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分析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8740673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结合你自己所学的专业谈谈学习自然辩证法可能在哪些方面对你有帮助。答:1,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完整学说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对有关的哲学和社会思潮的辩别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解放思想,启迪思维。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与科学技术联系最直接的部分。它为探索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为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完善正确的科学技术方针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我国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指导作用。自然辩证法是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之间的一座桥梁,具有特殊的文化或智识意义。学

2、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促进对自然科学的人文理解,有肋于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之间的沟通。忽视和误解自然辩证法和功能都是有害的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中国“文革”中“四人帮”指使一些人从所谓的哲学思想出发,扣帽子、大棍子、对自然科学横加干涉,甚至支持不懂科学的人研制永动机,使中国的科学事业大受摧残。把哲学当作“科学的科学”凌架于科学之上,用意识形态评判科学理论,只能阻碍科学的发展。2,结合你自己所学的专业谈谈学习自然辩证法可能在哪些方面对你有帮助。自然辨证法可以给岩土工程作理论指导。我学的是岩土工程,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各类土木工程的快速发展,为了能够让岩土工程更好地为人类创造服务和幸福,必须

3、深入的研究岩土工程中的内在规律,自然辩证法与岩土工程密切相联的我从自然辩证法中得知自然界是运动着的,列如:人不能过同一条河。联系到岩土工程,使我知道同一个土样不能做一个完整的试验:在每一瞬时,土的内部结构、土的性质都都不是前一瞬时的那个土了。非线性、弹塑性、剪胀性和与应力路径有关的性质都发生了变化。我们要做试验,必须做到同一种土,多个土样,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通过学习自然辩证法使我知道岩土工程中也存在着对立统一规律所谓统一性,即矛盾双方相互之间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所谓对立性,即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互相否定的性质。内、外力作用之间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联系,互相对立又互相依

4、存,这种对立统一的矛盾的运动,推动着整个岩土工程学科的发展运行。我觉得岩土工程专业与科学实践是密不可分的,要在此专业领域内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必须要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掌握该专业的一般规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的实践,才能取得成果2、何谓自然观?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种形态?1,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2、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三个历史形态: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它本质是一种自发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是一扫漫长岁月流行的神话和宗教自然观,开始尝试对大自

5、然作出统一的合乎理性的说明。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 万物的本源,2宇宙的起源和演化3“自然”的涵义17世纪、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它认为世界是一部机器,由惰性物体组成,与思维存在物-人无关,物体运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遵循严格的机械决定的因果关系。基本命题包括:1、机械的自然图景2、严格的机械决定论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指马克思主义对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的总看法。基本特征:第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第二、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第三、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第四、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3、 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历史意义基本思想:自然

6、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表现形式之外,什么也没有;运动无论是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人脑的属性和机能;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处于永久的产生和消亡之中,处于不断的运动和转化过程之中;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的特定领域发展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随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展开,使原有的自然部分领域不断得到认识和改造,于是出现

7、了一个与外在于人的活动的“纯天然”所不同的具有新质的“人化自然”,这种人化自然也就是进入人类文化或文明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重大意义:第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第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第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4、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何重要意义?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

8、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增强生态危机意识,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共十七大提出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国家治国理念的一个新发展是根据中国国情条件、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而做出的正确决策。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刻洞察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国际化主动承担大国责任的庄严承诺。一、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二、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三、建设生态文明是促进社会和谐

9、的基础和保障 四、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五、建设生态文明是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对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5、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什么?你认为应该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见手写本)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 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原则:发展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发展的必要性,认为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主张必须停止发展以保护环境的观点是不可取的。第二,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发展不仅仅包括人民生活的物质和经济方面,还包括其他更广泛的方面。第三,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10、,发展权力尤为重要。2 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从人类长远利益出发,它不仅要实现当代人自身的发展,而且也要实现未来世代人的发展。3. 人类根本利益和行动的共同性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只有全世界范围的共同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4 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公平性原则:只有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不公平性,才有可能达到人与自然间的协调和谐。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代际公平,强调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的同时,应当承认并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等的发展机会。二是代内公平,即是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

11、型转变,发展农业和国企改革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高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又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引入绿色GDP概念。6、科学精神主要有哪些?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你准备怎样弘扬这些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活动及其成果的精神积淀,包括尊重科学、重视技术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严谨态度,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等如何弘扬:高度重视和努力发展科学技术以促进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精神源于探索科学真理、追求技术创新的科学活动,其第一要义就是重视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自觉遵循和运用客观规律。世

12、间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也不例外。社会是以人为主体,以自然界为环境,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有机体,这些要素之间按一定的规律相互作用。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科学真理具有相对性:事物总是处于发展和变化之中的,人类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永无止境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7、 结合自身实际,说明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根据自己的理解觉得研究生选的课题首先要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就我们土木工程选择毕业论文题目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需要性,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灵活性 一、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实意义

13、,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即需要性。 所谓论文的实用价值,就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特别是城市化建设中大兴土木,很多大的工程的施工技术和结构体系还不是成熟。比如采用那种结构体系,采用何种建筑材料,能使建筑屋抵抗较大的地震,这次尼泊尔强震使很多建筑屋被毁,人民伤亡。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能使建筑物真的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二、勤于思索,追求创新,用新的方法、理论解决本专业的难题,即创造性。毕业论文成功与否、质量高低、价值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章是否有创新点。“新”:提供新材料、发现新问题、发明新观点、新的见解;对于毕业论文来

14、讲,限于试验条件和时间的限制,选择这类题目要十分慎重。 不能盲目追新。三、要考虑成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选题要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进行。四、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要具有灵活性,课题还应尽量符合我们研究生的素质特点和兴趣,尽量结合已经有的科研任务,尽量纳入自己的科研计划。8、怎样理解观察与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辩证关系?。1、作用在科学研究的主要阶段,第一个环节就是要通过调查、考察、观察、测量、统计、计算等。以及各种有关的实验、试验、化验、分析、鉴定等以获得丰富的、充分的材料。对于大多数的科研课题来说,

15、观察是必不可少的。实验是依照一定的研究目的,运用相应的物质手段,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探索自然规律的方法。都是科学研究过程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科学研究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中心环节。在大多数课题中,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研究者亲自到现场实地观察,搜集资料,或者在实验室、实验场中从事种种试验,积累数据和实验的结果。观察和试验人们认识客观、探索自然规律的初级阶段,也是基础的、最重要的必经阶段。这是决定科研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研究者通过观测所研究的对象,并进行有关的试验,从而获得感性认识,为理论分析、寻求理性认识作好了准备。正确的感性认识是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的基本前提。观测、实验做得好坏,是科研

16、成败或科研成果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2、 辩证关系 :观察与实验有其可分之处,但它们可以统一并兼容在一次科学研究中,实验离不开观察,观察须经实验才更能发挥方法的效能。两者都有优缺点,且其优缺点是相互对应的,而结合起来正好相互补充和完善的。两者的区别 观察是控制的感觉,实验是控制的观察。在简单的观察中,被观察的现象是社会自然产生的,实验的现象却是被人们人为制造出来的。观察的环境往往超出了我们能够涉及的控制范围,而实验的环境却是按要求有意安排的。由于我们在实验的观察中,往往采用技术设备,所以观察是有约束的。观察是被动性的经历,实验则是主动性的实践。观察中我们几乎没有企图控制自然发生的事件,实验中我们必须选择条件制造现象,而且还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