部门的规划建设,沿黄河南岸,已开通了一条东西数十公里的滨河路。因路面宽阔笔直,两旁花坛苗圃,星罗棋布,被誉为“绿色长廊”,现已成为全省最长的市内滨河马路。游客游览滨河路,可以欣赏黄河风情,参观沿途点缀的平沙落雁、搏浪、丝绸古道、黄河母亲、西游记等众多雕塑;并参观中山铁桥、白塔山公园、水车园等景点。实验二1,历史基础 秦属陇西郡。西汉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在今兰州

9、始置金城县,属天水郡。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置金城郡。金城,取“金城汤池”之意;一说,因初次在这里筑城时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东汉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并金城郡于陇西郡。永初四年(110年),金城郡治由允吾迁至襄武(今陇西县),十二年后迁回允吾。东汉末年,分金城郡新置西平郡,金城郡治由允吾迁至榆中(今榆中县城西)。清初依明建制,兰州隶属临洮府,卫属陕西都指挥使司。顺治十三年(1656年)裁卫归州。康熙二年(1663年)复设兰州卫。康熙五年(1666年)陕甘分治,设甘肃行省,省会由巩昌(今陇西)迁至兰州。乾隆三年(1738年),临洮府治由狄道移至兰州,改称兰州府,又改州为皋兰县。当时兰州府辖

10、管狄道、河州二州;皋兰、金县、渭源、靖远四县。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陕甘总督衙门自西安移驻兰州,裁减甘肃巡抚.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兰州市总人口人。其中:城关区人、七里河区人、西固区人、安宁区人、红古区人、永登县人、皋兰县人、榆中县人。2,经济现状2015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095.99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22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782.65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1257.11亿元,增长11.2%。文化产业完成增加值60.91亿元,比上年增长18.72%,占生产总值的2.9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56972元,比上年

11、增长8.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62:41.23:56.15调整为2.68:37.34:59.98,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上升0.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3.8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3.83个百分点。12第一产业全年粮食总产量45.9万吨,比上年下降2.81%。其中,夏粮产量17.05万吨,下降5.24%;秋粮产量28.85万吨,下降0.13%。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84.19万亩,比上年减少7.3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00.42万亩,增加6.6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11.69万亩,增加0.62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19.46万亩,增加2.99万亩。年末大牲畜存

12、栏8.73万头(只),比上年末下降3.74%;牛存栏5.03万头,增长0.3%;羊存栏67.33万只,增长0.04%;猪存栏35.59万头,下降4.34%。牛、羊、猪出栏分别为0.85万头、31.44万只和34.53万头,牛、羊分别比上年增长3.3%、9.62%,猪出栏下降4.56%。主要经济作物中,蔬菜产量290.34万吨,增长7.02%,其中设施蔬菜产量47.41万吨,增长7.47%;中药材产量3.31万吨,增长14.65%;园林水果产量16.06万吨,增长4.64%。12第二产业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535.04亿元,比上年增长6.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15亿元,比上年增

13、长5.5%。规模以上市属工业完成增加值1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5.7亿元,下降2.8%;集体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3亿元,增长26.7%;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21.5亿元,增长6.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2亿元,下降16.4%。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68.8亿元,增长6.8%;重工业完成增加值346.2亿元,下降0.4%。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175亿元,比上年增长9.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4%。全年发电量178.4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72%;原油加工量967.

14、2万吨,增长5.59%;粗钢产量212.7万吨,下降44.5%;钢材246.8万吨,下降42.9%;水泥1154.2万吨,增长7.5%。建筑业: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51.52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917.8亿元,增长8.58%。第三产业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700.1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10%;入境旅游人数3.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73%。国内旅游收入290.44亿元,比上年增长25.13%。邮电通讯:按2010年价格计算,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8.37%。其中:电信业务总量86.44亿元;

15、邮政业务总量5.95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7.43万户。其中:城市62.76万户;农村4.67万户。本年减少固定电话用户9.29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610.25万户,本年新增141.52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135.11万户。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达117.02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74.03万个3,人口现状一,人口结构, 兰州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人,占13.14%;15-64岁人口为人,占78.09%;65岁及以上人口为人,占8.77%。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人,占12.6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3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2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13个百分点。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6个百分点。分析:从全市的现状来看,作为省会城市,兰州市拥有相对良好的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系统,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吸引大量外来青壮年人口来兰创业,人口劳动年龄结构尚处于红利期。同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人口出生的高峰期,这部分人即将进入老年,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