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治疗原则.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740210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冠心病的治疗原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冠心病的治疗原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冠心病的治疗原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冠心病的治疗原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冠心病的治疗原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冠心病的治疗原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冠心病的治疗原则.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原则与案例分析 李倩近年来冠心病发病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冠心病的治疗中,用药品种繁多,联合用药普遍。我们将首先介绍冠心病临床药物治疗的有关原则及注意事项,然后结合几个案例分析该类药物在临床治疗的特点与注意事项。第一部分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的有关原则掌握冠心病的药物治疗,应当首先熟悉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其次根据国内外已颁布的心血管疾病治疗原则或指南,并结合各类临床药物的自身特点(如:作用机制、药效、药代、相互作用、用法用量、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药物预防与治疗。一、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冠心病包括

2、: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心肌病等。下面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为例,简要介绍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1病因和发病机制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大类包含不同临床特征、临床危险性及预后的临床症候群,它们有共同的病理机制,即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并导致病变血管不同程度的阻塞。最主要的病因是易损斑块破裂和糜烂并发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及微血管栓塞等多因素作用下所导致的急性或亚急性心肌供氧减少。 2分类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持续性抬高,可将急性冠脉综合征分为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两大类,前者主要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大多数为Q波心肌梗死,少数为非Q波心肌梗死),后者包括不稳定心

3、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心梗(NSTEMI)。非ST段抬高心梗大多数为非Q波心肌梗死,少数为Q波心肌梗死。3临床表现:不稳定心绞痛(UA)有以下临床表现:静息性心绞痛:心绞痛发作在休息时,并且持续时间通常在20min以上;初发心绞痛:1个月内新发心绞痛,可表现为自发性发作与劳力性发作并存,疼痛分级在级以上;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既往有心绞痛病史,近1个月内心绞痛恶化加重,发作次数频繁、时间延长或痛阈降低(心绞痛分级至少增加1级,或至少达到III级);变异性心绞痛也是不稳定心绞痛的一种,通常是自发性,其特点是一过性ST段抬高,多数自行缓解,不演变为心肌梗死,但少数可演变成心肌梗死。动脉硬化斑块导致

4、局部内皮功能紊乱和冠状动脉痉挛是其发病原因,硝酸甘油和钙离子拮抗剂可以使其缓解。非ST段抬高心梗(NSTEMI)的临床表现与不稳定心绞痛相似,但是比不稳定心绞痛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 4心电图表现ST-T动态变化是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梗最可靠的心电图表现。不稳定心绞痛的静息心电图可出现2个或更多的相邻导联ST段下移0.lmV。静息状态下症状发作时记录到一过性ST段改变,症状缓解后ST段缺血改变改善,或者发作时倒置T波呈伪性改善(假性正常化),发作后恢复原倒置状态更具有诊断价值,提示急性心肌缺血,并高度提示可能是严重冠状动脉疾病。发作时心电图显示胸前导联对称的T波深倒置并呈动态改变,多提

5、示左前降支严重狭窄。心肌缺血发作时偶有一过性束支阻滞。持续性ST段抬高是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变异性心绞痛ST段常呈一过性抬高。心电图正常并不能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可能性。胸痛明显发作时心电图完全正常,应该考虑到非心原性胸痛。非ST段抬高心梗的心电图ST段压低和T波倒置比不稳定心绞痛更明显和持久,并有系列演变过程,如T波倒置逐渐加深,再逐渐变浅,部分还会出现异常Q波。两者鉴别除了心电图外,还要根据胸痛症状以及是否检测到血中心肌损伤标记物。 5心肌损伤标记物肌红蛋白:1-2h开始升高 ,4-8h达峰值,持续0.5-1.0 d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4-6h开始升高 ,18-24h

6、达峰值,持续3-44 d 。肌钙蛋白T(cTnT):2-4h开始升高,10-24h达峰值,持续5-10 d。肌钙蛋白I(cTnI):2-4h开始升高,10-24h达峰值,持续5-14 d。6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缺血治疗、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及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治疗。二、掌握各种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最佳选择用药我们可以参照的指南有很多,包括:慢性稳定性心绞痛防治指南、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

7、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等等。三、临床用药简介冠心病的治疗药物应当主要考虑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药代、相互作用、用法用量、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特别是针对特殊患者(如老人、孕妇、婴幼儿、心功能、肝功能或肾功能、低蛋白血症),尤其应注意用药的调整。常用的治疗冠心病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钙拮抗剂、抗栓药、调脂药、降糖药等。由于临床用药较多,我们以受体阻滞剂为例,简要概述应当掌握的相关内容:1肾上腺素能受体亚型的分布与效应器官主要受体生理学效应心肌窦房结房室结心房心室b1 b2 (75:25) b1 b1b1b1心率加快传导加快收缩力

8、增强,传导加快收缩力增强,传导加快,自律性提高支气管平滑肌b2支气管扩张冠状动脉a血管收缩b1血管扩张脑血管a血管收缩腹腔内脏血管a血管收缩b血管扩张2分类主要分三大类:高度心脏选择性的b1 -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非心脏选择性的b -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兼有a-受体阻滞作用的b -受体阻滞剂,如卡维地洛。口服药物b 阻滞剂效能比值心脏选择性内在拟交感活性膜稳定性亲脂性美托洛尔135 : 1-+阿替洛尔135 : 1-+-比索洛尔175 : 1-+卡维地洛107:1-+普萘洛尔11:1 .8-+3b -受体阻滞剂使用的注意事项b -受体阻断效应的绝对性和药物剂量的相对性。冠心病不同阶段b

9、 -受体阻断剂的选择和剂量。不同剂型b -受体阻断剂的临床应用的推荐。长期用药后的撤药反应,剂量每周减半一次,降至25mg,bid,或最小量,至少维持10天后停药。4b-受体阻滞剂的禁忌症: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者:收缩压(SBP)100mmHg或心率(HR)60次/分(bpm)或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II度或以上房室传导阻滞。5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可用于:高血压、慢性心衰、冠心病等疾病。四、了解相关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包括:血常规、各项生化指标、尿常规、大便常规、血糖等;体内电解质的正常范围;血脂检查各项指标的正常范围;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标记物的变化和意义;常见典型的心电图

10、;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的各项参数及意义;了解介入和CT冠状动脉造影的价值等。五、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临床药师还要掌握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相关知识。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硬化,是属于发病率高的进展性慢性疾病,具有复发率高的特点,所以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对冠心病患者十分必要。冠心病二级预防的目的是改善症状、降低病死病残率,同时防止冠心病复发。主要措施有两个,一个是非药物治疗;另一个是可靠持续的药物治疗。归纳起来可以用ABCDE来表示。A指的是Aspirin、ACEI(ARB);B指的是-blocker、Blood pressure control;C指的是Cholesterol-lowering、Cigare

11、tte quitting;D指的是Diet、Diabetes control;E指的是Exercise、Education。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根据上述冠心病的药物治疗原则,下面结合具体的病例加以分析,从中可看出药师在治疗团队中所发挥的作用。案例一患者*,85岁,女性,因阵发性心悸16年,发作时伴胸痛,胸闷5年,加重伴闷喘1天入院。患者于1992年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心慌,心跳有间歇感,心电图示 “频发房性早搏”,于2004年11月出现快速心房纤颤,本次发病持续20分钟后伴明显胸闷气喘,烦躁不安。入院时:血压81/50mmHg,心率158次/分,双肺底可闻湿罗音,发作时心电图为快速性房颤伴有V4V6

12、导联ST缺血性下移1.5mm,超声心动图示左房52mm,EF40。1入院诊断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 心律失常 心房纤颤 心功能III级2病情分析(1)发作时间:多在6-8AM早晨醒来时和12AM-1PM两个时间段发作,发作时常无明显诱因;(2)发作时间表现:血压较低,一般在90/60mg以下;心率较快,一般在140次/分以上;发作时全身发凉。可见患者病情基本符合心肌缺血事件发作的时辰节律(多发生于每天6AM-12AM),患者晨起后,交感神经活性显著增加,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增高,易导致血管收缩,血浆皮质醇增加使心外膜血管对缩血管因素的敏感性增加,使冠脉血流减少,心率增快,增加心肌耗氧,引发心功能不全,

13、使射血减少,血压下降。另外,早晨血小板聚集性增高,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抑制活性增高,抗凝血酶水平下降,激活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凝血,引发心肌缺血事件发作。患者在心肌缺血基础上诱发心衰发作。如果纠正心肌缺血情况,心功能会得到改善。因此对本患者的治疗,主要是降低心肌耗氧,降低交感神经活性,扩张冠脉,改善缺血心肌的灌注,改善心功能等。3入院后部分医嘱阿司匹林肠溶片 0.1g,每日1次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23.75mg,早上1次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 50mg,每晚1次0.9%NS250ml +硝酸异山梨酯10mg +门冬氨酸钾镁40ml,静滴,每日1次4用药方案分析由于该患者病情较为复杂,还涉及其它病症的

14、临床药物治疗问题,因此用药品种较多。本案例中主要分析与冠心病治疗有关的用药方案。(1)美托洛尔属于受体阻滞剂,该药可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减慢心率,延长心室舒张期,增加缺血心肌的供血。琥珀酸美托洛尔的缓释剂型,由微囊化的颗粒组成,以几乎恒定的速度释放约20小时。该剂型的血药浓度平稳,作用超过24小时。 可以一日一次给药。也可以分两次加强。(2)每晚给予硝酸酯类50 mg,硝酸酯类药物可扩张静脉、动脉,降低前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预防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缓释制剂作用时间可达到12h,每晚给予一次,作用时间可以覆盖至每天早晨患者发作。(3)阿司匹林肠溶片为环氧酶抑制剂,每天1次阿司匹林(0.1g)足以

15、维持对血小板血栓素A2(TXA2)生成的抑制,从而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阻抑血栓的形成,预防其因血小板聚集引起的心肌缺血的发作。5用药方案的调整经治疗2日后,仍然在晨起发作,发作时BP 100/65 mmHg,心率89次/分,药师提的用药建议是:美托洛尔缓释片加量;阿司匹林肠溶片0.1g,每晚1次。用药方案调整的原因是:(1)原医嘱中每日23.75mg的美托洛尔和每晚50mg的硝酸酯类药物,仍不能控制早晨缺血的发作。可考虑适当增加美托洛尔加量(23.75mg增至35.625mg),进一步降低晨起时的心率,降低心肌氧耗。(2)肠溶型的阿司匹林服用后需34小时才能达到血药浓度高峰。加之夜间人体活动少,血液黏稠,血小板易于聚集,可调整为晚上用药。目前关于阿司匹林究竟早上吃好还是晚上吃好,目前意见尚不统一。6病情转归按照药师所提建议,美托洛尔的用量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