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杭州中考语文试卷分析语文)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8740147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8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杭州中考语文试卷分析语文)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6年杭州中考语文试卷分析语文)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6年杭州中考语文试卷分析语文)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6年杭州中考语文试卷分析语文)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6年杭州中考语文试卷分析语文)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杭州中考语文试卷分析语文)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杭州中考语文试卷分析语文)资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杭州中考语文试卷分析1、 试卷结构分析时间积累和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2014年30分30分20分40分2015年30分30分20分40分2016年30分30分20分40分2、 试卷特点三、总体分析总体来说,2016年杭州中考语文卷在考查内容和考查方式上稍有变化。变化趋势越来越具有灵活性,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一、贴近高考,重视运用。(1) 突出知识运用。第7题根据日常对话拟写通知,需要抓住关键信息,去除干扰因素,实用性强。(2) 向高考看齐。第2题的字形题,从原本单独判断词的字形正误,变化为在句子中考查学生对词语的书写。二、文化韵味十足(1)重视文化积累。首次考查经

2、典名著的阅读,要求从简爱水浒传格列佛游记三部名著的主要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其故事来印证“厄运能磨炼人”这一观点,由此检验对名著的真实阅读情况。(2)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古典诗文名句默写的分值,从4分变为6分。除识记性默写外,新增理解性与运用性默写。4、 模块分析(一)三年中考题型对比现代文阅读2014年2015年2016年散文故乡红叶散文继父 散文多彩陶碗议论文比邻若天涯说明文你了解空气清新剂吗?说明文精准预测天气有多难文体2014年2015年2016年散文内容理解 3分词语含义 4分标题含义及作用 4分人物形象和情感 5分语段作用 3分词语情感作用 4分 情节考查 4分人物形象分析

3、5分情感筛选 3分词语含义 4分语段作用 4分句子的理解 5分议论文/说明文句子辨析 4分举例论证作用 3分提炼观点 4分现象评述 3分要点概括 3分加点字作用 4分内容筛选 4分提出建议 3分要点概括 3分加点字作用 4分说明方法作用 3分现象分析 4分从考查题型上变化不大。2014年散文考点:内容理解、词语含义、标题含义及作用、人物形象和情感;2015年考点为语段作用、加点词语情感作用、情节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等;2016年考点:情感筛选、词语含义、语段作用、句子的理解。杭州中考注重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分析及整合能力。学生对此类阅读考点很熟悉,重在学生能按照技巧,结合文本,做深度思考后再作答

4、。总体来说,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大阅读选用的是尤今散文,文章反映了年轻人成长中的心路历程。要求考生结合生活经验谈谈对其主题的理解,试题更加开放,关注了读者意义。说明文考题,引导学生运用文中知识判断古诗所反映的天气现象,强调学以致用。(二)三年中考题型对比古文阅读2014年2015年2016年比较阅读人物传记比较阅读实词 选择 3分实词 选择 3分实词 选择 3分虚词 选择 4分(于、而、以、为)虚词 选择 4分(乃、以、为、于) 句子断句 3分句子 翻译 4分句子 翻译 4分句子 翻译 5分人物形象 简答 4分人物形象 简答 4分人物形象 简答 4分七律鉴赏七律鉴赏七律鉴赏内容理解 简答

5、2分内容理解 填空 2分内容理解 填空 2分分析艺术特色 简答 3分思想感情 简答 3分表现手法分析 3分2016年文言文,依旧采取人物比较阅读,字数上与2015年一样,保持在370字左右;翻译上难度不大,但是对文本内容理解及人物形象中人性美、和谐美的分析概括有一定难度,考点更精细化。值得一提的是文言文的翻译增加了一分;虽然取消虚词的考查,增加了断句,更加重视学生的翻译能力。古诗阅读采用对比形式,一篇出自课内,看似文本简单,但却注重考查“以动衬静”的手法,同时分析两篇文章,学生更加要注意两篇文章的细微的差别。因此对学生的书面表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三年中考题型对比作文2014年2015年

6、2016年材料作文“人际关系”材料作文“读书成长”材料作文“自己来”题目自拟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今年杭州市中考作文考的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简洁明确,作文贴近中学生生活,在父母“替你做”与“我自己来”之间,唤醒少年的生活经验,既可叙事,也可抒情、议论。作文题兼具体验性和思辨性,写作空间比较大,有利于各类学生发挥写作才能。学生很容易就能从所给的文字中提炼出自己的写作思路,展开记叙和评述,可以说今年的中考作文题乍看比较平常,但下笔行文却足可见考生的功底。2016年杭州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试题及答案 语文试卷一、(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

7、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漫步苏堤,桃红柳绿,百鸟唱和;寻幽九溪,古木参天,流水淙淙。西泠桥畔,凭吊苏小、武松,尽抒怀古幽情;钱塘江边,观赏汹涌潮水,畅想时代风采 At h cn bn Bd h cn pn Ct h cn pn Dd h cn hn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气势磅礴、场面宏大的国庆阅兵仪式虽早已落下维幕,每当想起仍令人热血沸腾。 B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消声匿迹多年的桃花水母频频重现浙江各地。 C少数年轻人通霄达旦地玩电子游戏,这样既荒废学业,又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D这部小说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反映了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

8、,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父母亲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赡养义务。 B在实体书店深受互联网冲击的背景下,育人书店的管理团队精诚合作,苦心钻营,使书店利润稳步增长。 C八年后记者重访地震重灾区,只见居民住宅鳞次栉比,农贸市场人声鼎沸,处处呈现一派安定祥和的景象。 D这次青少年宫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卷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本着“服务G20,奉献G20”作为目的,杭州市政府发出志愿者征集令,希望广大市民以主人翁姿态踊跃报名。 B执法人

9、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C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以及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D一篇有关中国人在5000年前就酿制啤酒的论文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第一作者是位90后的杭州姑娘。5古诗文名句填空。(6分)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王湾次北固山下) (2)八百里分麾下炙,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夫战,勇气也。 , ,三而竭。(曹刿论战) (4)岁月匆匆,“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们不由得想起孔子在河边的那声感叹:“ , 。”(请选用论语子罕中的句

10、子填写) (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 , ”,表达了千山万水也不能阻隔朋友真情的意思。 (6)杨绛先生走完了她一个多世纪的人生历程,安然辞世。她丰厚的文学遗产和非凡的人格魅力,将永远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 ,正所谓“ , ”。(请选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诗句填写)6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7分) (1)阅读下面语段,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内容。(3分) 经典名著的内容往往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在 中,讲述了“拳打镇关西”“醉打蒋门神”等一个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故事,使人酣畅淋漓;现代作家 在孔乙己中,塑造了一个迂腐、穷酸的读书人形象,令人唏嘘感慨;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在威尼斯

11、商人中,设计了鲍西亚和吝啬鬼 (人名)斗智斗勇的情节,让人拍案叫绝。 (2)小张同学在读完培根谈厄运一文后,准备写一篇观点为“厄运能磨炼一个人”的读后感。请你帮他从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其相关故事来印证这一观点。(4分) A简爱 B林冲 C格列佛7根据下面的对话,代班长拟写一则通知。(只写正文,不超过60字)(5分) 班 长:区科技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了,周六的社会实践活动就去那儿吧。 团支书:好啊。听说里面增设了八大行星体验展台,以前北京才有,难得一见。 班 长:是啊,那里还可以借乐高玩具,凭个人借书卡每次可借10天。这几天去的人很多。 团支书:那我们就去那里做志愿者吧,帮助工作人员整理图书

12、,打扫卫生,维持秩序。你看我们什么时候出发? 班 长:上午8点整,在学校门口集中出发。 团支书:好的。写通知和点名的事就归你了。二、(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5题。(一)多彩陶碗【新加坡】尤今 莫斯塔尔有个古色古香的老桥区,区内有奈街,五光十色,风情万种。 这天,明艳的阳光泼洒在身上,像金色的香槟酒。我和女儿,怀着满满的欢喜,慢慢逛,细细看。丝绸、铜雕、银器、木雕,都是精品。逛着逛着,女儿突然驻足,炯炯的目光里,有一见钟情的狂热。 那家店铺,琳琅满目地摆着多彩陶碗。 每一只碗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设计,像是一幅幅圆圆地卷放着的抽象画,五彩斑斓。 我在碗里听到了音乐,我在碗里看到了故事;我

13、和女儿,一起落入了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神秘王国里。 女儿痴痴地看,然后,说:“我要买。”那语调,有着不容反对的坚毅,有着不容劝说的固执。 旅居伦敦的她,喜欢烹饪,常常在周末邀约好友到家里共进晚餐。她认为使用这种充满了艺术美的大碗小碗盛放食物,食物也会溢满梦幻的味道。 店主是个好脾气的中年女子,她把多彩陶碗一个一个小心翼翼地摆放在地上,让我们挑选。我们母女轻声细气地讨论着,生怕嗓音一大,会把那些精致的陶碗震裂。每一只碗都极富魅力地展现着自己的风格,或冷隽或柔婉,或朴拙或雅丽,或端庄或奔放;每一只沉默的碗,都在无声地叙述着一个古老的传说。把这样的碗带回家,满屋喧喧嚣嚣的,都是听之不尽的故事。环肥燕瘦,各有千秋。此刻,取舍竟是如此困难。我们拿起又放下,放下再拿起,如此反反复复,几经折腾,终于选定了。 大碗、中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